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過庭,字虔禮,出身寒微,幼時不及學文,成年不及從事,四十歲任地位低的率府事參軍,
不久,又遭議讒棄官。遂潛心于書法研究以自慰自遣。惜其「期才而有述」之志未酬,便狂夭當年,
遇暴疾而卒,享年約在四十至五十歲之間。
孫過庭工正、行、草書各體,尤精于草書,妙于用筆,直逼羲獻。
墨跡還有《千字文》、《景福殿賦》見于著錄。書學理論主要見於書譜卷中…..
書譜(選輯)(上)
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鍾、張云沒,而羲、獻繼之。
又云:「吾書比之鍾、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
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鍾之意也。
考其專擅,雖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無慚於即事。
評者云:「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
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
雖書契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
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玉輅於椎輪者乎!
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鍾、張。」意者以為評得其綱紀,而未詳其始卒也。
且元常專工於隸書,伯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擬草則餘真,比真則長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摠其終始,匪無乖互。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
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
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
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
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
況云積其點畫,乃成其字。曾不傍窺尺牘,俯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
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
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劄。
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
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晝,猶可記文。回互雖殊,大體相涉。
故亦旁通二篆,俯貫八分;包括篇草,涵泳飛自。若毫釐不察,則胡、越殊風者焉。
至如鍾繇隸奇,張芝草聖,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
伯英不真,而點晝狼藉;元常不草,使轉縱橫。自茲以降,不能兼善者,有所不逮,非專精也。
雖篆、隸、草、章,工用多變,濟成厥美,各有攸宜。
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便。
然後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閒雅。
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驗燥濕之殊節,千古依然;體老壯之異時,百齡俄頃。
嗟乎,不入其門,詎窺其奧著也。
又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
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
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
乖合之際,優劣互差。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筆暢。
夫心之所達,不易盡於名言;言之所通、尚難行於紙墨。
粗可仿佛其狀,綱紀其辭,冀酌希夷,取會佳境。
(續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