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豐( ?  -1911),名見先,字啟運,以字行。在其纂修的《苑裏志》 內署名為蔡振豐。

先人為苑裡仕紳蔡錫疇、曾戰洋兵有軍功,授五品頂 戴。蔡啟運為人個性豪放,喜愛交遊,自幼即為

聰慧,漸長又長於詩文,光緒十二 年(1886) 間與同庚的陳濬 芝及 劉廷壁、鄭毓臣、林薇臣、

林世弼等 詩人,共同籌設竹梅吟社。

光緒十七年(1891) 獲得新竹縣學第一名生員。

三年後(1894)遷居回苑裡, 在明治 三十 年(1897)4 月授配紳章,同年 12 月膺任苑裡辦務署參事,

受署長淺井元齡之委託撰修《苑裏志》 ,僅一個月時間,即全稿完成。

蔡啟運在乙末年間, 因與丘逢甲誼屬中表兄弟之關係,一度參贊軍務, 未幾失敗,旋即沈狂美色。

1897 年起蔡啟運陸續擔任苗栗支廳的「事務囑託」 ,即與日後擔任苑裡辦務署長 的淺井元齡,

在工作餘暇拼詩酒,自認兩人情誼之洽「莫可名言」 。

苗栗支 廳裁撤後,轉任苑裡辦務署參事,且以里紳之名與淺井「促膝間輒」 ,甚至 後來持續與

台中縣支廳長橫堀友好交往。

由於啟運對文學的興緻, 加上家財甚豐,讓他有更多的時間走往南北, 協助籌設詩社或參與酬吟

活動,從而使得詩名更加遠播。

明治 三十年 (1897)年以苑裡人的身份與鹿港詩人施仁思、洪月樵、許夢青等人共組「鹿 苑吟社」,

1902 年參與櫟社的創辦,1910 年接替新竹縣知 事櫻井勉,擔任「奇峰吟社」社長一職, 團聚蘇鴻元、

曾吉甫等詩家,重 振新竹詩風盛況 。

明治 四十 年(1907)擔任苑裡區長。

大正元年( 1911 )病故,櫟社諸君為其提致輓詩者有 癡仙的〈憶舊游哭蔡啟翁〉 ,豁軒的

〈哭蔡啟運先生〉詩三首,傅鶴亭〈哭 蔡啟運翁〉詩六首,莊南村的〈哭啟運社長〉 ,

次年(1912)逢櫟社創立十週年,其子汝修亦獲邀 至萊園與會,也看出蔡啟運生前在櫟社詩人間

交遊的影響力。

鄭家珍(1868-1928),字伯璵,號雪汀。同治七年出生於竹塹城外東勢莊。

原籍福建南安。幼入陳世昌私塾就讀,與同門張麟書等結為金蘭之交。就學於竹塹通儒陳錫茲門下。

光緒十四年取入新竹縣學 ,次年歲考, 補為廩生。

光緒二十年考中甲午科舉人,次年乙未割臺,挈眷內渡,歸籍南安。設館教學,造就頗多優秀人才。

鄭氏學問廣博,好讀近世譯本,於天文、地理、曆法、算術、星相、卜筮,無不窮探奧妙,

尤以算術著名於當時。光緒三十四年(1908)保送專科,取錄福建算術第一名。

時有英國人士與其較量,家珍更勝一籌,因此名聲大噪。

籤分鹽運大使,任豐州學堂正教習兼勸學所長。

大正八年(1919)返臺,居新竹八載。大正十二年(1923)在新竹聚集門下,組「耕心吟社」,

作品結集為《耕心吟集》。

在閩時曾有《倚劍樓詩文存》,由泉州古華閣書局刊行,今未得見。

昭和三年(1928)病逝南安祖厝,年六十三。

逝後遺稿無存,越四載,門人曾秋濤、許炯軒收拾殘叢,擬付梓,惜未梓行。

民國七十二年,門人出所藏稿,並得莊幼岳、周植夫、黃錠明之編訂,由門人林麗生斥資,

委由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為之排印出版,名曰《雪蕉山館詩集》,多返臺後之作。

鄭秋涵 (1880—1930 )又名霽光,字虛一,號錦帆,臺灣竹塹人,為鄉賢鄭用鑑之曾孫。

少承庭訓,受業於鷺江周少雲門下,博覽群籍,諸子百家,靡不研究,尤好酒、工詩善擘畫大字。

乙未(1895)割臺,日軍隨即入侵,各處義軍蜂起,臺地動盪不安,其祖業冷泉別墅受兵火殃及,

乃隨父以亭西渡泉州避難。

其間嘗歷覽江南景物,多所創作,藉詩詞以寄懷抱。

迨明治四十二年(1909) 臺地粗安,乃攜眷返臺,設帳於竹塹成趣園之守默窩,著意栽培鄉黨子弟。

性喜吟詠,為竹社社員,常邀宴竹塹雅士,如族人鄭以庠、以徵、邦紀,舉人鄭家珍等均為常客。

且與王松隔鄰而居,相互傾慕,並因其紹引得與近代藏書家劉承幹、詩家邱菽園為忘年之交。

1924年隨其子建中行醫清水,移家於此,並設書塾於其地,惟不久仍返竹塹,

直到1930年逝世前,未再離開新竹一步。

昭和初年(1925) 收其歷年所作,編為《成趣園詩鈔》,分〈遣興集〉、〈湖山遊草〉、〈唱酬集〉、

〈清課吟草〉四集,多錄其乙未前後作品,邱菽園為其所校定,劉承幹並為之序;

鄭秋涵過世之後 , 劉氏更為其撰寫〈新竹鄭虛一先生傳〉以誌其生平。

鄭氏身遭割臺之痛,故國之思甚深,寄盼亦最殷切,眼見國內軍閥混亂,外亂窺伺,形勢險竣,

傷痛之餘,概發之於詩歌。其結集成冊者,除前述之《成趣園詩鈔》外,尚有1927年刊行之

《山色夕陽樓吟草》,則輯其移家清水兩年間之所作。

民國八十一年臺北龍文出版社將此兩集原本合印,改稱《虛一詩集》。

另有《行齋剩稿》,雖曾刊行,而至今未見傳本。

盧江陳子言於《淞濱野乘》中選錄其文,譽之為「臺疆碩果」。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