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人  乾隆十七年(壬申): 臺灣府鄭鴻善(臺協左營千總)、莊英。   

          乾隆十八年(癸酉)林洪榜:臺灣府鳳山陳廷光。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唐達先榜:臺灣府金英(本姓陳,同安人)、張國棟。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恩科王國泰榜:臺灣府黃國樑、臺灣黃廷英(同安人,本姓陳)。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林開寅榜:臺灣府諸羅施國楨(晉江人)。

          乾隆三十年(乙酉)張方武榜:臺灣府章廷英(本姓黃,同安人)、洪清驥(本姓陳,同安人)、

                                                  許拔英、鳳山張從龍、彰化張方武(晉江人)。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朱時超榜:臺灣府陳邦傑、陳宗器、吳天河。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恩科鄒聯元榜:臺灣府林(郭?)蘊玉、彰化許國樑(詔安人)。

網路資料上顯示 : 黃國樑舉人是斗六竹頭角人,

他的長子清榮 ,次子清雅 ,兄弟二人同在嘉慶十三年(1801) 考中武舉人 ,

一門三傑的清息傳來 ,鄉民人人羨慕 ,個個稱奇 。

資料記載著: 武舉 黃國樑:原籍廣東饒平縣人,乾隆庚辰科中式。

                       黃清榮 :國樑第三子,嘉慶戊辰科中式。

                       黃清雅:國樑第十子,嘉慶戊辰科中式

可見黃氏家族在竹頭角一帶應屬望族 ;

翻看今日的地圖, 在斗六地區還有一條竹頭路 , 但對於黃家一門三舉的事蹟

卻乏人傳述……不知是何緣故 ?

查閱有關斗六竹頭角相關資訊 , 此地今已併入重光里 , 鄰近斗南鎮交界之處 ;

附近有一名為將軍崙的聚落 , 距此不遠的斗南境內有一阿丹里 ;

據說庄內有一黃家古厝保留有一舉人旗杆座 ,

從地緣上來看很有可能就是這一門三武舉的黃氏家族 ;

有關此一觀點值得進一步考證……

 

晉江施姓有兩大支系,其一是唐昭宗末年隨王潮由河南省固始縣入閩後定居於當今晉江市

龍湖鎮前港村之施典,時施典官拜秘書丞。

這一支系至今已繁衍三十余代,其子孫遍佈當今晉江市龍湖鎮之前港、後宅坑尾、石厦、

鈔厝、埔頭、杏坑、東厝、蘇坑和爐灶等村,

以及安海、深滬、金井等鄉镇。這支稱為前港施或錢江施

另一支晉江施姓是宋紹興年間也是由河南省固始縣入閩,

官拜大理寺評事的施炳,初定居于當今福清市高樓鄉,迨宋甯宗年間,施炳的次子施英和

三子施茂遷居龍湖镇衙口村。

這支施姓現亦繁衍近三十世,其子孫遍布當今晋江市龍湖镇的衙口、橋頭、山前、大埔、鲁東、

古婆庄、洪溪、草田、曾厝、西畲、英厝等村和深沪镇的九十九寮以及金井、安海、永和等镇,

這支則稱為衙口(即后港)施或潯江施。

鹿港是晉江施姓人士渡台後聚集之地 ;

標記著諸羅縣的武舉人施國楨是否與之有關 ?

 

乾隆三十年的武舉人許拔英 不知與乾隆三十六年的文舉人許拔萃有所關聯 ?

 

卷十九_【台灣文獻叢刊·第 102 種】欽定平定臺灣紀略:

……..使文報不通,軍需難運。

臣查兩處地方相近,隨即帶領署遊擊邱能成、守備楊、武舉陳宗器 並義民等,馳赴柴頭港;

飭遊擊林光玉、守備黃象新、武舉黃奠邦並義民等,馳赴萆麻莊 ……..

台灣通史林爽文列傳也記載:

……及柴大紀北上, 鹿仔草武舉人陳宗器、雙溪口武舉人黃奠邦各率泉人從。

正月二十三日復諸羅,殺侯元。爽 文回軍破彰化,又圍諸羅。大紀竭力守,疊請援。

五月十五日,常青令出師。

由此武舉人陳宗器為鹿草人 , 曾組織義民參加平定林爽文一役 ……

清代中期,西井陳氏族人遷入嘉義鹿草,鐵爐宮的香火也分爐台灣建成鹿草圓山宮。

鄭成功的愛將陳立勳,墾台時定居嘉義縣鹿草鄉山子腳,現今聚落的居民,大都是陳立勳的後代,

庄內有一座二百多年的「南陳宗祠」還奉祀陳立勳夫婦;

不知陳宗器是否出身此一宗族 ?

 

鄭成功渡海來台後,漳州的人民才陸續抵台拓墾、定居。

坐落於麻豆大埕里的郭家,其開基祖郭由袍早在鄭成功來台前十一年的明永曆五年,便由福建

漳州龍溪縣來到麻豆,並於此打下深厚基礎,成為本地望族。

郭由袍至麻豆後,先是居住於六龜班(今之前班),至第三世郭紹周時,郭家以「源興號」

營商而大發利市,乃遷居於麻豆大埕北側池,並起建一座四合院大宅地 – 郭家古厝。

郭家於由宅前吉穴的護池,從此,功名利祿接踵至。

乾隆二十四年,四世郭煥祥、煥為分獲貢生、武生,

乾隆三十五年,五世郭廷機中文舉、郭蘊玉中武舉;

門楣文魁牌匾高懸,宅前三對旗杆聳立,官宅尊榮貴氣顯露無遺。

查閱台灣通志中記載:  武舉人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恩科 鄒聯元榜: 臺灣府 林蘊玉 

在此應可確定郭蘊玉被誤植為林蘊玉 ……

 

約在300年前的清康熙47年(1708),武舉人許國樑由福建廈門渡海台,在大虎山 腳定居,

為感念神明神靈相助始能安渡黑水溝至此定居,即雕刻福德正神及福德婆神像,供人奉祀,

起先並無廟宇,每年聖誕日以擲杯選出爐主,並將神尊請回供奉,至日治時期(1907),始由庄民

簡波等位地方士紳共同出資購地奉祀。

光復後,由管理人 許雙儀 與里長 蔡義明 與簡其輝及地方仕紳,於民國62年籌建福龍宮,

並由吳 金榮 先生捐獻廟地,於62年動工興建,63年入火安座,

至始福德正神與福德婆始有固定之廟宇。

草屯武舉人許國樑 ,據說大哥許國棟是位文舉人(通志未記載) ,有錢有勢,家財萬貫。

請來地理師說了一門好地理,叫猛虎下山穴,來庇蔭他,而許國樑以這猛虎下山穴仗勢欺人,

身為一個武舉人需要奉公守法怎可知法犯法,仗勢欺人為非作歹,欺負老百姓 …….

兵部「為內閣抄出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等奏」:

兵來臺,痛加搜捕、安撫,生員施彬、武舉許國樑 、職 員翁雲寬等,俱罹重罪,抄沒家產。

彰邑主焦伏法,諸 邑主冷廉明,人心悅服,亦被議去官。臺鎮金、署安平 協鄭、臺道穆、

臺府蘇,各被參議有差,於是事平 …….

武舉許國樑倡謀集匪攻莊焚殺,審明正法 乾隆四十八年五月…..

可知其最後下場淒慘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