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家族(095) 新頭港 吳修齊家族
企業界以台南幫稱吳修齊及侯雨利、吳三連等人所創下的事業,更以台南紡織、統一企業、太子建設等為主體。 而吳三連除了經營報紙及企業,也投身政界,曾是省議員,也是台北市首屆台北市民選市長。 但所謂的台南幫,重要的意義不在於事業體的結合,更重要的是領導人都出身於台南縣鹽份地帶。 台南幫以台南縣北門為發源地,第一代領導人物以吳三連、侯雨利、吳修齊及吳尊賢等人為代表, 也是台南紡織初期的三巨頭, 台南幫第 […]
企業界以台南幫稱吳修齊及侯雨利、吳三連等人所創下的事業,更以台南紡織、統一企業、太子建設等為主體。 而吳三連除了經營報紙及企業,也投身政界,曾是省議員,也是台北市首屆台北市民選市長。 但所謂的台南幫,重要的意義不在於事業體的結合,更重要的是領導人都出身於台南縣鹽份地帶。 台南幫以台南縣北門為發源地,第一代領導人物以吳三連、侯雨利、吳修齊及吳尊賢等人為代表, 也是台南紡織初期的三巨頭, 台南幫第 […]
張簡是全台最大複姓,有90%集中在大寮區,其中又以義仁、昭明及三隆三里最密集, 大寮張簡家族出過許多地方政壇、商界要角,也培養出上百位醫生。 張簡一世始祖簡德潤公號居敬,係簡姓洪源開基始祖九世孫,性溫厚,學識淵深,元朝至正元年,遊至漳州府 南靖永豐里梅林村,設一書館,教群弟子有方,眾稱四先生,曾有一地理師曾巡先生,投宿書館,感公款待厚誼, 指梅林村牛欄下厝背吉地一穴,以報公恩,公將洪源曾祖,簡一評 […]
我國姓氏文化中,有蔡、柯、辛三姓同宗的説法。 三個姓氏為何會同宗?其中最普遍的説法是與蔡氏一次舉家逃難有關。 相傳,蔡敦毅是中國南方,乃至海外辛、柯、蔡三姓的始祖。 蔡敦毅生於唐僖宗十三年,妻子辛氏,三個兒子分別是蔡忠輔、蔡忠佐、蔡忠惠。 唐末軍閥混戰,蔡敦毅在當時的吳國做官,受封大夫。 蔡敦毅為官26年間,因上司要求,他做過不少聚斂民財的事。 937年,李昪滅吳建立南唐。他的上司因 […]
蔡希綜,唐代書法家。曲職(今江功丹陽)人,擅長書法。 天寶十二年(753)撰并行書《治浦橋記》,另著有《法書論》一篇,自述家世及諸家書法授受淵源,而歸本在用筆。 其兄希逸、希寂書法和中國畫的造詣都很高,亦是當時的名家。 余家歷世皆傳儒素,尤尚書法。十九代祖東漢左中郎邕,有篆籀八體之妙。 六世祖陳侍中景曆、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記室君知,咸能楷隸,俱為時所重。 從叔父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有鄰,繼於八體之蹟。 […]
陳繹曾(生卒年不詳),字伯敷,一作伯孚,處州(今浙江麗水)人。 元朝政治人物,官至國子助敘。口吃而精敏異常,諸經注疏,多能成誦,文辭汪洋浩博,與陳旅齊名。 學識淵博,擅書法,真、草、篆、隸俱通習之,各得其法。,著有《文說》、《文筌》、《行文小譜》。 《翰林要訣》一卷,分十二章: 一執筆法,二血法,三骨法,四筋法,五肉法,六平法,七直法,八圓法,九方法,十分佈法,十一變法,十二法書。 各法中俱立 […]
筆勢論云:始臨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其手,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益加抽拔。 如其生澀,筆下不滑,兩行一度仍臨。惟須筆滑,不可計其遍數。 唐太宗云:吾少時觀陣,即知強弱。今臨古人書,不學其形勢,惟求其骨力。 及得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吾之所寫,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名。 張懷瓘云:為書之妙,不必應文按本,妙在應變無方,遇事從宜,決之度內者也。 虞安吉云:未得意者 […]
梁武帝觀鍾繇十二意:一曰平,(橫也。)二曰直,(縱也。)三曰均,(間也。)四曰密,(際也。) 五曰鋒,(末也。)六曰力,(骨體也。)七曰輕,(屈折也。)八曰決,(牽掣也。)九曰補,(不足也。) 十曰損,(有餘也。)十一曰巧,(布置也。)十二曰稱。(大小也。) 張長史問,顏魯公答。 平謂橫者何?謂每為一畫,皆須縱橫有象也。直謂縱者何?謂每直必縱之,不令邪曲也。 均謂間者何?謂間不容光也。密謂際者 […]
衛夫人云:用筆六種結構: 圓備如篆法,凶險可畏如八分,郁拔縱橫如古隸,窈窕出入如飛白,飄揚灑落如章草,耿介特立如鶴頂。 然心有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 孫過庭云: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 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回互雖殊,文體相涉。旁通二篆,俯貫八分, 包括章草,涵泳飛白,毫釐不別,胡越殊風。 書譜云:鍾繇隸奇,張芝草聖,專精一體,以致絕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