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出自姜姓,相傳炎帝之後有伯夷者,佐堯掌禮,使遍掌四岳,號為太岳,

又佐禹治水有功,命為侯伯,後賜四姓,以紹炎帝之後。

其一封于呂國(在今河南省南陽市西部),歷夏、商,世有國土。

周文王聘為帝師,幫助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的呂尚(姜子牙)就是呂侯的後裔。周宣王時,改呂國為甫國。

春秋時,被楚國所滅,其後代以呂為姓,或散處海濱,或散居韓、魏、齊、魯。

魏徐州刺史、萬年亭侯呂虔之裔孫行鈞,世居河東郡(秦初置,相當於今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衍為大族。

呂行鈞四傳至呂湮,唐肅宗朝為相。

呂湮後裔呂佔,字競茂,于唐末由河東徙居福建泉州晉江七都曾埭草垵居住,

是為呂氏人閩始祖。

 

晉江呂氏在宋代成為一個簪纓世家。

六世呂晏,號天申,初為泉州府助教,後官至工部侍郎,累贈尚書,住泉州相公巷。

呂晏子二,長璃、次鑑,俱登進士。

呂璃字季玉,曾任漳浦縣令、宜州通判等職,為官清廉,有善政,歷官至光祿卿,

封中都縣開國子,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魯國公。

呂璹生有十子:惠卿、德卿、溫卿、和卿、虞卿、康卿、諒卿、升卿、道卿、季卿,有八人登進士。

族子修卿、仁卿、明卿、崇卿、裕卿、喬卿、夏卿、興卿、俊卿等,亦皆有名。

有宋一代,晉江呂氏先後中進士者37人,其中榜眼2 人,探花1人,解元1人,特奏名8人。

其中最有名的是呂惠卿與呂夏卿。

 

呂惠卿 (10321111)  字吉甫,北宋嘉祐二年(1057) 進士,王安石變法時,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説書,曾兼任經筵館閣、

制置三司條例司的檢詳文字,司農寺、國子監、軍器監主管官員,還任過知諫院、知制誥、翰林學士和宰相府都檢正,

後升任為參知政事。是神宗皇帝一名重要顧問,王安石變法的核心人物。

事無大小,安石必與惠卿謀之。

惠卿學識淵博,能言善辯。文藝優通,以其才智積極從事變法活動。

王安石罷相,他任參知政事,繼續推行新法,被稱為護法善神,招致保守派誣謗圍攻。

紹聖間貶任延安知府,為抵禦西夏入寇,呂惠卿修米脂等寨以備,

寇至,欲攻則城不可近,欲掠則野無所得,欲戰則諸將按兵不動,欲南則腹背受敵,留二日,即拔寨去。

表現他過人的軍事才能。

在元代編修的《宋史》中,呂惠卿被列入奸臣傳,而今,對他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已另有定評。

 

呂夏卿,北宋慶曆二年(1042)進士,歷經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曾官江寧縣尉,直秘閣同知禮院、

史館檢修同起居注、知制誥等,是宋代著名的史學家,參加編修《新唐書》。

《宋史》評價他: 學長于史,貫穿唐事,博采傳記雜説數百家,折衷整比,取其精華。

又通譜學,創為世系諸表,于唐書最有功。

 

 據《呂氏宗譜》,呂惠卿原住於安海西垵,他是宰相曾公亮的女婿,

因曾公亮之母求呂府西垵地歸一重新為曾府,呂氏再擇地南安樸鄉而建居。

呂夏卿則建宅于泉州府城睦宗院西偏。

呂氏因族大分支,除住泉城、遷南安的外,

在晉江還分佈于大房、古坑、黃塘、梅嶼、小橋、後亭、內市、南坑、西倉、羅裳、烏潯(科任)、湖尾、蓮塘等村落。

並遷徙于本省的浯州(金門)、漳州、永春、德化、永定、龍岩、同安、

興化、惠安、安溪以至四川、湖南、臺灣等地。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