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進(1771-1826) (啟成) 前清例貢生。生於乾隆三十六年,卒於道光六年,享年五十五歲。

劉氏祖籍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其祖父劉元龍於康熙五十年(1711)來台,初居嘉義柳仔坑,

晚年回到廣東,留有長子劉永萬移居石崗仔謀生。

乾隆末年,劉啟成渡台向其伯父劉永萬學習經商,買賣日用雜貨,並做豆腐生意。

由於為人誠實敦厚,克勤克儉,遂為九房黃氏所青睞,把女兒嫁給他。

當時大批移民湧進,向東勢地區開拓;劉氏終有積蓄,招佃大事墾荒,於是加到日漸興隆,

廣置田產,估計約有萬石。 嘉慶二十一年(1816),援例捐納貢生,自是蜚聲隆起而蔚為地方鉅族。

生有四子:章仁、章職、章喜、章崧(濟川),在當時都很有名望。

 

劉章仁(1792-1831),前清歲貢生。生於乾隆五十七年,卒於道光十一年,年三十九。

劉章仁平時任俠仗義,素為鄉里所稱道。道光六年(1826)八月,東勢角(今東勢鎮)地區

發生大火災,民房焚毀殆盡,災情至為慘重;劉氏即時施賑救災,受惠者不計其數,不但事載

「彰化縣誌」,亦口碑載道!

道光十年(1830)四月,閩、粵分類械鬥,蔓延不戢,地方騷擾,生靈塗炭。

劉氏出而安頓,請官制止,於是鄉梓得以平安。上聞嘉其義範,贈與「偉望清標」匾額,

懸於土牛村劉家祖屋。

翌年(1831)秋,赴省途中遇風,不幸溺海而亡。

有子四人,長子凌漢(衍清),有名於庠序間。

 

劉章職(1795-1852),生於乾隆六十年,卒於咸豐二年,享年五十八歲。

劉家富甲一方,劉章職託祖上餘蔭,於道光十一年(1831) 援例捐納貢生,被任為樸仔籬堡總理。

當時樸仔口至東勢角之大甲溪沒有橋樑,渡溪需渡船。道光十三年某日,一渡夫調戲渡溪的少女,

使渡溪的十八名少女全數溺斃,地方震悼,幾乎釀成械鬥。

劉章職出面調停,才平息此事。

後來與羅桂芳、廖光祖、劉濟川等倡議設立「義渡會」,遂置義渡會田十餘甲,

以每年租穀充作義渡經費,顧船夫十二人,從此渡溪方便許多。

劉氏畢生貢獻地方,不勝枚舉;如東勢巧聖先師廟及彰化縣城牆的重修,曾捐重資,

至其仗義卹鄰,功留鄉梓,自不待言。

 

劉衍梯,父親劉章仁為道光年間貢生,承祖蔭而捐州同銜,當時以能謀善戰聞名。

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之役延及中部,各地居民紛紛逃避。

劉衍梯與新社羅冠英、東勢廖孟鳳、翁仔社廖世元等號召鄉紳,起而保護鄉土之戰。

時任東勢義民會總理,與羅冠英、廖孟鳳等人轉戰各地,攻無不克,於是聲名大振。

有次,與戴黨會站於牛罵頭,獲得大勝,戴黨退至頭家厝附近頑強抵抗,劉氏從上游

決提引水,以水攻方式贏得此一戰役。

後來遭奸人毒害,以身殉職。

 

劉雍 生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卒於民國76年,享年九十二歲。

劉雍為劉章職的後裔,是劉聯芳的第三個兒子,後來過繼給叔叔劉雨生為兒子。

劉雨生曾任石岡庄土牛第一保「保正」,望重一方。

劉雍曾當選台中縣第一屆縣議員、青果合作社主任及石岡鄉農會總幹事等職,

服務公職多年,致力地方建設。

晚年並任義渡會董事長,推展慈善公益事業,不遺餘力,尤以每年舉辦社會救濟、

施醫及清寒獎學金等工作,對於鄉里頗有貢獻。

 

在台灣的開發史上,土牛劉家是石岡開發的先驅。

劉家開基祖潮州大埔人劉元龍在1711年後便多次往返大埔與台灣,

第二代劉永順則定居台灣賣豆腐為生。到了第三代劉文進〈號啟成〉經營雜貨、豆腐生意漸有所成,

於嘉慶二十一年 (1816) 捐納成為「例貢生」,在地方上頗具人望。

嘉慶末年,劉文進在土牛搭建了伙房,安頓同姓同宗的族人在此生活,

隨著子孫愈多,居住的範圍就越大,有些規模大得近乎微型的庄頭。

如今算起,劉家老伙房已有兩百年歷史,子孫世代在此開枝散葉,形成地方大姓。

劉家自文進公發跡後,共創建五處伙房。

劉文進(啟成)為嘉慶年間貢生,嘉慶末年由聞名堪輿師「蝨麼仙」(范金郎)指點建造老伙房,

面積達八分地闊,四周環繞兩重莿竹圍。日治期間后里(墩仔腳)大地震後,四周改建為磚牆。

爾後,「蝨麼仙」再為劉文進四房子嗣指點建造伙房。

長子劉章仁(道光年間貢生)伙房位於啟成祖祠北方,稱「新厝家」(新伙房);

次子劉章職公(道光年間貢生)伙房位於啟成公祖祠南方「山下」處,稱「圍厝」;

三子劉章喜的伙房在梅子村;四子劉章崧(劉濟川)伙房則位於祖祠東南,

 

石岡土牛劉家始祖「元龍婆」墓位於金星里的山坡上,據說是「美人照鏡」的絕佳地理吉穴。

來台祖13世祖元龍公於清康熙五十年間(1711)由廣東大埔縣高陂鄉烏搓村來台,

傳至今日已有第25世…….

 

劉章職的墓園距離土牛國小不遠,就座落於豐勢路(台三線)里程160.5公里處的道路旁。

墓園於日治時代昭和六年(1931)重修,墓前有東勢義渡會捐石建造的牌坊。

不過,劉家發跡後曾一度衰沒,「蝨母仙」又指點劉文進的子孫,把劉文進的遺體葬於

石岡鄉金星村的「雄牛鬥崁穴」,該墳墓至今猶在,且呈現墓碑往前傾,宛如公牛低頭

揚角的姿態,墳墓對面山坡崩塌的奇特情景。

也是劉家子孫的前石岡鄉長劉宏基表示,每年劉家祭祀公業的掃墓(客家人稱為掛紙),

都擇定農曆「春分」當天 , 是日都會有大批的劉家子孫從全台各地回鄉來祭掃墓。

共有八代(依輩序依次為:吉、第、發、嘉、祥、宏、開、天)的劉家子孫到場,

展現慎終追遠、崇敬祖先的美德。

 

劉家從第18世的「吉」字輩,到25世的「天」字輩,目前劉家共有八代的子孫同在,

可說是台灣少見的大家族。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