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縣(今湖南省長沙市)人。隋末唐初官員,唐代書法家。
他的楷書字體,成為後來學習書法者經常模仿的對象。
歐陽詢生於南朝梁梁敬帝太平二年(557),是陳朝大司空歐陽頠的孫子。
13歲那年,任廣州刺史的父親歐陽紇舉兵反陳,失敗被殺,全家為此而受到株連。
歐陽詢因年幼而幸免於難,被他父親的舊友中書令江總收養,並督教他經史書法。
歐陽詢聰敏勤學,讀書數行同盡,少年時就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三史。
後出仕隋太常博士。唐高祖李淵未顯貴時,多次交遊。李淵稱帝後,升遷為給事中。
歐陽詢的書法最初仿效王羲之,但不囿於一家:
據說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
他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一陣才離開,但剛走幾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讚嘆多次,而不願離去,
便乾脆鋪上氈子坐下反覆揣摩,最後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3天才離去。
歐陽詢篤好書法達到痴迷的程度,由於勤學苦練,故能獨闢蹊徑自成一家。
武德七年,歐陽詢奉詔與裴矩、陳叔達修撰《藝文類聚》100卷。書成後,得到賞賜帛二百段。
唐太宗貞觀初年,歐陽詢升為太子率更令(因而又被稱為歐陽率更),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
八十五歲時辭世。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輯唐張懷瓘所著《書斷》稱:
「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擾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籠之勢,幾旋雷激,操舉若神。
真行之書,出於太令,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
其草書迭盪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雅之致。」
傳授訣
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重輕,凝神靜慮,當審字勢,四面停勻,八邊俱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密欹正。
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癡。又不可瘦,瘦則形枯。複不可肥,肥則質濁。
詳細緩臨,自然備體。此字學要妙處。 貞觀六年七月十二日,詢書付善奴。
用筆論
有翰林善書大夫言于寮故無名公子曰:自書契之興,篆隸滋起,百家千體,紛雜不同。
至於書妙窮神,作範垂代,騰芳飛譽,冠絕古今,惟右軍王逸少一人而已。
然去之數百年之內,無人擬者,蓋與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筆運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歟?
公子從容斂衽而言曰:僕庸疏愚昧,稟命輕微,無祿代耕,留心筆硯。至如天挺、功力,誠加大夫之說。
用筆之趣,請聞其說。
大夫欣然而笑曰:此難能也,子欲聞乎?公子曰:予自少及長,凝情翰墨,每覽異體奇跡,未嘗不循環吟玩。
抽其妙思,終日臨仿,至於皓首而無退倦也。
夫用筆之法,急捉短搦,迅牽疾掣,懸針垂露,蠖屈蛇伸,灑落蕭條,點綴閑雅,行行眩目,
字字驚心,若上苑之春花,無處不發,抑亦可觀,是予用筆之妙也。
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餘論,善無所加。然僕見聞異於是,輒以聞見便耽玩之。奉對大賢座,未敢抄說。
大夫曰:與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異同,焉得不敘?公子曰:向之造次,濫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
大夫曰:妙善異述,達者共傳,請不秘之,粗陳梗概。
公子安退位逡巡,緩頰而言曰:
夫用筆之體會,須鈎粘才把,緩絏徐收,梯不虛發,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鈎。
壯則口吻而口口,麗則綺靡而消遒。若枯松之臥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同鸞鳳之鼓舞,等鴛鴦之沉浮。
仿佛兮若神仙來往,宛轉兮似獸伏龍遊。
其墨或灑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勢,隨其變巧,藏鋒靡露,壓尾難討,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因。
唯截紙棱,撇娘密紹⑩,務在經②實,無令怯少。隱隱軫軫,譬河漢之出衆星,昆岡之出珍寶,既錯落而燦爛,複逯連而掃撩。
方圓上下而相副,繹絡盤桓而圍繞。觀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筆之趣,信然可珍,竊謂合乎古道。
大夫應聲而起,行吟而歎曰:夫遊畎澮者,詎測溟海之深;升培塿者,甯知泰山之峻。
今屬公子吐論,通幽洞微,過鍾、張之門,入羲、獻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後昆。中心藏之,蓋棺乃止。
公子謝曰:鄙說疏淺,未足可珍,忽枉話言,不勝慚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