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吳禧榜:臺灣府臺灣鍾桂齡(廣東人)、蔡國瑛(侯官人,以成子,改名徵藩,

                                             辛丑進士)、 嘉義郭望安(乙未進士)、彰化黃滋培。

 

鍾桂齡名德信, 內埔庄人, 其生卒年月不詳。祖籍廣東嘉應州白渡堡江南村 ,

十二世祖鍾鵬文渡海來台, 卜居於內埔庄; 鍾桂齡父親鍾迪江 , 寓有七子: 德麒 ,德麟, 德獅, 德智,

德信, 德全, 德風 ; 鍾桂齡於道光七年考取臺灣府學庠生, 道光十二年(1832) 赴福州鄉試高中舉人 ,

中舉後不急於返鄉報捷 , 即遊歷閩浙贛粵等地。

後派任於仙遊儒學教諭 ; 後更欽加直隸州同知一職。

 

六堆天后宮位於屏東內埔鄉內田村廣濟路。

嘉慶八年(1803) 由六堆副總理鍾瑞川(字麟江)等地方

士紳呼籲,集結六堆地區共六十庄庄民之捐款所創建,是內埔鄉最古老的廟宇。

按: 鍾麟江(1757-1829) 字瑞川,號玉河。乾隆五十一年(1786)11月林爽文事變,當時鍾麟江

和劉繩祖、周敦紀、黃袞等義民共同襄助當時六堆大總理曾中立。

乾隆五十二年(1787)2月21日曾中立與劉繩祖、鍾麟江兵分三路,一起征剿南部莊大田獲得勝利。

林爽文、莊大田事平之後,六堆義軍因討賊有功,官方奏聞皇帝,蒙賜鍾麟江、劉繩祖、黃袞等

九人給六品藍翎頂戴的封賞。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盧德嘉編纂「鳳山縣采訪冊」丁部辭廟記載 :

「天后宮,在內埔莊街 (港西),縣東四十里,屋五間,嘉慶八年鐘麟江倡建,

道光二十九年舉人鍾桂齡重修,廟租三十六石。」

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重修 , 延到咸豐二年(1852)9月才能完工,經歷三年期間。

咸豐二年鍾桂齡並親自撰寫「捐修天后宮芳名碑記」 ,

此碑目前仍存於殿中, 只是已風化斑駁嚴重難以辨識….

天后宮隔壁「昌黎祠」亦曾多次重修。「咸豐十二年〈1862〉舉人余春錦募修,光緒十七年

〈1891〉例貢生李向清重修。」

之後又有重修,據鍾撰重建記云:「舉人鍾桂齡、管事鍾里海、鍾貴光、歲進士邱贊臣等為輔修。

至大正二年紳者劉金安等再為重修。」

福建通志台灣府記載:  道光十二年舉人  蔡國瑛….侯官人,以成子,改名徵藩,辛丑進士

透過網路搜尋終於找到有關蔡徵藩之相關記載 :

進士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恩科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六十七名  蔡徵藩

該員可能係以侯官籍應殿試 , 是以台灣通志沒有記載 ?

福建通志台灣府 (列傳) 有其傳:

蔡徵藩 字价期,號薇堂,侯官人。父以成字喬木,號韶九,嘉慶壬戌科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散館以知縣用,選授四川冕寧。十二年,充同考試官,調署理番直隸同知。十八年,調署會理州。

十九年,調署銅梁縣事:皆有政聲。二十四年,卒。徵藩其第四子也。

久困童試,幕遊臺灣,就近在臺應試。二十五歲,方為縣諸生;是年,即舉於鄉。

歷應蘇撫林則徐、江蘇學使廖鴻荃之聘;返閩,復就鳳山縣曹瑾之聘渡臺,兼主鳳儀書院。

道光二十一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二十五年,閩撫徐繼畬薦主臺灣崇文書院講席。

道光二十七年,大考二等。三十年,充國史館協修官。   

咸豐元年,保送御史,記名。三年,補江西道監察御史。九月,兼陝西道,稽查中城。

十月,轉掌四川道御史。十一月,陳奏軍務。十二月,巡視南城。

咸豐四年,補吏科給事中。四月,補授廣東高廉道。五年正月,赴香山澳門查辦事件。

八月,因廣西橫州、永淳佃匪滋事,奉檄調集兵勇馳赴靈山督辦軍務。

咸豐六年,奏調雷瓊兵備道;海疆要缺,自審病後性情褊急,爰更號韋堂。

七年,高郡春雨連綿,入夏溽暑鬱蒸,疾甚;自懷印晉省,呈准開缺。回籍,卜居城內登俊里。

宅後有小屋池亭,葺而新之,為養痾之所,顏曰「且園」。   

咸豐八年正月,驟聞羊城夷務決裂,地方塗炭,力疾北上。途次接粵省欽使奏調隨營差委,

總辦惠州軍需分局。十二月,委權糧儲道事,並奏請坐補雷瓊道原缺。

咸豐九年八月赴任,未幾卒。

看來也是父子進士, 只是從其行誼看來 , 應該是寄籍應考的吧?

郭望安: 道光十二年(1832)恩科,以臺灣府嘉義縣籍參加壬辰恩科福建省鄉試中式舉人。

道光十五年(1835),以福建省臺灣府嘉義縣籍,參加乙未科科舉殿試考取進士, 名列三甲第

七十一名賜同進士出身。

資歷則僅交代曾任湖北知縣 …..

按興化郭氏家譜: 郭氏一族自汾陽王郭子儀長子曜公之孫嵩公,故居光州固始縣,唐懿宗咸通間

隨王審知從弟王想避亂入閩,居福州新寧(今長樂)芝山,地名郭坑。後裔而入仙流、而入莆田、

而折居泉郡、而入惠安。

郭氏族裔從福建寧化石壁、沿汀江往南遷移,落腳於廣東、福建交界的山區潮州府饒平縣西埔鄉。

300年前郭氏族裔再度順韓江而下,渡台從嘉義、雲林交界的北港溪口進入嘉南平原, 如今大林

交流道附近,如今嘉義縣梅山鄉的圳北、圳南,及大林鎮排仔路、湖底,民雄鄉新庄、 雲林縣大埤、

盧竹角等地的郭氏宗親,都是饒平西埔郭氏的後裔。

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西埔鄉嶺腳社人郭西庵於清康熙年間入臺,在打貓庄田中央開墾。

根據《大林排路里宗脈遷移大埤鄉蘆竹角支脈》記載,西庵公派下第十四世孫郭宏謀於清康熙年間

攜子 郭致鑑、郭致魯,渡海來臺在排仔路庄(今日嘉義縣大林鎮)屯墾,

長子郭致鑑在嘉義縣打貓北堡排子路庄向北厝屯墾。

同為西庵公派下第十四世孫郭慶玉,亦在清康熙年間渡海來臺,在排仔路庄北邊屯墾。

郭西庵在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西埔鄉嶺腳社開基,是饒平西埔郭氏的開基祖。

另外, 豐縣全錫都郊社勺山邊鄉郭兆陽、郭兆麟二兄弟,於清康熙年間渡海來臺,到嘉義打貓堡

湖底庄 (在今嘉義縣大林鎮明華里)拓墾。

郭兆陽第七代子孫郭萬傳與郭萬塗二兄弟再移居今嘉義縣梅山鄉。

清道光年間,另有郭姓人士入墾嘉義東堡公田庄。

根據地緣關係的聯想, 郭望安即有可能出身前述地方的其中某一處…..

只是還是無線索可追尋。

如此一位獲取重要功名的人,在臺灣卻如人間蒸發似的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