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大陸的移民熱潮中,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王玉成入墾西螺公館、北、中部區域,

接續西螺各地都有移民進入拓墾,其中以官陂 廖姓族人移入最多。

 

廖文毅的祖父廖龍院(18351893),以開私塾教漢學為生,是西螺地區最早的長老教徒。

其父廖承丕(18711939)善理財,大量購買土地,成為當時地方上數一數二的大地主。

廖文毅的母親叫做陳明鏡(18751966),畢業於台南市長榮女子中學,是具備現代知識的女子。

廖家受重視子女教育,兩代之間,出了六位博士,傳為美談,家勢蒸蒸日上,成為西螺望族。

 

話說廖文毅的祖父廖龍院 (1835-1893) 從二崙庄新庄仔移居西螺埔心,開設私塾教漢學。

30 歲時娶埔心程立的女兒,芳齡 14 歲的程英 ( 1851-1899 ) 為妻,婚後育有四男三女。

程立於 1879 年受洗,是西螺地區最早的基督教信徒之一。廖龍院於 1893 年病逝,享年 59 歲。

 

 

身為長子的廖承丕 (1871-1939) 23 歲時繼承父親廖龍院遺留下來的 14 甲水田以及 800 圓現金,

並負起栽培弟妹之重責。

廖承丕娶嘉義人陳騫之 18 歲千金,也是傳教師陳有成的妹妹陳明鏡 (1875-1966) 為妻,

婚後育有五男三女,男有溫仁、溫魁 (文奎) 、溫義 (文毅) 、溫正、溫進,女有玉葉、玉霜、玉梅,

日後也都各自有所成就。

 

 

廖承丕個性溫和但精明能幹,人脈充沛又擅長理財,不斷增購田產,在日治時代初期便累積約近千甲土地,

成為當時台南州屬一屬二的大地主。

廖承丕受妻子陳明鏡信仰薰陶,益發虔信基督,並熱心教會發展。

一方面深受父親傳統漢學陶冶,另方面積極體驗基督教所傳授西洋文明,使得他終生扮演進步開明者角色。

雖然一生從未到過日本,卻栽培並鼓勵弟弟與兒子們出國留學進修,

同時三位女兒也都是念到女中畢業,年輕一輩都是接受新式教育。

家族兩代共出了七位傑出的博士,當時獨冠全台,傳為美談。二弟廖行生(前立委廖光生的父親)先到京都,進入同志社中學就讀(441911年畢)由此緣由開啟了祖孫三代同志社學長學弟的留學生涯,他自京都帝大經濟學部畢業後返台,任職於銀行、米穀組合,自設公司,爾後經營農場。

 

廖承丕事業有成加上學識超倫,因此大正 5 )(1916) 被日本政府賞賜提拔為嘉義廳西螺支廳西螺區長任職四年,

若含擔任囑託區長則有十餘年之久,對早期西螺街的發展建樹不少。

 

廖承丕亦曾擔任過西螺信用組合長十年,一時政商教通達炳煌,又因當時信教者寡,

所以他有個家戶喻曉「入教丕仔」的外號。

1924 年因西螺鎮都市計劃改正道路迫近大同路市仔頭禮拜堂;教會乃再計劃轉移遷建,

並得廖承丕長老允獻街尾今延平路 385 號約三分地做為新禮拜堂用地。

 

廖承丕在 1925 年興築西螺早期最出名的西洋樓房「大承堂」,廖家兩代數房全賴他夫婦培育支援。

可惜洋樓已於早年拆除……..

 

廖承丕的大弟廖煥章自台北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留學京都帝大醫學部;

他有三位兒子在同志社中學就讀過,分別為長子的廖一雄獲有醫學博士的學位,四子的廖勇以及五子的廖仁

 

二弟廖行生(前立委廖光生的父親)先到京都,進入同志社中學就讀 ,  由此緣由開啟了祖孫三代同志社學長

學弟的留學生涯,自京都帝大經濟學部畢業後返台,任職於銀行、米穀組合,自設公司,爾後經營農場。

 

 

廖承丕的三弟廖三重 (字道修)( 1886-1914 ),台南大學校 (今台南神學院) 畢業後,留學日本東京明治學院

與早稻田大學,成績優等,是廖家公認的天才,不料罹患腦疾,在日本九州治療幾年,但仍不幸過世,享年 28 歲。

 

廖承丕熱心信仰,前後擔任教會長老 35 年,

1939 5 6 日因腎臟病過世,享年 69 歲。均安葬於西螺小茄苳大承家族墓園。

 

 

 

