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之前,太平古名傳聞很多,有「鳥松頭」、「鳥榕頭」、「鳥銃頭」和「蔗種頭」等。
其中「鳥榕頭」與「鳥松頭」皆源自當時墾首林家宅院(九二一震災毀)門前兩側所種的鳥松樹(雀榕) 而得名。
至於「太平」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說清領時期太平屬於原住民的勢力範圍,清廷將之劃入土牛界外(包含今日臺中市九期重劃區範圍),
為禁止漢人進入開墾之化外之地,故有番仔溝、番仔路(今北太平)…等地名,太平林家(霧峰林家支系)
在三汀山搭設望高寮,抵禦原住民,後因雙方和睦相處,故而改名太平。
另有一說是說甲午戰敗,清廷割讓臺灣,日軍抵台時,在中部各地都受到民兵頑強抵抗,
惟獨開達太平時,並未遭受任何抗拒,故改名太平。
然而據悉大正 9 年( 1920 )改屬台中州大屯郡時,命名為大平庄,
光復之後才又恢復為太平的稱呼。
所以前面第二個說法有些不太可能。
無論如何,
太平林家與太平地區的開發是息息相關的………
據文史資料顯示 :
乾隆中葉,有漳浦縣人洪原性從草鞋墩(今草屯鎮)移墾太平,為漢人 之最早入墾者。
乾隆五十三年林爽文事變後,大里杙林石之四子林隸率領族人進入開墾。
咸豐、同治年間,霧峰林文察暨林志芳等人,入太平大事墾殖,發展成街肆。
同治元年(1862)林隸之五子林志芳(林五香)入墾太平莊。
築頭汴坑圳,設立糖部。晚期更深入太平山區拓墾。
綜觀太平林家的拓墾過程,土地的 開發使林家獲致良好的發展機會,
再藉由軍功和積極參與地方事務,從墾首成為地方 頭人,再藉由投入政治和公共事務,
提升家族在地方的影響力。
林五香(1815-1885) 字志芳,生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死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享年71歲。
祖父林石辛苦在今大里杙庄建立事業,每年收穀萬石,卻因林爽文事件而入獄,出獄就病死 ,
祖母陳氏舉家遷到靠山邊的塗城,而開墾山林。其父林隸是林石之四子,拓墾於車籠埔一帶。
林志芳自小聰明特異,不喜讀書,冒險好殖產。購買頭汴坑圳,並築大圳,拓墾頭汴,太平。
負責太平、台中治安工作,曾任犁頭店街(南屯)保安局局長,也擔任藍興堡保甲局守。
曾擔任大墩街建設董事。並被推舉為霧峰、大里、太平林姓家族家長。
曾和霧峰林朝棟同時出錢出力,協助福建巡撫岑毓英治水大甲溪。
曾隨和林文察(福建陸路提督)征戰各地,賞以軍功六品銜…….
從族譜中可看出林志芳育有四子:
分別是瑞麟(步雲)、瑞鵬 (鳳鳴)、瑞騰 (鳳藻)、瑞燕(鳳來)
林瑞麟武藝甚佳,曾和其父共解霧峰林家受因之危,並維持太平治安。
林瑞騰曾捐肥料房充教室於大正七年(1918) ,成立太平公學校。
林鳳鳴(瑞鵬),林瑞騰及林肅卿(瑞麟之子)共同管理「大圳」,
林瑞鵬曾申請拓墾 太平山區,後渡讓給霧峰林家林紹堂。
至於林瑞燕,因早逝,故無太多事蹟 ……..
頭汴坑圳興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源從頭汴坑溪、百茄投腳築埤引入,
灌溉頭汴坑、太平二莊土地。初由大平莊林占梅、林 ?、林班進三人出資三百圓築成。
後由林合順(林鳳鳴、林瑞騰、林肅卿合股) 改修。
「有限責任太平信用販賣購買利用組合」,此乃日治 時期太平唯一的農業信用貸款機構,
亦是太平鄉農會的前身。設立之初,首先得招募大地主共同參與。
大房的林垂拱、林垂統、林垂昆、林垂章;二房的林德音、林德性、 林德和、林德茂、德修;
三房的林春煥、林春華、林春源、林春山,皆積極認股,
共招募到3萬 餘圓的資本金。
大房的林垂拱 ( 非霧峰林家之林垂拱 ) 別號燮堂,1920-1925 經營糖部;
1917 起擔任區長、太平庄長、太平農業組合長 、太平信用販賣購買利用組合長、
台中州青果同業組合副組合長、台灣青果株式會社副社長……等職。
其弟林垂統 ,亦曾擔任太平庄長一職。
光復後依據當時頒佈之臺灣省接管計畫綱要規定,從太平庄改組成立太平鄉,
林春山(林瑞騰之子 ) 為派任第一屆鄉長。
民國39 年10 月,臺灣開始實行地方自治,先後歷經林春山、林萬彰、宋茂盛、張正義、
李樹生及余振瑩等民選鄉長,在第十二任鄉長余振瑩任內,因全鄉人口已大幅成長,遂按省縣自治法規定,
報經中央核定,自民國85 年8 月1 日起,改制升格為太平市,
余振瑩為改制後第一屆太平市市長……..
太平林家原有古厝佔地約五百多坪,本來是草房,由林垂拱改建成後來的規模。
與台灣早期古宅大異其趣的是,大廳的四根柱子為水泥柱,不像一般為木製,
而且建築之有許多異於其他古厝之處。
下厝就是所稱的林家大厝,於清道光年間,林家十六世林志芳先生興建,
興建在1890年,至今大約有一百多年歷史,由林肅卿主事,是三合院二進傳統建築,
面積一千五百平方公尺,土地面積約為兩百平方公尺。
建材採用福州杉、大陸石、紅磚、土塊建造,有冬暖夏涼的特色,經過三年時間才建造完成。
外觀有「翹角」寺廟式的建築,屋頂是紅薄瓦片,大廳牆上有花紋雕刻,
另外還有扶門、花瓶門、六角窗…….等,
之後曾提供臺中佛教蓮社─太平佈教所使用。
由於子弟多數已經遷往其他地方,大厝也年久失修,
有些部分更是改建,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樣子,只留下殘破不堪低牆磚瓦,
留給後人無限的省思。
可惜的是,
九二一震災後更已拆除殆盡……..
太和宮創建於同治5年(1866),乃地方耆老林肅卿倡議興建,主祀天上聖母,
現與車籠埔廣興宮、頭汴聖和宮並稱為太平三大古廟。
據說創廟之初,僅堆土為牆,覆茅為頂,經過多次修建始稍具雛形。
光緒2年(1876),太和宮組織四媽會,公推林肅卿為管理人;
光緒12年(1886),地方信眾有感彰化南瑤宮信徒漸增,乃由林肅卿為首組織老六媽會,
同時迎來南瑤宮天上聖母香火供奉,並擇定每年農曆3月30日舉行祭典。
昭和元年(1926)7月,太和宮遭受颱風破壞損毀,經過地方仕紳及眾信徒發起募捐重新整修,
同時完成正殿及左右偏殿。
民國73年(1990)10月,信眾有感殿宇陳舊,經召開管理委員會議決議重建,
並公推林耀欽為主任委員,積極展開重建事宜。
民國75年(1996)2月7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
當年,林瑞騰瑞裕有限公司捐獻土地時,役場沒有向地政所辦理登記過戶,
所以即使是當成公地使用,還是多在林瑞騰名下。
林瑞騰原是林朝棟之子過房,
仍可以算是屬霧峰林家下厝之子孫。
由此可見,
太平林家的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