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世系起源出自葉公。葉公原名沈諸梁,字子高,系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

才能出眾,楚惠王時期被任命為楚國北邊要邑葉邑的行政長官,因縣尹通稱為「公」,故稱「葉公」。

葉公在葉邑興修水利,使當地的生存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

平定白公之亂,身兼要職而不戀權位,激流勇退並歸隱終老於葉邑。其後裔以邑為氏,

葉邑成為葉氏祖地,葉公也順理成章成為葉氏之始祖。

 

葉氏源於沈氏的一個分支,這一脈絡已經十分清楚。

葉公沈諸梁祖輩的源頭則有兩種說法:

一種認為葉公沈諸梁本屬姬姓,周成王叔父出聃季載之後,祖輩均為沈國王族。

另一種認為葉公沈諸梁出自 姓,其父沈尹戌為楚莊五曾孫。

據風俗通記載: 周文王之子聃季,食採于沈亭,其後因以沈為氏;   

春秋時,楚國令尹沈諸梁,平亂有功,封到葉邑(在今河南省葉縣南方三十里),

號葉公,子孫遂以邑為氏,而姓了葉,堂號南陽郡。

 

葉姓的遷徙流布,同我國其它姓氏一樣,是極其複雜的……

葉姓的流徙可分為五次大的行動。

葉公去世後,經歷戰國時代,秦國滅楚之際,其後裔為避免滅族之禍,

其中一支或者數支改沈為葉,尊沈諸梁為始祖,輾轉遷居於河北河間、陝西雍州、江蘇下邳。   

西晉末年,由於各少數民族問鼎中原,流徙到陝西、河北的葉姓後裔一部分向南遷徙,

一部分重返中原,此時形成了以「南陽葉氏」為代表的望族概念。   

唐宋時期是葉姓遷徙最頻繁時期,這次因支系較多,遷徙往返不定,

其中從河南葉縣遷居固始、光山的一支對葉姓以後的流徙有很大的影響……

宋末遷往福建的葉昂、葉洙、葉霆成為安柄、佛嶺、蓮溪葉姓的始祖。

世居下邳的葉姓,此時也大量遷居浙江括州、寧波一帶。

明清之際,隨著西方工業文明的興起,沿海一帶的有志之士,紛紛到海外發展。

明代時過海去台灣的人為數不少,到清代去台灣的開創基業的更多。

可以說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的葉姓客家人,沒有那個分支不出海發展,現居港、澳、台

各地的葉氏都是其後裔。

葉姓在台灣人口有20餘萬,在各大姓中排名第20位。   

清末民初,沿海和港、澳、台的葉氏後裔開始發展到南洋諸國,特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

菲律賓最多,美、加、澳、日等國也出現了葉姓的族裔。

 

目前,葉姓在中華百家大姓中排名第49位,尤以福建、台灣、廣東、江蘇、江西等地人數最多,

分佈最密集。海外則依然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

葉姓華人,已經遍佈全球很多地方。

大陸播遷臺灣的葉氏後裔主要有三支系統,分別是:

同安佛嶺、廈門嘉禾裏蓮坂蓮溪堂和廣東螺溪。

台北縣誌氏族記載:葉氏入閩支派大別有二:

一為福建興代府化遊古瀨氏,一為泉州府同安蓮溪葉氏。

古瀨始祖葉諶,世居雍州(今陝西省)唐末避亂,全族流遷莫定,至宋擇居河南光州固始。

傳至葉炎曾,隨宋室南渡,便居化遊古瀨,後代散居漳、泉二州。

傳至葉昂、葉洙兄弟。葉昂遷安柄,為安柄派始祖;葉洙遷同安佛嶺,為佛嶺派始祖。

蓮溪派始祖葉霆(字文柄)世居河間府(今河北省河間縣)生三子:顏、顗、顒,當時避

金人之亂遷居同安蓮溪,後代傳佈繁衍漳、泉各地。

 

而葉氏之入粵,又以葉大經為始祖。初居汴梁,宋末元兵南下,流寓于廣東省梅州(今梅縣),

後來子孫散居潮州,惠州、和嘉應州。

葉氏族人于清朝渡海來臺者,絕大多數係屬葉諶、葉大經派下。

據臺灣文獻委員會的調查統計,

葉氏為臺灣的二十大姓之一,約有三十余萬人,子孫遍及海島。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