陳明鏡生於 清光緒元年(1875)  ,天資聰穎。  13 歲入台南長老教女學 (今長榮女中) 就學,是首屆生。

14 歲隨兄長陳有成傳道在斗六一帶佈道,然後復學至畢業。 18 歲嫁到西螺,為塾師廖龍院長子廖承丕夫人

能力強,又勤儉持家,靠以地易地買賣方式,與成為富甲一方之大地主。

 

 

1946 年日本戰敗投降,國民政府接收台灣,隔年發生 228 事件慘案。

 

 

廖承丕的長子廖溫仁 (1893-1836 ) 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博士 ,在應聘回台灣台北帝大醫學院教書

 

前二個月,不幸遽逝,享年 47 歲。

 

 

 

 

 

 

廖承丕的二子廖溫魁 (廖文奎 )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

與三子廖溫義 (廖文毅)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博士。

兩兄弟因為在中國上海積極為營救 228 事件受難者,以及為善後工作奔波,結果反被列為通緝要犯追捕,

而不得不流亡海外投入推動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大業。

 

廖文奎博士是最早的台獨思想理論家,受政治迫害客死香港;

廖文毅博士則被尊稱為台獨運動祖師爺,曾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流亡海外 18 年。

廖家受此波及,自此常遭國民黨特務騷擾與監視,所受的壓迫與困擾,超乎想像。

 

 

1949 9 月,廖文毅的五弟廖溫進 (1916-1988)  日本京都明治大學商學士,也被執政當局以莫須有的

「民主同盟案」羅織罪名,入獄關了 115 天才釋放。

廖溫進在牢獄中頓悟生命,許願若能平安出獄,將熱心基督信仰,並且奉獻心力建設西螺教會新禮拜堂,

以回報上帝鴻恩。

果真,出獄後就開始籌畫教會之遷移,與新禮拜堂的獻建。

現今之禮拜堂與牧師館之構築,即出自他的巧思營建。

 

新禮拜堂仿哥德式尖拱式挑高建築,垂直向上的簡單構圖,卻讓人有高聳入雲仰之崇高的感覺。

頂端的鐘樓是整體建築的精神所在。禮拜堂與廖家大承堂類似,採 12 吋寬磚造牆砌建,並以台語羅馬字寫著

KI-TOK KAU-HOE 字樣,清楚地標示這棟建築物是屬「基督教會」。

 

禮拜堂採座北朝南,以避東北季風之襲,所以教會大門面向中山路,平常則由延平路「正門」出入。

早期禮拜堂與牧師館同樣以魚鱗片水泥板為外牆飾面,一來美觀,二來有遮雨板作用,

今只剩牧師館還保有原貌。

當初建築款式則延續西螺老街風格,只是這兩棟是同屬老街後期的建築作品,令人有著懷舊的意味。

 

 

 

延平路街仔尾禮拜堂完成後,也是教會教勢頂峰期。

 

在這段期間,廖溫進極為活躍地參與並推動各項教會活動。

廖家涉足台獨案成為政治犯的,有廖文毅大嫂蔡綉鸞、長孫廖史豪、廖文毅大姊廖春葉、

大姊家外甥許朝卿、五弟廖溫進、堂弟也是廖家管家的林奉恩等共有八人。

是一個十分典型的後 228 事件政治犯家族。

 

 

1965 10 15 日,廖家在情治、調查、軍警關愛保護下,為高齡 91 歲的陳明鏡舉辦最後一次慶壽,

廖文毅母子親情溢於言表。隔年的 4 28 日,廖母息勞主懷,享年 92 歲。

1966 5 15 日下午 2 點在西螺基督教堂,由楊清源牧師舉行教會葬告別式禮拜,備極哀榮。

 

此後廖文毅終其一生,便衣警調人員化身為秘書、司機,攜配短槍形影不離地監視他終身,

直到 1986 5 9 日蒙主恩召,享年 76 歲,同樣安葬於家族墓園。

 

墓園位於西螺交流道附近,一號省道旁的小茄苳公墓內,

這裡葬有廖行生、廖溫仁、蔡琇鸞、廖文毅、廖溫正、廖溫進等六位同志社的校友。

 

廖家雖然富甲一方一門多傑,墓上設有十字架,墓碑紀錄方式與傳統略有不同外;

但是墓園方正簡單樸實,朝向位置整齊一致。

 

西螺鎮公所近來預備將此整地規劃為「醬油博物館與特產中心」

國史館得知此消息後,已著手現場勘查,認為有必要再做評估,希望能讓廖文毅家族墓園就地保留,

作為台灣歷史與文化的紀念遺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