葉有歲 (1876-1950)  名鏡鎔,字漢卿,光緒二年生於新竹縣湖口鄉。善蘭竹,書法亦可觀。

葉鏡鎔,年輕時服務於警界,未幾辭職賦歸湖口故鄉,專注於自幼興趣的書畫。

自從師事黃瑞圖(雲池)之後,畫藝突飛猛進。葉氏善繪竹蘭,書法表現亦頗可觀。

乙未之變(1895),家宅燬於兵火,他為避戰難而僅憑藉一杖一囊遊遍全島。若遇宿食無貲時,

即懸其畫作於旅社門首,等待識者求索而不計值。

大正七年(1918)起葉氏活躍於藝壇,屢次獲邀參加《臺灣日日新報》之「台日名家紙上書畫展」

,從此漸露頭角,足跡遍於台灣遠及日本,其「指書」、「指畫」亦稱一絕。

日本昭和天皇尚為太子時,曾在大正年間來台遊覽,總督府邀集代表台灣風格之文物供其御覽,

而葉氏之水墨畫亦在其中。

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印行之《台灣鄉土文物淺說》,在介紹葉鏡鎔時提到:

葉氏一般作品落款「漢卿」,得意之作則署名「葉鏡鎔」。

葉氏雖出生在距離新竹市十多公里之湖口,然而其活動地點完全以新竹街為主。

遺留後代之作數量可觀,但一生所作未超出四君子之範圍。

葉氏亦善音律,尤精於三絃。

琴韻書畫皆精的漢卿先生,其行草率意自然,已達揮灑自如之境界,留在民間作品數量甚豐,

其顛峰之作為五十至六十五歲之間,一般作品落款「漢卿」,得意之作則以「葉鏡鎔」屬名,

其「指書」、「指畫」堪稱一絕。

葉漢卿先生卒於民國三十九年,得年七十五。

如今湖口留有一漢卿步道 ,即為記念其人其事……

 

鄭香圃 (1892-1963) 戶籍名水寶,譜名建水,字清渠,號梅痴(山人),又號醉白。

新竹人,生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鄭香圃為鄉賢鄭用鑑之裔孫 ……

好書畫金石,尤喜愛梅蘭菊竹。曾築「四友堂」,表其對四君子偏好有加。

乙未割台時(1895),其父鄭邦藩賚志而逝,於是母子相依,至於成立。

鄭香圃性好學,曾師事張麟書。又嗜詩、書、畫與金石,

在竹城文化界,素以「琴棋詩書畫,拳頭燒酒曲」聞名。

鄭氏書法行草之特色在於線條暢快圓熟,多為意興所至之作品。

昭和八年(1933)東方書道會舉辦第二回全國書道篆刻展,鄭氏有書法作品入選。

亦擅於水墨畫,人譽為「純以水墨表現傳統中國文人畫的翹楚」。

繪畫題材方面,鄭氏尤愛梅蘭菊竹,築「四友草堂」,專心繪事而不求聞達。

與當時人稱「竹痴」的范耀庚、「松痴」周維金相友善,人稱「松竹梅三友」。

鄭氏餘暇好訪名山勝水,覽勝探奇。

以繪畫成就而論,其山水勝於四君子,應與其素好遊山玩水有密切關係。

昭和四年(1929),鄭氏以畫作入選「書畫益精會」所主辦的全台書畫展。

在詩文創作方面,鄭氏著有《不染齋吟草》。

酷好書畫金石,下筆遒勁有力。 鄭香圃的書法行草,向以線條暢快圓熟著稱,

觀其行草。多為意興所至之作品。 

 

朱啟星(1898- 1994) 字香光,出生於新竹香山海山罟。先祖於道光年間由福建泉州同安渡台。

朱氏九歲在頂寮(今朝山里)入書房就讀,追隨前清秀才陳寶鉅學習漢文,書法及珠算。

十三歲就學牛埔公學校,為該校第一屆畢業生,因視力關係,放棄習醫,十九歲入總督府立

農事實驗場獸醫本科。1921年畢業後,任職新竹州拓產會畜牛保健組合,擔任獸醫,從事疫病防治工作。

隨後擔任後 役場書記,香山農會技手補,桃園八塊厝畜產技手,二次大戰結束後,

入新竹縣政府秘書室文書課,擔任機要兼收發工作,前後二十一年,一九六三年奉命退休。   

朱氏早年就讀書房時,陳寶矩對其執筆方式要求極嚴,每日須習字二百,

朱氏奉行唯謹,未曾稍懈,奠下紮實根基。

此時常隨家人至竹塹城李陵茂厝訪探親友,每次都目睹書法家李逸樵勤練書法,對其專注、

持續的態度大為傾心,從而立願在書法上苦心學習。

早期研習書法時,並無師承,全由臨帖入手。最初臨摹王洪南字體,稍後臨摹明代文徵明等。

二十九歲在桃園任職時全力購藏各家名帖,勤於觀摹、請教先進,開始學習草書兼及行書,

著力最深的是宋版三希堂石渠寶笈第四冊,並將唐代孫虔禮的楷書本同時對照練習,將長達

三千七百餘字的帖書,全部臨摹數遍,其耐心與毅力實非常人所能及。   

在長期自勵自學下,書藝漸臻佳境,十七歲時作品已經常被報館選錄,

自二十八歲至四十四歲間,每年入選東京美術學會書法展,並得到五次優賞。  

竹塹名家范耀庚,鄭香圃等經常邀約,切磋書藝,名儒張純甫對其作品尤為欣賞,

六十三歲後,因眼部手術後,視力衰退,除藉左眼視力寫作外,改以大字為主。

作品深受日人喜愛,常以「香光」署名,意取香山之光之旨。

九十以後仍勤練不已,書寫時,右手執筆,左手掀眼皮以防下垂而遮住視線,

臨場同好見其專心持續,莫不肅然動容,感佩不已。

1994年病逝,享年九十七。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