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五年(乙卯科)劉懿璜榜:淡水廳黃廷祚(驤雲子。粵籍。現官晉江學教諭)、彰化縣蔡啟華(籍晉江。
大挑知縣)、陳霞林(附生。原籍同安。官內閣中書、候選知府)、彰化林鳳池
(龍溪人)。黃玉柱(府學附生。現官廣西思恩知府)、黃花節(欽賜舉人)。
黃廷祚, 黃驤雲之子, 黃廷祐之弟 。
黃驤雲,父黃清泰為鳳山縣人,祖籍廣東鎮平。按: 黃清泰字淡川,一字承伯,幼治舉子業。
乾隆五十一年(1786)林爽文之變,奉檄帶鄉勇守郡隨軍,賞六品銜,補福州城守營把總,
嘉慶二十年(1815)擢彰化都司(即北路中營)。二十三年(1818)再任,遷台灣鎮標遊擊,署艋舺營參將。
道光二年(1822)三月巡海,身被砲傷,雖已有旨擢為長福營參將,未赴任而卒。
黃清泰因久任北路營武職的關係,乃由鳳山縣移居淡水廳的中港頭份莊。
黃驤雲,字雨生,美濃竹頭角人, 後遷中港頭份莊。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參加己卯科福建省鄉試中式舉人。
道光九年(1829)參加己丑科科舉殿試考取進士,名列二甲第七十二名賜進士出身。
朝廷授以黃驤雲工部主事之職,不久母病而告假回籍。之後因故移居頭份。
黃驤雲,培育有五子,以廷祐、廷祚兩位皆中舉人,堪稱為書香世家。
六堆另一進士張維垣辭官後,接受表兄黃廷祚之邀請,舉家北遷定居頭份莊。
同治元(1862)年的戴萬生之變。亂平後於同治四(1865)年,經臺灣道丁曰健奏獎:
舉人黃廷祚等二名,均著以教諭遇缺即選。
黃廷祐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擧人 ,擔任侯官教諭 ;
黃廷祚則是咸豐五年(乙卯科) 擧人, 擔任晉江縣教諭 ……
乙未之後內渡 , 裔孫多在晉江一帶發展。
陳霞林(1834~1891),字洞漁,又字蓬渠,號問津。
淡水大稻埕人,受教於陳維英。咸豐四年(1854)廳試第一,五年(1855)中舉。
後官內閣中書,國史館校對,在北京設置公館,故人稱「陳部爺」。
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挑取謄錄。曾參與《淡水廳志》采訪。
中法戰爭期間,清廷重用在地仕紳,辦理團練,陳霞林亦為其一。
光緒十七年(1891)任廣東勸業道,赴任前三日卒……
劉銘傳與臺紳的合作,始於抗法保臺之役。其時,清政府多次指示劉銘傳動員臺紳捐餉募勇助戰,
1884年10月曾上諭: 援軍一時難到,總須就地取材。聞住居大稻埕之知府陳霞林,豪俠可用。
舉人連日春、潘成清、陳樹藍,皆有鄉望。
紗帽山頂大墓中間的石碑上刻著「西源顯妣謚順節陳媽李孺人佳城」,兩旁上、下落款各為
「道光壬辰年置」及「男三大房仝立」,墓碑前方左右各有一座旗杆座,左邊那座旗杆座刻有碑文
「咸豐乙卯科中式六十六名舉人孫霞林敬立」。正是陳霞林祖母的墓地 ;
其他如陳氏大宗祠德星堂, 北投周氏節孝坊 , 五股陳祝亭墓等及多處廟宇中保留其楹聯 ;
據聞葬於淡水下奎柔山 ,數度往尋, 迄今未遇 。
黃玉柱,字芴山,號沙堤,父親黃元吉 字宗藜 號鞏溪,清乾隆十六年解元進士,
歷官清廷翰林院庶吉士擢編修, 遷臺灣淡水廳通判因而家焉。
早年受教於鄭用錫,長於詩文,復工書畫,深受鄭氏器重。
