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人  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董長潘榜:臺灣府吳奠邦、臺灣林國淵、鳳山楊邦瑞。

            道光十四年(甲午)張仁恩榜:臺灣府杜國興(南安人)、臺灣陳元邦、嘉義劉華實。

             道光十五年(乙未)恩科何上先榜:臺灣府林榮源、臺灣盧捷陞、陳高超、嘉義張得三、方逢春、黃元勛。

          道光十七年(丁酉)陳進成榜:臺灣府郭履斌、蘇克忠、臺灣黃應彪、嘉義李逢時。

新竹湳雅吳家原居住在福建省廈門市之石兜村,初時以耕種起家。到了清乾隆年間,吳嗣振經商

臺海兩岸成立「吳振利」商號,隨著家族事業推廣……

 

乾隆二十年(1755),湳雅吳家的開臺祖吳嗣振帶領族人移居台灣,在新竹市的北門街、湳雅莊、

東勢莊先後定居。吳家以郊商起家,很快就成為地方士紳。強烈的商業取向,多角化經營,

使他有大租戶、小租戶、地主與墾戶的多重角色。

 

「吳振利」商號是清代的郊商,最初的角色是主跑臺海的「船頭行」,後來擴及東南亞,

其貿易主線有三個據點:福建省廈門、臺灣新竹、東南亞檳榔嶼。

當家族事業不斷擴大,再透過家族之間的聯婚,不斷向外擴大其影響力,

吳家祖先有吳安邦者, 為乾隆六十年(1795) 武舉人,嘉慶元年(1796) 武進士,

旨封琉球福寧總鎮府,官至閩安副將,曾派任來台。

族人中另有興邦及奠邦兩者前後中式武舉人,其餘以武生員入泮者,近二十人;

此外,以文秀才、國學生等成名之族人,更是大有人在。

直到同治年間吳家才有首位的文舉人。

 

吳士敬,字以讓,號謹齋,同治元年戴萬生(潮春)亂起, 

帶領團練收副大甲土城,事平後以軍功奏保為「候選訓導」。同治九年(1870)其四十五歲時,

以新竹縣增生,中式文科舉人,光緒二年,加捐為「候選內閣中書」,其在北門街的宅第因

而名為「內翰第」,光緒六年(1880) 旌表孝友。

劉姓一五八世祖劉王崗,在檳榔宅﹙今義橋仔﹚購地置宅,其子、孫三中舉人,光宗耀祖。

從此家道興旺,富甲一方,擁地三千甲。族人、家丁、女僕共一百多人,開飯須鳴鐘告知。

約七十年前,二房阿裕舍﹙劉存養之父﹚大興土木,興建宜人的庭園,以襯托四層的紅磚洋樓﹙今鬼屋﹚,

四樓的門額嵌置「以明賢德」,三樓刻上「兄弟和樂」,藉此期勉子孫。

無奈時代進步,追隨潮流的意向衝擊著劉家。兒子留日, 女眷出入嘉義城,日久,深覺沒水﹙自來水﹚

沒電的義橋仔,不宜長居,於是各房紛紛搬離家園。

從此,義橋仔的劉家日漸沒落,房舍、庭園也風華褪盡。

民雄鬼屋之淒美、鬼怪的傳奇,也以訛傳訛地傳遍全台…….

 根據文獻資料記載 :  義橋子劉家獲取功名的有—

劉捷高:(住義橋莊,道光五年)武舉人,為檳榔宅(今義橋仔劉王崗之子,其餘資料不詳。

劉華寶:(住義橋莊,道光十四年甲午科)武舉人,為檳榔宅(今義橋仔) 劉王崗之孫,劉捷高之子其餘資料不詳。

劉華雲:(住義橋莊,道光二十四年)武舉人,為檳榔宅(今義橋仔) 劉王崗之孫,劉捷高之子其餘資料不詳。

上述的記載在台灣通志稿中清楚提列 ,

只是現實時空裡, 似乎並沒有太多遺留下來的文物……..

賀建村,原稱「麻豆寮」,顧名思義即為麻豆社人所居之地。

因郭姓為漢人開發麻豆寮最早墾民,因此取其第一代祖郭賀之名,將其所建立的庄頭名為賀建村。

 

 賀建村位於下營鄉東北方,東、北面分別與六甲鄉和柳營鄉相鄰。

清代屬茅港尾東保,下轄麻荳寮庄、洲仔庄、火燒珠庄、下橋頭庄。日治時屬下營庄麻豆寮大字,下有四小字 ;

位於郭家古厝前殘立著數對旗桿座 , 傾倒湮滅 , 不知其相關來歷 ;

文獻資料記載 :  麻豆寮郭家獲取功名的有 :

郭鎮壽:麻豆寮開基祖長子,於清治時期高中武舉人。

郭德車:麻豆寮開基祖次子,於清治時期高中武舉人。

郭天源:麻豆寮開基祖三子,於清治時期高中文舉人。 ( ? )

再對照台灣通志稿中的相關記載—

武舉人  道光十七年(丁酉) 陳進成榜 : 台灣府  郭履斌   

武舉人  道光二十四年 (甲辰) : 台灣府  郭履祥

不知是否就是同一批人 ?

台南市主祀觀音廟宇中,創廟近三百年,古名為「北巷佛祖廟」的「慈蔭亭」頗具代表性,

「慈蔭亭」位於台南市新美街五十巷內,佔地二十八坪,該廟亭創建於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廟前有一座頗具氣勢的牌樓,

廟亭之建築為單進單間,主祀觀音佛祖,據傳係恭迎自大陸南海普陀山,迎請來到府城「西定坊」(今台南市民生路一段

一三二巷),人稱「北巷」的地方奉祀,故古名「北巷佛祖廟」,俗稱「帆寮佛祖廟」;

因靈應四方,普渡眾生,始由信眾於今廟處建廟亭以奉祀朝拜。

 

  該廟亭歷經清乾隆、嘉慶,在嘉慶十五年間(1810)該廟亭曾經略有修建,經過歲月及風雨將廟宇侵蝕毀損,

道光十五年(1835),由信徒陳朝瓊召開重建會議,經舉人軍功六品韓治及武舉黃應彪捐地,黃德清等地方人士

集資重修,經過五年的修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 )完工,始有今貌;隔年舉行慶成建醮大典。

由此看來 , 武舉黃應彪應該出身在台南府城一帶 ,

至於更進一步資料則是闕如…….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