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樵 (1883-1946) 名祖唐,又名鐵柱,字逸樵,以字行,又字翊業,別號雪香居士。

旌表孝子李錫金之孫、優增貢生李怡堂之少子。

謝琯樵(1811~1864),精書畫,尤善水墨竹蘭,為閩派代表畫家, 咸豐七年(1857)來臺,

先後寓居臺南吳尚霑舉人家、臺南海東書院、以及板橋林本源家,並曾北遊三貂嶺,時與大龍峒

文士往來。後又往新竹潛園為客。流寓四年,臺北李學樵、新竹李逸樵等均追隨之,為當代流寓畫家

中之最具影響力者。

明治40年 11月12日葉文樞、鄭養齋、鄭虛一、曾吉甫、鄭神寶、魏潤庵、古雲梯、李逸樵等,

創立竹社於新竹。1920年代起,臺灣北中南各地陸續有書畫團體的組織。1928年5月李逸樵等

10人決定在7月積極籌組書畫益精會。翌年1月正式成立大會,會員40餘人在新竹公會堂辦理書畫

展覽,8月主辦全島書畫展,在新竹女子公學校共展出書畫作品802件,十分盛大。

1932年2月創立滿3年,由於成員間理念不盡相同,於是改組為麗澤書畫會。

臺灣麗澤會又稱新竹麗澤書畫會,1932年2月成立於新竹。會員主要有書家:李逸樵、張純甫、

張國珍、鄭蘊石、林傳貴、鄭香圃、陳福全、朱啟星,畫家:陳心授、鄭淵圖、鄭得時、鄭瞻祺、

鄭清奇、鄭淮波、張金柱等。

麗澤書畫會在創會以後的10年間,李逸樵、張國珍、鄭香圃、朱啟星、林傳貴等多人或應邀在

報刊上發表作品,或參加各地書畫展賽,獲獎頻繁。

1943年麗澤會與興亞會再度合併為新竹書畫同好會,恢復書畫益精會時期的和諧合作。

李逸樵書風飄逸,秀麗筆姿妍媚,參考米芾、張瑞圖、董其昌諸家作品,章法獨樹一幟,

勤習三十餘年,卓然為書家巨擘。尤好收藏,每遇有名家字畫,常不惜巨資以求得之。

與張純甫並稱為日治時期新竹兩大書法家與鑑藏家。

大正十五年(1926)曾精選其所藏名人墨蹟,輯成《大東書畫集》,至今仍為重要書畫史料。

另有《李逸樵真行書格言帖》行世。

 

張純甫 (1888~1941) 名津梁,號興漢,以字行,號筑客,又署老鈍,寄民。

光緒十四年(1888)年出生於新竹北門。父錦成, 為清附貢生,嘗掌教明志書院。

張純甫自幼即喜好歷史 、詩文。記憶力復特強,

於同門中,即以長於詩作,嫻於歷史而出名。

乙未割台後地方動盪,隨父避居福建閩侯,居處與詩人張息六相鄰,息六雅好吟詠,

享譽詩壇,純甫朝夕 相處,耳濡目染,多方請益,詩文進展快速。

不久,台地局勢粗安後,復回竹塹。

因其幼承家學,喜好詩文,聲動詩壇,與臺南 洪鐵濤並列南北最 活躍之擊缽健將,

為日治時期竹社、星社、瀛社等詩社之重要成員。

曾任臺灣 文社評議員;與黃水沛等人合辦《臺灣詩報》;

1930年 指導松社成立漢學 研究會,又在竹城 成立柏社,對於漢 詩之教學,不遺餘力。

長於經史,重考究,兼善書法,好藏書,精古物書畫之 品鑑,畢生致力宣揚孔教,

尤具民族意 識,王國璠許為「北臺大儒」。

平生著述 頗豐,重要作品有《張純甫全集》出版。

除詩文集外,其學術著作〈是左十說〉、〈非墨 十說〉是日治時期臺灣儒學之重要文獻。

素好收藏,鑑賞。對古今書畫鑑衡之精微,令人嘆 服,經常往來台灣上海之間,除與當地文人

切磋外,於新文 學健將亦多往來,足跡遠至大連、天津,刻意收購書畫器皿 。

1936至南京、汕頭各地,收集石鼓文拓片及文徵明、傅山等墨蹟、扇面,並展示於新竹城隍廟,

轟動一時。在日治時期,與李逸樵並稱為新竹兩大收藏家及鑑賞 家。

書法方面, 其行草融合二王顏魯公筆法,楷法則摻入何紹基法度,

甚為時人所喜好。

 

林知義﹙1875~1952﹚字問漁,別號遂園末叟,林鼎梅長子同時為竹塹詩人林占梅之侄,

書香門第,幼時即耳濡目染,受教於母親郭氏,八歲即熟讀四書,表現出超人一等的詩賦才情。

竹塹堡新竹縣城內西門街人。父親去世後,隨母遷居八里坌堡石土地公庄(今五股區) 落地生根,

之後並對新莊文教作出不少貢獻。

光緒十七年﹙1891﹚高中辛卯科秀才,被譽為楷法第一,他的楷書作品,可以在新莊地藏庵

的楹柱上觀得,此件楹聯書法,為林知義作於昭和六年(1930) 之作品。

三重先嗇宮亦有一對林知義於1926年所書楹聯,二者書風皆取法魯公以入法帖,

帶有趙孟頫筆趣,為典型的館閣體書風。

林知義在獲秀才功名後,設帳於稻江之步蘭亭,門下學生眾多。

1900年3月臺灣總督府授佩紳章。1907年錄用為五股區長,兼貴仔坑區長,1920年任

私立臺灣商工學校講師,1921年至1927年任臺北第三高女習字科教務囑託。

1922年任臺灣史料編纂委員會顧問,1930年捐款800給日本赤十字社,同年2月因有功

於地方公共事業而得授銀盃一組,5月日本赤十字社授其一等有功章。

為人風流儒雅,平居好賦詩,為瀛社一員,書法小字楷行書尤精妙。

作品輯存〈林知義手鈔〉一冊、〈步禮亭小稿〉一卷。。

在書法上師法帖學,所以在其他的書法作品中,依稀可以見到王羲之〈蘭亭帖〉的影響,

顯得圓潤細密;融合明清文人的書法風格,用筆清逸,意氣秀發;

林知義對詩文尤有興致,長於律詩,瀛社每有集會,必以 佳構縱橫會場。

其書法精妙,行書最佳,「線條溫閏,揮掃 自如,觀其留傳之小楷手抄,或宗顏歐之

大字楷法,皆其強 調橫畫力量,造成橫勢章法」,

其墨蹟廣見於全台各地廟宇。

日治時期受聘出任台北州第三高等女學校習字教師,

在北台書家中佔有一席之地……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