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姓的起源于周初的許國,正如「廣韻」一書所記載:

「出高陽汝南,本是姜姓,炎帝之后,太岳之裔,其后因封為氏」,早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不過,過去也有少數姓氏學者認為,許姓的起源還要更早,應該是上古時期賢人許由的后裔。

許由,是唐堯時期的著名高土,據義履方,唐堯曾經要把天下禪讓給他,他不肯接受,逃到 水之陽,

箕山之下隱耕。后來,堯又召辟他出任九州長,許由連聽到這道命令都嫌不潔,竟然跑到 水之濱清洗耳朵。

他去世后,葬于箕山的山頂,唐堯曾經就其墓號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所以后來也有人把箕山稱為許由山的。

所謂「 水之濱」與「箕山之下」,大家都知道,位置就在河南的許昌一帶。

據說,當年周武王之所以會封文叔為「許」男,而不采用別的字眼,也正是由于許由與該地的淵源之故。

因此,有關許姓的系出許由之說,雖然缺乏具體的証據可以支持,但至少可以証明這樣一個事實:

許姓與河南許昌的淵源,的確是非常深厚的。

許姓的札根河南許昌,是開始于周武王定鼎天下以后,亦即大約公元前1120年的前后。

當時,周武王廣封同姓宗室及列代功勛的后裔為諸侯,以屏藩王室,許姓的得姓始祖文叔,便是在

這種情形下被封于許國。

周初文叔被封于許國之后,國都所在地,曾經一再地遷徙──靈公寧遷于葉(今河南葉縣),

悼公遷于城父(今河在毫州東南七十里廢城城父縣),不久之后又遷回葉縣,再遷到析(即白羽,

今河南內鄉縣)﹔其后,傳到許男斯的時候,再度遷到容城(在葉縣之西),

然而就在此地,許國被滅。

許國滅亡以后,宗室子孫自容城遷出,頭一處落腳的地方,即當時冀州高陽北新城縣都鄉的樂善里,

此后,家族就在此處逐漸茁壯繁榮,遂以「高陽 」作為家族的表記,

世代用襲,以迄于今……

自此而後,「高陽許氏」的聲名,一直都是響亮無比的。

然而許姓家族的郡望,實際上不只「高陽」一個,另外還有安陸、汝南、太原、晉陵、中山:

所謂女陸,就是湖北的應山﹔汝南,就是現在的河南省汝南縣一帶﹔太原,就是山西太原﹔

晉陵,即今江蓉武進﹔中山,則為現在的河北省定縣。

不同的郡望,代表了不同繁衍中心,

許姓既然很早就在河北、河南、山西,湖北、江蘇等地區分頭發展,之所以能夠迅速

發展成為我國的名門著姓,理由便極為明顯。

台灣各地的許姓,大多以高陽為「郡望」,

許云樵在其「許氏考源」一文中記載:

「閩粵方面,則始日汝南漢許商,十九世孫唐許陶,與子天正公,于總章己已(669)

隨玉鈴將軍陳政出鎮泉潮,遂開基漳南。故閩粵許氏,皆奉天正公為漳南二世祖。

惟今各地許氏宗親,不問其祖為誰,皆宗高陽,而奉祀文叔為宗祖。」

目前,許姓是全台灣第十一個大姓,

族大人眾,自不在話下。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