咸豐初年取進台灣府學,為附生。咸豐五年,鄉試及第,官至廣西思恩州知州,為振興當地文教
「…每朔望,命治下各塾師入署,背誦孝經,獎賞有差」文風由此漸盛。
「性廉正,持躬狷介,明辨是非」,官聲日隆,深受當地居民敬重,
「有富家孀,素不端,其子孫已為報節孝,芴山偵得實,不許列傳,
婦家陰以三千金壽,不為所動,卒擯不得舉」,臨財不苟,注重名實。辭官後,治學更勤,
所作詩賦文詞,明白淺顯,與鄭用錫風格相似,惜作品未輯成集,散見於各處。
居淡水廳竹塹 , 咸豐五年舉人 , 咸豐九年以知縣 揀發廣西 , 補授思恩縣知縣 , 調補興業縣賀縣知縣
, 歷署宜山武緣貴縣蒼梧宣化臨桂貴平等縣知縣。
光緒二年廣西鄉試同考官 , 欽加同知銜 , 盡先補用直隸州知州 ; 賞戴花翎。
善畫松竹,歷官至廣西桂平知縣。好作八分書 , 工詩畫 , 風致不凡 ; 其蘭石圖筆力挺秀高雅成趣 ,
所著有六宜書屋詩草,書畫題跋行於世,四十九年卒。
其子宗鼎、彥鴻,其中黃彥鴻為光緒廿四年登進士, 選庶吉士。光緒二十九年授翰林院編修 ,
偕子浚回籍候官 縣官園前打鐵當金墩街翰林第 , 後居京師譯學館六宜書屋 , 蔭子七品京官…..
黃彥威為舉人,歷官山西朔州知州夏縣大寧蒲縣永濟知縣,福建建寧河南蘭豐縣知事。
乙未後攜眷內渡福州 , 後裔多在當地發展…..
林鳳池(1819-1867),字文翰,彰化縣沙連保大坪頂粗坑莊人,祖籍福建省龍溪縣。
年少時,拜同保社寮莊的貢生張日華為師,篤志好學,以勤學為訓;侍奉父母至孝,為人嚴整有威。
咸豐五年(1855),以彰化縣學附生,連捷中試乙卯科第九十名舉人。
榮返故里後,為叩謝神恩,與訓導陳希亮等勸捐重修沙保連興宮;為報答地方父老資助科考盤纏,
他特從福建武夷山攜回茶苗三十六株分贈鄉鄰種植,這就是鹿谷地區「凍頂茶」的來源。
咸豐八年(1858)林鳳池被授為內閣中書。同治元年(1862),彰化四張犁人戴潮春為亂,
叛黨勢如破竹,攻陷彰化縣城。林鳳池率陳上治、林克安、陳貞元等諸生,設立保全局,招募鄉壯
義民等,聯莊拒賊,幾經奮戰,終於平亂,解了沙連之圍。
同治三年(1864),北勢湳之役,林鳳池又奉臺澎兵備道丁曰健之命與張顯貴等,合路殲平洪潘、
洪欉等戴朝春股首及餘黨。次年,奉准因功著以通判補用賞戴藍翎。同治六年(1867),林鳳池將
陞布政,赴京待命,不幸為同僚所害,卒於天津會館。
同治九年(1870),歸葬粗坑莊故里。
林鳳池舉人墓座東南朝西北,墓前無石人、石羊、石馬或石望柱,僅有風化的石獅一對。
墓園中的石刻構件接用砂岩。中央墓碑題「欽加布政銜誥授奉政大夫即補廣東分府賞戴藍翎加
內閣中書侍讀諡文勤林公之佳城」。
離墓不遠,立有神道碑,碑上刻著:
「皇清誥授奉政大夫即補廣東分府賞戴藍翎鄉進士加內閣中書侍讀林府君神道」。
黃花節(不詳-1882 ) 字肅之,艋舺人。
才識明敏,讀書多頴悟,弱冠卽以古文辭名於鄉。
嘗撰三 傳新說一卷,許超英教諭稱其勺貫百家,包括今古,誠思深大之作。
清咸豐五 年,欽賜舉人出身;同治6 年,領武平縣學。吳仲翔總辦水陸師學堂,聘為講席。
黃花節原籍南安,稍有產,老母偕弱妹守之,仲翔貴,將俾以顯職,花節嘆:
「母老矣,曩以升斗不及視父含殮,忍再蹈之耶」,終不應。
光緒八年7 月卒, 仲翔適至閩,為文誄之,載於南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