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諡文正,亦稱范履霜。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

先世邠州(今陝西省邠縣/彬縣),後遷居江南,為蘇州吳縣人(今江蘇省蘇州市)。

「岳陽樓記」是一篇為重修岳陽樓所寫的記。

由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1046)所作。

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是膾炙人口。

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登進士第,被任命為廣德軍(今安徽省廣德縣)的司理參軍,掌管訟獄,

歷任集慶軍(今安徽亳州)節度推官、泰州海陵西溪鹽倉監官。天聖六年(1028),范仲淹守喪期滿。

經過晏殊的推薦,被授予秘閣校理一職。天聖七年(1029)接連上書要求太后撤消垂簾聽政,無法上達,

乃自請出任地方,貶為河中府(今山西蒲州)通判。

北宋「朋黨之爭」期間,范仲淹多次被貶知饒州、再貶潤州,又貶知越州。

慶曆三年(1043)七月范仲淹以樞密副使任參知政事),同年九月與富弼、韓琦等人參與改革。

慶曆四年(1044),因改革遭到反對,仁宗對於改革失去興緻,翌年下詔廢棄慶曆新政,

范仲淹和富弼被撤去軍政要職,范仲淹被外貶為地方官,輾轉於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等地,

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奉命從青州調任潁州途中,病逝於徐州,終年64歲,

被追贈為兵部尚書,諡號「文正」。

 

 

 

 

岳陽樓位於岳陽市,高踞岳陽古城西門之上,下臨洞庭,前望君山,北倚長江,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岳陽樓真正的名聞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記之後。

慶曆四年(1044),環慶路都部署兼知慶州滕子京因被誣告濫用公使錢被貶知岳州。

滕上任後次年便重修岳陽樓,並邀請范仲淹作「岳陽樓記」。

新修的樓台規模宏大,極為壯麗。

「岳陽樓記」通篇僅360餘字,然其內容博大,氣勢磅礡,借景議人,堪稱絕響。

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即出此中。名樓得名記,名聲益彰。

此後,歷宋元明清,代有遊人吟詠,不乏佳作。

不過據匡亞明范仲淹評傳所附年譜,記載:

「范仲淹自慶曆六年(1046)正月至慶曆八年(1048)末,都在鄧州擔任知州。」

因而認為岳陽樓記是范仲淹在河南省鄧州所寫的,本人並未登上岳陽樓……

然而, 書寫的當時確實是有感而發。

 

茲將全文載錄於后: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