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學摘要(19) 張懷瓘 書斷 (選輯)
張懷瓘,海陵(今江蘇泰州)人。開元(713-714)間,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參軍。 南宋陳思《書小史》稱其善正、行、草書。 對自己書法十分矜恃,自稱: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獨步於數百年間。 張懷瓘的書法評論著作,有《書斷》、《證書藥石論》、《書估》、《書議》、《玉堂禁經》、《用筆十法》、《書訣》、 《六體論》、《文字論》等行於世。 又著《畫斷》,可惜久已亡佚,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 […]
張懷瓘,海陵(今江蘇泰州)人。開元(713-714)間,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參軍。 南宋陳思《書小史》稱其善正、行、草書。 對自己書法十分矜恃,自稱: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獨步於數百年間。 張懷瓘的書法評論著作,有《書斷》、《證書藥石論》、《書估》、《書議》、《玉堂禁經》、《用筆十法》、《書訣》、 《六體論》、《文字論》等行於世。 又著《畫斷》,可惜久已亡佚,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 […]
張懷瓘,唐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海陵(今江蘇泰州)人。 活動於開元(713-714)間,官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參軍。 南宋陳思《書小史》稱其善正、行、草書。對自己書法十分矜恃,自稱: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欲獨步 於數百年間。手蹟無存。 著有《書議》、《書斷》、《書估》、《評書藥石論》等,為書學理論重要著作。 張懷瓘的書法評論著作,有《書斷》、《證書藥石論》、《書估》、《書議》、《 […]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 少年時流落在漢陽、長沙一帶,後來漂泊于蘇、杭、揚、淮之間、在政治上因頓失意,在文學藝術上有多種才能, 能寫詩詞,工書法、精音律,而以詞的成就最高…… 與辛棄疾、楊萬里、范成大等為文字交,詩詞皆卓然成家。 詞風清麗典雅,以冷香幽韻和瘦骨逸神獨擅勝場,為清代浙派詞人所尊奉。 深諳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 […]
梁巘(?-1785),字聞山,號松齋,又號斷硯齋主人,安徽亳州(今亳縣)人。 生於書香世家,曾祖父粱繼宗;祖父梁爾祿,字天賜,國學生;父親粱接孟,字介賢,候選經歷,敕贈文林郎 (文職、正七品);兄粱峰,字屏山、號六松,性孝友,善文章、工書法。 梁巘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敕授文林郎壬午科舉人,由咸安宮教習轉任湖北巴東縣知縣;壽州(今安徽省壽縣) 循理書院院長(山長)。 其在書法上的成就遠大於政 […]
豐坊(1492-1563),字存禮,又字人翁,號南禺外史。晚年更名道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 正德十四年(1519)己卯科浙江鄉試第一名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成二甲進士,任南京吏部考功司主事, 因吏議謫通州同知,免官歸里。豐坊博學工文,然而個性狂妄怪誕。其父豐熙在大禮議中堅守禮法,遭遣戍福建。 豐坊居家貧困,欲效仿張璁、夏言等以片言求得顯貴。 嘉靖十七年(1538),詣闕上書,請建明堂,又 […]
姜夔(1155-1221 ),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 少年時流落在漢陽、長沙一帶,後來漂泊于蘇、杭、揚、淮之間、在政治上因頓失意, 在文學藝術上有多種才能,能寫詩詞,工書法、精音律,而以詞的成就最高….. 與辛棄疾、楊萬里、范成大等為文字交,詩詞皆卓然成家。 詞風清麗典雅,以冷香幽韻和瘦骨逸神獨擅勝場,為清代浙派詞人所尊奉。 深諳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綴音 […]
張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烏程(今浙江吳興)人,人亦稱張安陸,北宋詞人。 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曆官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判官等。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辟為通判。 後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虢州,安州本名安陸郡,故史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關郎中致仕。 晚年優游於杭州、湖州一帶,與蘇軾、蔡襄等時有酬唱,詩筆老妙。 張先於北宋詞壇開風氣之先,與柳永齊名。 […]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的詞人之一。撫州臨川文港鄉(今南昌進賢縣)人。 七歲能文,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同進士出身。之後到祕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後,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 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 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 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集選》一百卷,一說刪並《世說新語》。 […]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曾向宋神宗獻《汴京賦》歌頌新法,受到賞識,任為太學正;神宗死後被排擠出京,做過幾任地方小官; 徽宗朝官至大晟府提舉,替朝廷管理音樂。 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豐富了詞的音樂牌調,如《六醜》、《蘭陵王》都是自創的詞牌。 藝術上,繼承了柳永的鋪敘手法而又有所發展,使詞的結構回環曲折,嚴密整齊。 語言富麗精工,音調和諧,不僅講究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