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四年(甲午)林廷祺榜:臺灣府沈鳴岐、劉獻廷、臺灣林巽中、嘉義劉拔元。   

道光十五年(乙未)恩科曾慶嵩榜:臺灣府陳松齡(雲程子)、吳銘鍾、臺灣李樹澤、黃景琦。

 

清初雍正年間(1752)沈家先祖参公渡海來台,抵台後即卜居今之「新營」,田家世代儉樸,治業勤勞,

為鄰里所重,於新營定居,娶柳營鄉旭山村賴氏女為妻,時柔不惑之年,成家立業後,更因內賢相夫有德,

夫婦互濟,家道日裕,間因得天之助,乃改農謀商,經營瓦窯數部,不十數年兒女繞滕,家聲日揚,

成為新營地區的大望族。

22世沈参公,相繼舉六男六女,派衍六房,子孫稱之為「沈六順」,

六順名稱之由來係出於左傳: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六子:長男沈啓基、次子沈啓文、三子沈啓成、四子沈啓祥、五子沈啓鳳、六子沈啓春。

三房沈啓成為清乾隆戊申科武舉人, 六房沈啓春為嘉慶舉人,六房沈廷載為道光丁酉科舉人,

曾孫鳴岐為道光甲午科舉人, 即本篇所提到的主角…..

沈六順派下人才濟濟, 26世以後之名者包括 :

26世沈鍾俊為武秀才,沈少山27世文秀才,28世沈榮為監察委員、成功大學教授、律師。

28世沈乃霖為南榮大學創辦人、董事長、校長,28世沈水德為台南縣議會議長、鹽水代表會代表主席、

27世沈崑山為台南縣參議員、新營街長,28世沈祖龍為新營鎮鎮長,27世沈銀來為新營鎮長。

苗栗公館是個文風鼎盛的地方,其中又以劉獻廷父子兩人前後中舉人為代表。

「父子雙舉人」的事蹟在地方上傳為美談。   

劉獻廷, 號修堂, 字集璜, 祖籍廣東省平遠縣東石鄉。自幼好學不倦,精通詩文,

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科舉為鄉試中舉。

劉獻廷平時急公好義,經常排解地方上福建、廣東墾民的糾紛,榮獲清朝贈「一鄉善士」的匾額。

劉獻廷的兒子劉翰(名禎 , 字金璧),也於道光廿年(1840)中舉,一門雙傑時人稱父子舉人,

其女婿林逢香亦為舉人,可謂一門三舉人之稱……在當時地方上一大盛事。   

雙舉人的故居,至今仍在公館鄉尖山村, 鄉人稱此地為「舉人坪」。

屋宇後方依墨硯山而立,庭前一片綠野,規模非常宏偉,進門的地方有門樓。

門前用石頭堆砌而成的階梯大部分仍然完好,大廳經過重建,雖然沒有從前的壯觀,但是蟠龍石柱、

拱形窗戶、牆壁上的精美雕飾,依稀保有昔日的風采。

賴氏節孝坊是為旌表賴四娘的節孝事蹟而建的牌坊。

賴氏幼時即指腹給舉人劉獻廷長子金錫為妻, 年十四,夫逝矢志守寡。

夫弟舉人劉禎,感佩其孝節可風,呈請清廷旌表。 今牌坊移置於貓貍山公園內……

柳營劉家來臺始祖劉求成,其父親隨鄭成功北伐,於南京之役陣亡,鄭成功憐恤其後裔孤幼,

招之來臺,劉求成即奉母蔡氏入臺,鄭氏日給錢糧以養其母,到鄭克塽降清,劉家持續開墾

查畝營(現名為柳營)蔚為世族。

劉家世代人才輩出,其中劉日純於《臺灣通史》中有列其傳,

劉拔元為道光十四年(1834)之武舉人,劉達元曾於清咸豐二年(1852)高中文舉人。

劉家為官與經商均有顯赫成就,迄今12世,歷300餘年而不衰。

不過從福建通志台灣府的記載看來: 劉拔元似乎是文舉人 ……

網路資料記載:

劉家七世劉達元為咸豐二年舉人,八世劉澧芷為光緒十五年舉人。

(經查台灣通志, 咸豐二年壬子科舉人名單中並無劉達元其人 ; 光緒十五年己丑科舉人

名單 中亦無劉澧芷之名 ? 是否以原籍(平和)赴考 ? 抑或只是貢生之銜 ?)

相傳劉達元,於咸豐二年(1852)年高中文舉人, 當時並沒舉辦「祭祖」儀式,

因此藉著祠堂落成之時,族人研議補辦, 官府除賞銀六兩作資,在祠堂前豎立二支旗竿外,

並贈 「文魁」匾額懸掛正廳門楣上。

而劉拔元則於中舉人後隔兩年即仙世,因此並未豎杆, 徒留下旗杆座而已……

柳家祠堂迄今仍是柳營地區的代表景點。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