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棟(1851-1904)又名松,字蔭堂,號又密,又稱「目仔少爺」,台灣府阿罩霧人,

清領時期將領,棟軍主帥,霧峰林家第六代,曾參與中法戰爭的台灣戰事,協助劉銘傳

在台灣辦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緞事件,官至二品頂戴道員,賞黃馬褂。

甲午戰爭後,支持籌組台灣民主國。但乙未戰事令他心灰意冷,舉家遷至廈門,最後病死上海。

林朝棟為林文察長子。出生前一年祖父林定邦與鄰近土豪林媽盛發生衝突,遭其手下殺害,不久

父親林文察將林媽盛拖至林定邦墓前報仇雪恨,之後前往自首而進行判決,直到1853年小刀會來台

起事後才被召入軍中擔任勇首,隨後赴福建支援太平天國戰事,並於1863年回台平定戴潮春事件,

最後在1864年年底返回福建支援,而戰死於漳州萬松關,

林文察戰死之當時林朝棟才14歲。

雖然與父親林文察相處時間有限,但林朝棟和父親一樣,自幼熟讀兵書,喜歡練武,有次練武時

不小心傷到一隻眼睛,只剩一眼能見事物,因而得到「目仔少爺」的稱號。

1868年林朝棟與楊永萍(彰化楊吉臣之妹)結婚,婚後楊水萍鼓勵考取功名,但其對考試沒興趣。

1870年,林朝棟二叔林文明被控侵佔虜人及威脅官府等罪而被官府密謀斬殺於審堂之上。

林家因此在林朝棟祖母林戴氏與叔公林奠國帶領下,展開長達15年的訴訟案件,其間並四度前往

北京控訴,而林朝棟也曾前往福州和北京訴請冤情,但始終沒有結果,

不過卻因捐官而獲得兵部郎中之職務。

1882年,林家因控訴案花費大筆家產,卻遲難獲勝訴,於是經過多番考慮後,為了儘早結案,

林朝棟因而返回台灣接掌家族事業。

同年福建巡撫岑毓英來台灣巡視,決定在東大墩建立新府城,並於大甲溪建立橋樑與堤防以

整治溪水,於是召集各地士紳捐款。而林朝棟率領數百名壯丁協助施工,材料經費全部自籌,

不花半分公帑,因而搏得岑毓英好感,將之推薦給接任福建巡撫來台督戰的劉銘傳。

從此展開其軍旅之生涯……

1884年中法戰爭開戰,法國的遠東艦隊在孤拔(Amédée Courbet)的指揮下前來攻打北台灣,

11月,鎮守臺中的臺灣兵備道劉璈奉劉銘傳之命,徵召當時擔任兵部郎中的林朝棟北上助戰,

於是林朝棟率領500鄉勇與兩個月的軍糧前往雞隆,鎮守大武崙砲臺。

1885年1月9日,法軍在大牛埔勘查地形,和守軍展開衝突,最後被林朝棟擊退。

1月25日,法軍以1900名兵力進攻清軍的暖暖防線,雙方爆發第一次月眉山戰役,

林朝棟率領鄉勇支援,並於1月30日與督戰的福建福寧鎮曹志忠率軍夜襲,雙方血戰至

隔天清晨才各自收兵,之後法軍多次以小股兵力襲擊,皆被林朝棟擊退。

5月12日,林朝棟因助戰有功,被獎敘道員進先補用。

雖然獲得功勳不高,但此戰表現深得劉銘傳青睞,因此在日後臺灣建省其間頗受之重用。

1885年十月,林朝棟駐紮新竹與後壠(今苗栗縣後龍鎮)兩處海口。

這段期間罩蘭庄(今卓蘭鎮)發生當地原住民獵殺居民的事件,林朝棟陳報,劉銘傳便命

林朝棟展開撫番(安撫漢人與台灣原住民之間的關係)工作。

 

