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文獻記載,距今約六五○○年前的海侵時期到荷蘭時期,南台灣的西海岸線內分佈著幾處面積廣大的內海(或稱潟湖),海岸線外也有成群羅列的砂洲。

「蚊佳半島」正是其中之一,半島形狀狹長,面積由台南、麻豆、佳里興延伸到嘉義布袋的虎尾尞,四百年前荷蘭人稱這半島為「兩河之地」,而麻豆

就座落在蚊佳半島之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蚊佳半島的兩側即鼎鼎有名兩個內海,北邊是倒風內海,南邊則是的臺江內海。

清康熙末期所纂的《諸羅縣志》〈山川總圖繪記〉中的總圖即繪有這樣的情形,

自臺南縣迆頭港,經洲仔尾、灣港口、直加弄、管寮、西港、含西港、桌加、漚汪溪口,北伸延至蚊港青峰闕。

西邊為青鯤鯓嶼、馬沙溝嶼、北門嶼等嶼及其外圍為南北鯤鯓沙線,與臺南市西邊的海翁嶼、隙仔、北線尾,接連安平南邊的七鯤鯓,

形勢如貫珠般的沙線而成臺江內海。

有許多小河流的 河水流入內海,這些流入內海的河流叫「海汊港」。

考古學家調查結果發現,許多史前文 化遺址分布在「海汊港」較高較平坦的河岸。

較有名的「海汊港」,在「臺江內海」有含西港海汊(七股寮溪)、灣港海汊(安順寮溪)、新 港海汊(大洲溪)、大橋港海汊(柴頭港溪)等,

都有密集的史前文化遺址分布。

清道光年間以前,沿著現在的將軍區山子腳西邊(古歐汪溪出海口)、七股區篤加(古卓加港),西港區蚶西港(古含西港)、西港區西港(古西港仔港 )

、安定區管寮(古菅寮港)、安定區安定(古直加弄港)、安定區港口(灣港 口,亦即目加溜灣港的港口)、永康區洲仔尾(古洲仔尾)、台南市市區(歷郡城)

、台南市南郊鹽埕南邊等地,是當時的內陸海岸線…..

海岸線的外面,從南邊 的二層行溪,到北邊的安平鎮就有七鯤鯓(一鯤鯓即安平鎮、二鯤鯓即今億載金 城、三鯤鯓就是現在的億載金城南邊對岸處、

四鯤鯓就是現在的下鯤鯓、五鯤鯓就是現在的台南市喜樹、七鯤鯓就是現在的台南市灣裡);其中,由二層行溪到 喜樹間的內海稱為喜樹港,喜樹港的北邊

有北線尾島,該島與安平鎮之間稱為大 港(大貝港的簡稱,又稱南口),北線尾島的北邊有隙仔嶼,北線尾島與隙仔嶼 之間的隙口稱為鹿耳門港(又稱北口)

,而北線尾島東邊沿島的內海稱為北線尾 港,

在隙仔嶼的北邊到現今台南縣與嘉義縣界之間,還有加老灣、青鯤鯓、馬沙 溝、青峰闕、海翁汕、北門嶼與南北鯤鯓等沙嶼。

這一大片由內陸海岸線與離岸沙嶼所圍成的水域,就是古稱的「臺江內海」 。

《諸 羅縣志》卷一封域志山川條的記載:

「麻豆之南曰灣裏溪,發源於噍吧哖內山……南合烏山頭之流,過赤山,至於灣裏,過蘇厝甲、檨仔林、蕭壠,西出為歐汪 溪。」

續修《台灣府志》卷一封域志山川條的記載:

「諸羅縣灣裏溪,在 縣治南七十里,源自於噍吧哖社內山,南過大武壠山合卓猴山之流,逕石仔瀨, 過赤山出歐汪溪入海。」

其中的灣裡溪就是現在的曾文溪 ,而它的下游在清初時是經由歐汪溪(現在的將軍溪)入海的。

道光三年(1823)七月間,因連日豪雨,山洪暴發,

使得原來流經蘇 厝甲與檨仔林間,北轉蕭壠社,由漚汪西流入海的灣裡溪挾帶內山崩陷的泥沙, 決堤改道經管寮向西,主流由鹿耳門流

注入臺江內海,支流在鹿耳門東邊向南, 由安平角大港口入海。

姚瑩所著《東槎紀略》提到了這場 大風雨以及台江內海的陸浮情形:

「道光三年七月台灣大風雨、鹿耳門內海沙驟 長變為陸地……,十月以後北自嘉義之曾文,南至郡城之小北門外四十餘里,東自洲仔尾 海岸,

西至鹿耳門內十五六里,瀰漫浩瀚之區,忽已水涸沙高變為陸埔….. 。」

道光年間曾文溪改道後,在原臺江內海的中間區段(內海最廣闊的部份)老加灣港附近,形成一個新的港口,取代被淤廢的鹿耳門港,

成為郡城進出的門戶 ,稱為國聖港、或稱國賽港、國使港、各西港。

依記載,國賽港是當時台灣島內 ,除了北部的雞籠(現在的基隆港)外,較深的港口,它的位置大約在原臺江內 海的殘留部份,

也就是三股溪、七股溪、西寮西邊一帶的內海,而國賽港口就在 現在三股溪與七股溪口之間的沙洲闕口。

滄海桑田,臺江內海淤積陸浮、國賽港口的遺跡已不再,

現在的七股潟湖正是當時臺江內海留存的一部份。

原臺江內海淤積後,最普遍的用途是闢為魚塭。

台南市政府則於1980年代開發第五期重劃區,填平魚塭及遷移市政府至此後,目前已成一片市區至億載金城為止。

台江內海較大的遺跡只剩下是四草湖及鯤鯓湖。

前者匯流鹽水溪、竹筏港、運鹽古運河、嘉南大排等河川,在安平及北汕尾之間出海,也是昔日安平舊港的所在地;

後者則於戰後改建成為安平新港。

正所謂滄海桑田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