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醇士(1896-1976)譜名康祺,後更名粹中,字醇士,號素庵,一號素翁,以字行,江西高安人。

20歲時,自南昌贛省中學(江西省立第一中學的前身)畢業,隨即赴北京學習。

民國九年(1920),自中國大學商科畢業。在校期間,受桐城派姚永概(字叔節)傳授國學,還與

各省在北京的名士交遊,詩書畫精進。

彭醇士慕錢塘戴熙(字醇士)的風節,乃易名「粹中」,字「醇士」。

徐又錚在北京創辦正志中學,聘彭醇士為國學教席。

嗣後,應哈爾濱畜牧局局長蕭孟白的邀請,赴哈爾濱市任該局秘書。不久,彭醇士繼任局長,任職一年,

此為彭醇士從政的開端。

民國十二年(1923),彭醇士棄官返回家鄉江西。之後擔任南昌教育圖書館館長。

熊純如正在擔任江西省立第二中學校長,聘彭醇士兼任江西第二中學國學教席。

民國十三年(1924年),經熊公哲介紹,彭醇士被心遠大學聘為該校國學教授。

當時,江西省名士汪辟疆、王曉湘、余仲章、熊公哲為文壇四巨擘,彭醇士與他們來往密切。

方本仁任江西督軍之初,急切求才,延請彭醇士入其幕,擔任督軍公署參議。

北伐成功後,彭醇士歷江西省政府參事、立法委員等職務。

抗日戰爭勝利後,出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後當選立法委員。

1949年到台灣,歷任國立台灣大學、東海大學教授,靜宜文理學院教授兼系主任,

中國文化大學詩學研究所所長。

彭醇士的詩書畫稱為三絕。其詩初學張宛邱,後學李義山;在中國大學學習時,即經常向《國聞周報》

曹纕蘅主編的《採風錄》投稿。

其書法則自定武蘭亭入門,融會二王的書法,得王羲之「奉橘」的精髓,以中小行楷最絕。

其畫學耕煙散人王石谷,旁及宋元諸位畫家,畫路既深且廣,以山水為最佳。

早年在南昌之時,曾和山陰陳伯平及其弟子輩交往,結「無聲詩社」。

彭醇士曾獲1964年馬尼拉國際詩人大會「桂冠詩人」獎。

1971年,獲巴基斯坦自由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1976年9月29日,彭醇士因肺氣腫逝世,享年81歲。

彭醇士幼承家學,為人耿直。弱冠之年,師事桐城姚叔節永概,得其真傳,在當時享有名氣。

能詩、書、畫,有江西第一才子之稱。

 

奚南薰(1915-1976),號墨孫、墨蓀、玄孫、蜀玄翁,1974年改名南勛,江蘇武進人。

奚南薰祖父為清代秀才,後因廢科舉而改業習醫。其家族行醫者有七人之多。

六歲入塾攻讀,國學根基深厚。16歲時己遍讀醫書,舉凡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本草綱目

等書,泰半皆能背誦,於醫學己深有心得。18歲出外從師,學古文詩詞。喜舞筆弄墨,終生以臨池為樂。 

1949隻身來台,41歲參加中醫師特考,以優等第一名榮登榜首,翌年正式執業。

48歲任中醫師特考考試委員,52歲任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58歲任衛生署中醫委員會主任委員,

並執教於台中中國醫藥學院。

書法創作的提按遲速等筆鋒變化,全靠手指末梢神經觸覺來調控。

而中醫師看病望聞問切,為病人把脈,更得靠靈敏的手指來找出病竈。

奚南薰醫師醫書相通,二者相輔相成,卓然有成。

 

書法方面兼善篆、隸、行、楷,篆隸尤精、懸腕書,所著《奚南薰篆書集》更曾獲教育部文藝獎。

與同鄉詩人錢名山相交甚篤,學書初寫龍門造象,次寫始平公、楊大眼、魏靈藏、孫秋生四品,

繼撫嵩山兩石闕、及袁安、袁敝碑,後學天發神識碑,四十五歲後改寫石鼓文、金文,並嘗試

以籀文法度作小篆,五十五歲後則專習漢篆。

其書於篆隸行楷,悉作懸腕,尤擅篆隸。

奚南薰於1974年時得知罹患肺癌後,自知來日無多,不忍其一生苦學得來的篆書三昧藝絕,

乃請託好友王北岳為其物色有志於學書者。

奚南薰自稱有七個學生,即江育民、杜忠誥等人。門生之後各自開班授徒,將師法傳承,普遍弘揚。

其中杜、江二人皆有篆書專帖刊行。江氏造詣尤為專精。

當代書家嘗評其書云:

「其篆書線條,堪稱民國以來最佳者。其乾淨、利落和有勁,讓人神往!」

 

謝宗安(1908-1997),字鐘厂,別號磊翁、三石道人、三石老人,出生於安徽建德。

勤臨各家碑帖,無論是甲骨文、金文、篆、隸、章草、顏柳楷書無一不通,其中又以漢隸和魏碑 …

人稱「磊翁」的一代碑學宗師謝宗安,精研篆隸及六朝碑體,書風以雄強豪邁見長,

一生揮毫不輟、為傳承文化不遺餘力,樹立一代宗師的典範!

謝宗安出生於書香門第,青少時跟隨姚永樸、陳朝爵等名師治學,熟讀經史、習作詩文,

並從王炳章學習書法,扎下深厚的基礎。來台後與馬紹文、高拜石、陳其銓等諸賢,組成「八儔書會」

,致力推廣書法藝術,對當時書法風氣的提升,起了領航的作用。

60歲前後,歷經數十載苦思與琢磨,最後以擷取〈石鼓文〉的線條,〈石門頌〉的放縱,與

〈石門銘〉的錯落,更開創出書壇上風格獨具的行草書體。

80歲左右時,博取魏楷的筆勢,融合漢隸的結構,兼以二爨(《爨寶子碑》《爨龍顏碑》)的雄奇,

自創「漢魏合體書」,亦稱「分隸合體書」,

不僅獨樹個人風格,更是書法史上的突破性創作。

謝老也是致力書法傳承的教育家,1973年成立「橄欖齋書會」,並於公職退休後,潛心教授書法,

「橄欖齋書會」更發展為「中華書道學會」,弟子多達三千人,培育無數書法人才,推動各項海外

交流、學術研討,其弟子亦籌組台灣諸多書法組織,

堪稱台灣「師門型」書法社團貢獻良多的一代宗師……

民國86年二月,磊翁以九一高齡辭世。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