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鐘(1887 – 1965) 萬丹人。萬丹公學校畢業後,1908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後取得醫學博士。

畢業後先在東港開業,然後任職臺北病院和屏東病院。1919年在在故居新庄開設醫院,懸壺濟世,遠近馳名。

日治時期在日本解剖家金關大夫的指導下,研究屏東赤山地區的平埔族,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民族學雜誌》

,成為臺灣人研究體質人類學的先驅之一。

日治時期先後出任萬丹庄公醫長達十八年、萬丹信用組合長、大正實業株式會社監查役、萬丹庄協議會員、

高雄州協議會員。戰後歷任屏東市萬丹區區長、屏東市參議員、屏東縣首屆民選縣長(1951.5.~1954.6.)

縣長任內,探求民瘼,致力建設,推動地方自治。

縣長任滿後出任臺灣省政府委員並為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張家不僅是醫學世家也是政治世家,張山鐘夫人藍奎(出身里港藍家)。

長子張豐胤為醫師,次子不詳,三子張豐緒繼承衣缽,出任屏東縣第五、六屆縣長,父子事業相承,

傳為佳話,張豐緒夫人陳秋蟾女士為高雄(陳中和家族)陳啟清女兒即陳田錨妹妹。

張山鐘育有五女,其女婿皆為醫師或社會精英:

長女張緞(夫婿司法院長戴炎輝),次女張媞(夫婿王冠烈牙醫),三女張靜(夫婿林我澤醫師),

四女張妏(夫婿羅燦醫師),五女張若(夫婿文建會主委陳奇祿) 。

張山鐘在故鄉新庄開設診所期間醫術高明,有如華陀再世。

聽說有一次,一位住大寮鄉的人,來診所幫其父親拿葯回去。在回家途中,在乘竹筏過溪時,

不小心打翻了葯瓶,怕回去無法交待,就又回到了山鐘的診所,在他的古井裡舀出一些井水,

裝在原來的葯瓶帶回家。結果他父親的病竟然好了。

這消息傳出去之後,許多人相信山鐘家裡的古井水是可以治病的。

張山鐘的故鄉–萬丹新庄在光復之後為了方便管理分為二個村落,

北邊村落仍然叫做新庄村,南邊村落為了紀念屏東首任縣長張山鐘,所以取名為新鐘村。

屏東縣級地方派系向來有張、林兩派,創始人為張山鐘與林石城,

張、林兩派起源於第二屆縣長選舉(1954),當時縣長張山鐘尋求連任,而議長林石城亦出馬競選

並獲得國民黨提名。

張、林兩人分別向各鄉鎮地方派系尋求支持。但是兩人開始動員不久,國民黨安排張山鐘出任

省府委員,兩派並沒有實際在選戰中遭遇過。

隨後每逢選舉兩派均各自尋求各鄉鎮派系的支持,逐漸形成全縣性的張林派兩大派系,

成為長期主導屏東縣政壇的重要力量。

張山鐘兒子張豐緒當選第二、三屆省議員後又當選第五、六屆縣長,張派勢力再起……

張派全盛時期是張豐緒擔任兩屆縣長任內,當時的屏東政壇,可說是張派的天下。

張山鐘死後葬於新鐘村外前往香社的田野之間 ;

該處並形成張家的家族墓園 …..

日前聽聞張豐緒已於近日過世 , 報載擁有中華奧會榮譽主席頭銜的張豐緒骨灰也將安奉回屏東老家,

應該也是歸葬於此吧 ?

提起張豐緒及屏東張派,政壇無人不知,但隨著張豐緒北上發展四十年,親國民黨的張派勢力漸微,

加上民進黨在屏東縣長期執政,使得張豐緒與地方的連繫漸少,

十年前家族決定把張山鐘古厝販售給建商興蓋透天民宅,當時就引起地方議論。

儘管地方對這位前縣長已經記憶模糊,位於萬丹的老家也已販售改建,

滄海桑田、人事已非,

但仍抹滅不了張家父子兩代對屏東之貢獻。

(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