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書雖有三變,虞、褚之真與行草,陸、李之行真,魯公之行草,率更之真書,長史之飛草, 所謂出類拔萃,固非隨波逐流者也。懷素聖母、藏真亦多合作,大字千文則穠肆矣,小字千文太平淡矣。 世傳自敘帖殊過枯誕,不足法也。 書有老少,區別淺深。勢雖異形,理則同體。 所謂老者,結構精密,體裁高古,岩岫聳峰,旌旗列陣是也。所謂少者,氣體充和,標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種風流是也。 老而不少,雖古拙峻偉,而鮮豐茂秀麗之容 […]
唐書雖有三變,虞、褚之真與行草,陸、李之行真,魯公之行草,率更之真書,長史之飛草, 所謂出類拔萃,固非隨波逐流者也。懷素聖母、藏真亦多合作,大字千文則穠肆矣,小字千文太平淡矣。 世傳自敘帖殊過枯誕,不足法也。 書有老少,區別淺深。勢雖異形,理則同體。 所謂老者,結構精密,體裁高古,岩岫聳峰,旌旗列陣是也。所謂少者,氣體充和,標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種風流是也。 老而不少,雖古拙峻偉,而鮮豐茂秀麗之容 […]
古今論書,獨推兩晉,然晉人風氣,疏宕不羈。右軍多優,體裁獨妙。 書不入晉,固非上流;法不宗王,詎稱逸品。 奈何今之學書者,每薄智永、子昂似僧手,誚真卿、公權如將容, 夫顏、柳過於嚴厚,永、趙少失奇勁,雖非書學之大成,固自書宗之正脈也。 圓為規以象天,方為矩以象地,方圓互用,猶陰陽互藏。 所以用筆貴圓,字形貴方,既曰規矩,又曰之至,是圓乃神圓,不可滯也,方乃通方,不可執也。 夫字猶用兵,同在製勝。兵 […]
夫質分高下,未必群妙攸歸;功有淺深,詎能美善咸盡。 因人而各造其成,就書而分論其等,擅長殊技,略有五焉。 一曰正宗,二曰大家,三曰名家,四曰正源,五曰傍流。 會古通今,不激不厲,規矩諳練,骨態清和,眾體兼能,天然逸出,巍然端雅,奕矣奇解。 此謂大成已集,妙入時中,繼往開來,永垂模軌,一之正宗也。 篆隸章草,種種皆知,執使轉用,優優合度,數點眾畫,形質頓殊,各字終篇,勢態迥別, 脫胎易骨,變 […]
項穆,初名德枝,易為純,最後更名穆,字德純,號貞元,亦號無稱子,秀水人,項元汴之子。 生卒年均不詳,約明神宗萬曆中前後在世。 茲將書法雅言之精闢者選錄於後 : 書法之宗,獨以羲、獻、蕭、永,佐之虞、褚、陸、顏。 他若急就、飛白,亦當遊心,歐、張、李、柳,或可涉目。 所謂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初規後賢,冀追前哲,匪是今之世,不能及古之人,學成一家,不必廣師群妙者也。 岩搜海釣之夫,每索隱於秦漢 […]
秀水鄉馬興村,舊時台灣府彰化「馬芝堡」之地,日治時期為台中州彰化郡秀水庄馬興小字。 泉州人陳文德(陳武) 在乾 隆 57 年(1792 )來台經商入墾於此, 由於 經商有道 ,不久即成為地方首富之家, 遂於道光 二十六 年(1846 )籌建益源大厝,佔地 3公頃有餘。 陳家早期亦有多人在朝為官,其後代 子孫 人數眾多,散居世界各地……. 馬興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原是平埔族 […]
根據崇禎庚辰年十一月朔日,十一世孫芝龍所撰之石井本宗族譜序: 我鄭自唐光啟間入閩,或於三山、於莆、於漳、於潮,是不一處;獨我五郎公隱石與二、三懿親若許、若伍者, 蔦蘿相附、意味投合,遂於楊子山下石井家焉。今武榮山邱壟具在,則隱石公之所自來也。 鄭成功家族故居究竟具體在何處?這是史學界一直在爭論的一個問題 ; 南安石井鎮曾召開一場鄭成功故居暨新發現史料座談會,根據故居中清理出來的文物,會上認為石井鎮 […]
斗六吳宅,為日治時期雲林首富、斗六仕紳吳克明(1872-1937)故居 。 因吳克明為清末縣試中甲午榜的秀才,所以被稱為「吳秀才宅」;而吳克明過世之後,吳宅由長子 吳景箕(1902-1983)孤守庭院,以正堂為家,醉心於詩詞,取名為「梅鶴仙館」,右後方的洋樓則以「貫虹書屋」稱之。 目前仍由吳景箕之子孫居住管理。 吳克明的曾祖吳五成曾為官於清廷,咸豐年間由福建漳州府南靖縣碧西渡海來台,落籍於古坑崁頭 […]
在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大陸的移民熱潮中,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王玉成入墾西螺公館、北、中部區域, 接續西螺各地都有移民進入拓墾,其中以官陂 廖姓族人移入最多。 廖文毅的祖父廖龍院(1835-1893),以開私塾教漢學為生,是西螺地區最早的長老教徒。 其父廖承丕(1871-1939)善理財,大量購買土地,成為當時地方上數一數二的大地主。 廖文毅的母親叫做陳明鏡(1875-1966),畢業於台南市長榮 […]
廖朝孔(1678-1736)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的客家人。為張廖家族十二世祖。 在清康熙四十年(1701)時,當時二十四歲,帶領著弟弟廖朝間、廖朝路及堂弟廖朝近、廖朝廳等五人, 渡台在台灣雲林起岸,而落腳在二崙一帶。 西螺地區大批的雙廖姓人氏,生廖死張就是從官陂來的,從現有資料顯示: 康熙30年(1691) ,十三世祖廖欽承(字榜)與廖盛周叔侄兩人與族人入墾崙背港尾, 康熙四十年(1701) 廖朝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