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時阿拉伯望族人士賽典赤瞻思丁(Sayyidjil  Shamsuddin  omer12101279) 在雲南為官,被封為「咸陽王」。

其長子納速拉丁在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遷到泉州來為官,其次孫烏馬兒,歷任元朝泉州府同治、

泉州市舶司提舉等官職,此即是陳江丁姓一世祖節齋公 (諱謹,字慎思)。

丁氏家族三代單傳,到了三世祖(名丁夔,字碩德)掌家時代,為了躲避戰亂,

帶領家人(兒、媳、孫共七人)從泉州遷居到海邊的一個灘塗小村陳江住下。

這陳江也就是現在的陳埭。

 

據說,丁氏家族遷到陳埭,是第四代長子丁善(仁菴公) 的妻子莊淑懿的主意。

莊淑懿是個漢人,而且是泉州富商之女,頗有見識。當時正值元末,泉州發生了亦思巴奚戰亂,

陳友定討伐叛軍,看到長得像外國人的就殺。

莊淑懿說服丈夫和公公,避禍到海邊小村,以農、漁維持生計,避禍於亂世。

為了避免被追殺並取祖先名的尾音「丁」為姓,繁衍成陳埭丁氏家族,

目前的漢姓「丁」就是由「瞻思丁」簡化而來。

 

沒想到丁家到了陳埭,人丁從此興旺起來,人丁越來越盛,成為當地望族。

民間傳說,那是因為找對了風水寶地安葬父母的緣故。

據風水先生說,如果墓碑豎於墓前,子孫裏會出三個宰相;如果豎於墓後,就會繁衍萬人。

這就是所謂的進前三宰相,退後萬人丁之說。

 

由於丁氏家族三代單傳,丁善果斷地選擇了後者。

如今,丁氏宗祠門楣上,還掛著陳埭萬人丁的匾額………..

 

陳江丁氏很早就開始重視文化教育,「遣子從學」,獎勸讀書,蔚然成風,

於是人才輩出,世而增昌。

六世丁毅齊,以文詞見推鄉里,

七世祖兄弟輩深感培育子侄讀書入仕,以改善丁氏之政治、社會地位的重要,乃延師課子,

八世祖丁儀「首登仕籍」,官至四川提刑按察使司僉事。

據統計,從八世至二十世,丁氏家族登進士者十四人,舉人二十四人,貢生三十人,

歷代仕宦,不絕於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九世丁自申、十世丁日近、十一世丁啟濬,三世聯登甲榜進士,

這在素有海濱鄒魯之稱的泉州也是不多見的。

 

陳埭丁姓回族,信奉伊斯蘭教,因連遭政治迫害,險些滅族,為了生存,

爭取社會地位必須培育下一代,乃接受漢文化讀書入仕,逐漸放棄伊斯蘭教信仰,改善生活環境,

連接四闈十登科,六試七聯捷。

 

 

陳埭丁氏歷史上人才輩出,明清時期陳埭丁氏進士有十四名:有舉人24名,

丁儀、丁自申、丁衍中、丁日近、丁啟濬、丁仕龍、丁鐘、丁楠、丁胤甲、丁天禧、丁秉、丁松、丁蓮、丁壽泉。

 

丁儀,號汾溪,世居晉縣陳江之汾溪,所以學者稱汾溪先生,生於明成化八年(1472)

自幼家境清寒,但能知勤讀、嘉言善行、待人和善、學問淵博,三十四歲即考取進士,

奉政大夫官拜四川提刑按察僉事,為官多樹政績。

 

三世進士:丁自申,明嘉靖已酉科武舉人,庚戍科聯捷進士,任梧州府知府;

                   丁日近 , 自申子,明萬曆己卯科舉人,己丑科進士,官南京戶部江西清吏司主;

                  丁啟濬,自申孫,明萬曆戊子科舉人,壬辰科進士,歷壬刑部左侍郎,署尚書‧加太子少保,四朝名卿。

 

丁啟濬,又名丁啟浚,字享文,號哲初。

明萬曆二十年進士,授寶慶府、杭州府推官,後擔任戶部主事、吏部考功員外郎、郎中。

之後擔任太僕寺卿,後晉升為刑部左侍郎,死後追贈刑部尚書。

 

 

父子進士:丁天禧 ,明崇禎己卯科武舉人,庚辰科武進士,歷任汀漳總兵。

                    丁蓮 ,天禧之子,清康熙癸巳科舉人,吞秋聯捷進士,任興化府教授。

 

 

四闈十登科:明萬曆十六年戊子科舉人丁衍仁、丁啟濬;明天啟元年辛丑科舉人丁之典、丁震武;

                        明崇禎六年癸酉科舉人丁仕龍、丁鐘、丁紹美;明崇禎十三年科進士丁胤甲、丁天禧、丁楠。

 

六試七聯捷:丁自申 ,明嘉靖廿八年己酉科舉人廿九年庚戍科聯捷進士、

                       丁衍忠,明萬曆十年壬子科武舉人,十一年癸未科聯捷武進士。

                       丁仕龍、丁鐘明,崇禎六年癸酉科武舉人,七年甲戌科聯捷武進士;

                       丁天禧,明崇禎十二年己卯科武舉人、十三年庚辰科聯捷武進士;                 

                       丁楠,明崇禎十二年己卯科武舉人,同年推進士。

                       丁蓮,清康熙丑十二年癸巳科舉人,秋圍科聯捷武士,

 

丁楠字世宏,號喬初,明崇禎己卯科武舉人,擢進士授廣東潮州府西營守備,晉階懷遠將軍,

明清易代時,聚族人勤王抗清,兵敗殉節,賜匾忠烈。

 

丁良:字漢侯,少習武從師,清康熙授江西南瑞總兵官,南昌都督僉事,協平三藩之亂,為國效力;

丁仕龍:又名丁龍,聯捷武進士,為民族英雄鄭成功主要部將,隨征收復臺灣。

 

丁煒,字譫汝,號雁永,官湖廣按察使,功詩,為清初十大詩人之一。

 

丁拱辰,字淑原,號星南,勤學鑽研科技,曾涉足東南亞諸島及阿拉伯等地,

鴉片戰爭時,他以科學報國,振興中華為己任,著「演砲圖說」,為魏源、林則徐所推重,

道光帝聖諭:矢志同仇,留心時務,可嘉之至。賜六品花翎。

 

台灣丁姓最大的聚居地在雲林台西鄉,

根據臺西鄉戶政事務所統計,全鄉人口數中丁姓占約百分之六十,近2萬人,

因此流傳「台西丁一半」的說法,

台西的丁氏家族,多聚居在海口、台西、海南、海北、山寮、光華等村。

根據族譜記載,其祖先就是由福建的陳江遷徙而來。

鹿港的丁協源家族也衍自於陳

家族裡面的丁壽泉是陳江丁氏在科舉時代

最後的一位進士……….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