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家小傳(09) 賴紹堯 張麗俊 魏清德
賴紹堯曾於日治時期任彰化員林支廳區長,和霧峰林家下厝的林朝崧感情深厚,且其更是台灣中部重要的 詩人團體櫟社的主要創始人,而這樣的研究發現,也證明了大村賴家在臺灣中部地區的影響力是足以和顯赫 的霧峰林家相提並論的。 漢人移民在大村鄉的開發甚早,相傳早在三百六十年前清康熙初葉之後,就有來自大陸福建省漳、 泉二州的漢人來臺開墾,其中更以賴、黃、游等姓氏佔多數。而來臺開墾的賴氏先 人中,有來自漳州平和的 […]
賴紹堯曾於日治時期任彰化員林支廳區長,和霧峰林家下厝的林朝崧感情深厚,且其更是台灣中部重要的 詩人團體櫟社的主要創始人,而這樣的研究發現,也證明了大村賴家在臺灣中部地區的影響力是足以和顯赫 的霧峰林家相提並論的。 漢人移民在大村鄉的開發甚早,相傳早在三百六十年前清康熙初葉之後,就有來自大陸福建省漳、 泉二州的漢人來臺開墾,其中更以賴、黃、游等姓氏佔多數。而來臺開墾的賴氏先 人中,有來自漳州平和的 […]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人仕紳成立瀛社,為北部詩壇盛事。許多基隆詩人如顏雲年、許梓桑、李碩卿等人, 便參與瀛社活動,除了資助瀛社運作外,更是社中重要的份子。 大正元年(1912),顏雲年新居「環鏡樓」落成,廣邀全臺詩人名士,舉辦全臺詩人聯吟大會,一連兩日,盛 況空前,是基隆文學史上重要的藝文紀錄。 後來,顏雲年延請張純甫、李碩卿等人共組「小鳴吟社」,為基隆最早之詩社,開啟了基隆古典詩壇興盛的風氣。 臺 […]
顏雲年(1874年-1923) 譜名燦慶,字雲年,號吟龍,以字行。基隆瑞芳人, 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基隆顏家的重要成員之一。日治時期的知名礦業家。 顏家自清代道光年間居於瑞芳鮚魚坑,一直是採礦門閥,以煤礦為主,兼及金瓜石金礦。 1895年,日治時期開始,臺灣總督徵收所有礦區開採權,改歸公有。 顏雲年早歲熟讀四書五經、漢文典籍,曾應科舉,不中,因能臺語、日語, 1896年為日軍瑞芳守備隊通譯 […]
許梓桑(1874-1945) 字迺蘭,號德馨,同治十三年(1874) 生於雞籠堡新店街,幼失怙,母胡氏敎以詩經。 有人說他本姓胡,為基隆許姓商賈收養。漢文造詣深厚,擅詩詞。有人說他曾受業於 舉人江呈輝。日治期間 (1909) 江氏返台,暫住許家,可見兩人之關係。 日治時期的基隆街指的是石牌、玉田、草店尾、福德、暗街仔、媽祖宮口、崁仔頂、新店、後井仔、和興頭街等地。 許梓桑被指派擔任基隆區街庄長事務 […]
林占梅(1821-1868) 本名清江,字雪邨,號鶴山或鶴珊,又號巢松道人。享年四十八歲。 六歲時父祥瑞公(1797-1826)早喪,早年受撫養於叔父祥雲,少時讀書,聰敏穎悟,出身豪富 卻無紈褲氣息,讀書知禮,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個性豪放,好結友嬉遊,始終無意於制藝之學。 受苗栗進士黃驤雲所賞識,並成為其乘龍快婿。 祖母羅氏與母楊氏忍痛託付岳丈,在十四歲時即跟隨岳父黃驤雲遊歷京師及全國各地三年, 增 […]
蔡振豐( ? -1911),名見先,字啟運,以字行。在其纂修的《苑裏志》 內署名為蔡振豐。 先人為苑裡仕紳蔡錫疇、曾戰洋兵有軍功,授五品頂 戴。蔡啟運為人個性豪放,喜愛交遊,自幼即為 聰慧,漸長又長於詩文,光緒十二 年(1886) 間與同庚的陳濬 芝及 劉廷壁、鄭毓臣、林薇臣、 林世弼等 詩人,共同籌設竹梅吟社。 光緒十七年(1891) 獲得新竹縣學第一名生員。 三年後(1894)遷居回苑裡, […]
陳懷澄(1877─1940) 字槐庭,又字心水,號沁園,彰化鹿港人,生員。 光緒三年六月十四日(1877)生。祖克勸,以拓墾貿易起家,係開發臺灣中部鉅賈。 父親為廩生陳宗華,早世。兄弟四人,懷澄居末,賴母吳氏撫養成人。 性聰敏,喜讀書,善詩詞古文,復工小楷,知音律,能篆刻,對攝影亦頗有興趣,可謂多才多藝。 弱冠交遊江湖名士及海內諸大家。 其早期詩作浮靡豔麗,情意纏綿;迨割臺後,因閱歷興亡,感懷家國 […]
洪以南 (1871-1927)是北台大善人洪騰雲(二二八公園內「急公好義 坊」所表彰者)之孫。 字逸雅,號墨樵,別署無量痴者。台北艋舺人,生於清同治十年(1871)。 家道甚豐,聘泉州龔顯鶴舉人為師。光緒二十一年(1895)選邑庠生,工書善畫,名動公卿。 詩亦清遠,被推為初代瀛社社長。日治時代初期任淡水街長。 其書法最擅行草,詩人楊仲佐曾論其書風:「行草專攻顏魯公,晚年又入何氏室,更懸猿臂開強弓。 […]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字峻堂,號癡仙,又號無悶道人。臺中霧峰人。 林朝崧為霧峰林家下厝林文明的幼子(養),光緒十四年入邑庠,十九年補廩,為邑名諸生。 朝崧年少即工詩詞,才華出眾,鄰里無不讚佩;光緒二十一年(1895)臺灣割讓,朝崧 與家人內渡福建泉州。 光緒二十三年(1897)一度返回臺灣停留數月。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移居上海,次年返臺定居。 在臺灣,林朝崧常與洪棄生、賴紹堯 […]
廣義而言,以詩詞古文為主的台灣傳統文學源遠流長,從明鄭一直都有其延續發展。 明鄭時期沈光文的文集、鄭經的《東壁樓集》甚為有名,東吟詩社創立開台灣詩社之先河。 清初郁永河的《裨海紀遊》、黃叔璥《台海使槎錄》被葉石濤稱為台灣傳統散文的雙璧。 清代本土文人以諸羅的王克捷、澎湖的蔡廷蘭、彰化的陳肇興、淡水的黃敬、曹敬、新竹的鄭用錫、 林占梅甚有盛名。唐景崧任職於台南及台北時,帶動地方文風,有助於詩歌之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