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申  字燕夫,臺灣縣(今台南市)人,初居郡治之東安坊。少孤,事母孝,昆仲六人,志申居次,而善視諸弟。

康熙二十四年(1685)嘗徙其父之墓地以拓建學宮,知府蔣毓英嘉其義行,為擇善地改葬。

時半線(今彰化)初闢,草萊未墾,志申遂適焉。居於柴坑仔莊,貸番田而耕之,督率諸弟,盡力農功,數年,

家漸富,闢田亦愈廣,遂鑿二八圳,引貓羅溪之水灌溉,潤田千數百甲;又鑿福馬、深圳,線東西兩堡之田皆其所有。

復以餘力,開墾淡水之佳臘埔、金包里。家遂巨富,有佃農數千人。半線景象亦日新。

雍正元年(1723)遂建縣治,移居東門街。而志申既富,好行其德,睦宗族,恤鄉里,賑貧乏,修廟宇,

治橋樑,更捐獻學田及文廟燈油諸費。

卒葬彰化,祀臺邑孝悌祠。後以長子振文貴,追封中憲大夫。

 

 

台灣通史  台灣縣志 279節 有更詳盡的說明 :

 

楊志申,字燕夫,台邑人,居東安坊。少孤,事母孝。昆仲六人,志申其次也,善視諸弟,勖以立身齊家之本。

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蔣毓英將拓建學宮,志申父墓在焉,告之,請徙而獻其地。毓英嘉之,為擇穴於魁斗山麓,平坦如掌,

大可二三畝,台人謂之金盤搖珠。

既葬,復告之曰:子素行孝義,子孫必有昌者。雖然,子當遠徙,十稔之後,可致巨富。

當是時,半線初啟,草萊未墾,志申遂適焉。居於柴坑仔莊,貸番田而耕之,督率諸弟,盡力農功。

數年家漸富,辟田亦愈廣,遂鑿二八圳引貓羅之水以溉,潤田千數百甲,歲入谷萬石

已又鑿福馬,鑿深圳,線東西兩堡之田,皆楊氏有也。又以其餘力,開墾淡水之佳臘埔金包裡,歲亦入谷數千石。

家畜佃農數千人,鋤耰並進,半線景象,以是日興。雍正元年,遂建縣治,移居東門街。

志申既富,好行其德,睦宗族,恤鄉里,賑貧乏,治橋樑,邑人莫不稱之。

初,台邑學租歲用不敷,首捐彰田以充,歲可入粟百六十有六石。又以文廟燈油諸費無出,

言於台學訓導,願續捐。未行而病且革,命其子割鳳邑之田百九十有六石,曰:

聊踐吾言,非為子孫求福應。女曹但能讀書為人,毋負吾志可矣。

卒葬彰化。後循眾議,祀台邑孝悌祠,以長子振文貴,迫封中憲大夫。

 

振文少讀書,識大體,入郡庠,納資為知府銜。

林爽文之役,陷彰治,殺守吏,進略南北,勢張甚。聞振文名,具幣聘。不從,遂遁入海,購以千金,不得。

爽文怒,毀其父墳。振文入泉州,時大將軍福康安帥師平台,駐廈門,募有能悉台中情事者,有司以振文對。

康安遣使招之,振文入謁,歷陳形勢。康安大喜,命先率一軍入台,以中營把總二、外委六、戰兵三百,供驅策。

振文至泉州,自募勇三百,飛渡鹿港,檄令莊眾,備迎大軍。

凡投誠者,給以盛世良民之旗,止勿殺。又募鄉導百人,分置各軍,以是城中虛實,山谷險夷,皆瞭如指掌。

康安既復彰化,振文隨軍出征,備咨詢。

事平,以振文原注知府,將奏請即用。辭以未諳吏治,乃賞戴花翎。

子應選亦有名。

 

 

有關楊振文、楊應選父子的事蹟 , 另有資料記載 : 

林爽文,漳州平和人。居彰化縣大里杙莊,墾殖致富,擁團練,加入天地會。 

乾隆五十一年(1786) 十一月二十七日亂起,泉州人萬餘避難鹿仔港。十二月遵故明,建元順天,駐彰化縣署。

鹿仔港一帶現有泉州、興化、廣東客民各書「義民」字樣,共相守護,鹿仔港署守備陳邦光帶領弁兵率同泉州、

粵省義民攻復彰化縣城,擒獲賊目高文麟等四犯。

十二月二十七日聚眾號稱十萬,圍台南府城,但莊錫舍臨陣倒戈降清,台南城解圍。

 

 

楊振文者,楊志申之長子也,帶領清軍平定林爽文後,福康安奏請以台灣知府即用,

楊氏以未諳吏治相辭,仍賞戴花翎,封五品中憲大夫。

其長子楊應選,四品職銜軍功,平陳周全、蔡牽案領有軍功。

一門四代,皆有成就,是前清的名門世家。

楊氏於荷婆崙建築庭園樓閣,和霖肇宮比鄰,前擁蓮池數公頃,湖中有小島,狎樂其中,

據說是前清時期台灣的望門豪宅, 可惜相關記載不多……..

 

日治時期曾擔任彰化街區長的楊吉臣也是楊志申的後裔 ;

 

楊吉臣原名楊長安,臺中廳線東堡彰化街(註:今彰化縣彰化市)人。

生於1854928日,卒於193062日,享壽77歲。

出身望族,為彰化開拓先賢楊志申的後裔。

 

1884年,中法爆發戰爭。法軍猛攻基隆獅球嶺,霧峰林朝棟統領鄉勇奮力堅守,戰況激烈。

楊長安聞訊,率子弟兵前往支援抗敵。事後,以軍功敘五品銜,並賞戴藍翎。

 

日治時期,改名楊吉臣。

1895年,擔任彰化保良局長;189611月,敘勳六等,授瑞寶章;

18975月,總督府授佩紳章;1897年至1901年,擔任「彰化辨務署」參事;

1902年至1909年,擔任彰化區街長;1910年至1920年,擔任彰化區長 ; 1915年至1920年,兼任臺中廳參事;

1920年至1930年,擔任彰化街長。

1920年至1922年,兼任第一屆臺中州協議會員;

 

1923年至1929年,兼任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員。

19234月,裕仁皇太子來臺巡視時,敘勳五等; 1924年,敘從七位。

 

此外,楊吉臣 也從事實業,曾任「中部運輸會」社長。

1905年,與仕紳吳汝祥、吳德功和李雅歆等人,創立「彰化銀行」,並擔任取締役

之後,又倡設「彰化商工會」,以謀商、工業的發展。

吉臣對於社會公益事業,熱心投入。曾捐地十八甲,興建「臺中監獄」及「臺中法院」。

而在彰化街長任內,捐地建設「東西圳」和開闢「自來水水源地」。

「南瑤宮」的改建與「節孝祠」的遷建,楊吉臣也出錢出力,積極參與。

 

 林獻堂等發起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共發動十五次。

1921十月十七日「臺灣文化協會」成立,在台北大稻埕靜修女子學校成立創立大會,

公推林獻堂為總理,楊吉臣為協理,而蔣渭水出任專務理事。

 

就姻親關係而言, 楊吉臣其實也是林獻堂的妹婿…….

 

次子 楊英梧(1893~1943),繼承父志,熱心公益。

曾向彰化銀行貸款,開築從「水源地」到「知母湖」的環山道路,以造福鄉親。.

1943年在廈門遇上船難死亡……..

 

楊家有墓園在快官山上 ,  緊鄰在辜顯榮墓旁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