11月23日,武榮社原住民圍攻罩蘭社,林朝棟派兵解圍,之後又率軍就撫附近七社。

1886年劉銘傳上奏朝廷敘獎,林朝棟得「勁勇巴圖魯」名號,並由四品官加升為三品。

該年,劉銘傳開辦撫墾總局等部門管理開墾事宜,林朝棟被命負責大湖與東勢兩地撫墾局的事務,

從此負責台灣中北部地區的開墾與撫番工作,並延續到甲午戰後。

1888年10,因土地丈量處理不當,彰化爆發施九緞事件,知縣李嘉棠等大小官員被包圍在

彰化縣城裡,而前來支援的朱煥明則於途中被襲戰死,劉銘傳便急命林朝棟派軍支援。

11月林朝棟率領新招募的棟軍1800人抵達縣城外,經過一戰後與城內守軍裡外夾擊,解除縣城之圍。

之後旗下各營掃蕩鄉里,終於平定事件。

事件後,劉銘傳上報朝廷獎敘林朝棟,使他成為清朝唯一以道員身分受賞黃馬褂者。

1894年甲午戰爭期間,林朝棟奉台灣巡撫邵友濂之命率領四營鎮守獅球嶺砲臺。

1895年4月17日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與澎湖割讓日本。

5月24日,在台灣各地士紳支持下,臺灣民主國成立,以唐景崧為總統,以抵抗日軍接收台灣。

而林朝棟早在四月初已先將家眷送到廈門避難,自己再隻身返台。

然而於返台後,驚覺日軍已於5月30日登陸澳底,一路挺進,唐景崧見局勢不妙,已逃回內地,

因而讓日軍登陸十天後即輕易佔領台北城,並直入桃仔園。

林朝棟見狀,感到大勢已去,支付銀餉後獨自西渡抵達廈門。

但手下棟軍十營兵力並未解散,繼續追隨李秉瑞、吳湯興等人投入抗日戰事。

到廈門後,林朝棟於1897年兩度奉旨晉見皇帝兩次,由南洋大臣劉坤一指揮。

之後又再建軍,仍作棟軍,並駐守海州,不久被命接管全福建團練的管理工作,

但又被劉坤一以機要的要求留為原職。

1899年劉坤一返回北京,由於林朝棟和江蘇巡撫鹿傳霖不合,便辭官返回廈門經營樟腦事業。

1902年林朝棟轉往上海居住,最後於1904年6月13日去世,享年五十四歲,

身後葬在漳州香亭坂。

林朝棟官至三品,成為家族中僅次於林文察的大官,如此大大提升林家的社會地位。

另一方面,林朝棟接掌撫墾與樟腦事務,使林家得以大幅開墾中臺灣山地,廣泛種植樟腦

以外銷他地,使家族財富快速累積。

林朝棟內渡後,林家下厝系影響力逐漸下滑,轉而由頂厝系發揮影響力,

其中林獻堂等人成為日治時期林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林朝棟率家內渡後,繼命其子林資鏗(祖密) 回台治產。

當時林家家產計有二千餘甲水田,二萬餘甲山地,並擁有樟腦專賣權。

資鏗回台之後,其治產經商之手腕不下於父祖輩,不僅開設糖廠,還與地方士紳開設龍溪輕便鐵道,

1904年林朝棟逝世。2年後,林資鏗以清世襲騎都衛身份赴中,被清朝政府任命為廈門、

鼓浪嶼租界各國共同居留地取締工部局議員;並以捐官方式在1908年得到「後補道臺」資格,

此外他還經商從事樟腦、航運、田業及開墾事業,以維持家族勢力。

1907年,漳州水災,資鏗捐銀五萬,賑濟災民。並且投入鉅資,先後親自主持創辦漳州

徑口墾牧公司、後港林場、梅花坑煤礦等實業。

 

1915年,袁世凱意圖稱帝,林資鏗加入中華革命黨。

更於翌年變賣在臺田產數百甲,得銀十萬兩捐為軍餉,另外又召集漳、泉二州有志人士並

收編閩南靖國、護法兩派隊伍,創建起閩南革命軍,參加討袁護法戰爭。

 

 

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並自任為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

1918年1月,孫中山先生即任命資鏗為閩南軍司令,並授予護法軍政府陸軍少將位銜。

1920年11月,孫中山重返廣州,並應廣州非常(時期)國會之決議,廢海陸軍大元帥職,

改任非常(時期)大總統。上任後,即調資鏗任粵軍第九支隊司令,後又改任汕頭警備司令。

1921年調任為大元帥府參軍兼侍從武官,後又再兼任廣三鐵路監督。

1922年林資鏗轉任為福建省水利局局長。

1925年7月,第一次東征戰役期間,林資鏗想趁機與閩南各縣民軍聯絡,呼應廣州方面,發動革命。

於是資鏗前往華安,進行重整與聯絡事宜。不料被直系軍閥孫傳芳下派廈門鎮守使張毅所部發覺,

遂即以假借進勦土匪之名,派隊圍捕。8月23日被殺身亡,享年48歲。

1940年,國民政府追念資鏗之犧牲貢獻,明令撫卹,並以其事蹟宣付國民黨黨史。

1965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復頒「忠烈永式」匾額,以示旌揚。

(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