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人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顏滄洲榜:臺灣府吳朝佐、臺灣許兆昌(字爾熾)、薛寶林、周良佐、

                                                    鳳山謝希元 、蔡一聰(字謙思。由鳳山學中式)、蔡朝鳳(字紫亭。

                                                     由鳳山學中式)、翁士俊 、諸羅許興。

          康熙五十年(辛卯)王必懋榜:臺灣府林培(同安人)、林大瑜(字拱陞,長泰人,壬辰進士)、

                                                  臺灣陳士成(同安人)、鳳山顏士駿 、諸羅余立贊。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陳名臣榜:臺灣府臺灣黃廷魁(海澄人)、諸羅林中穎。

 

高屏溪貫流、境內百分之八十五是丘陵的大樹鄉,舊名大樹腳,

典故源於早期先民於山野建庄,庄頭有棵大樹而得名。該地原為鄒族大本營,後為平埔打狗社、

搭樓社社域,十七世紀,荷蘭人曾於姑婆寮、竹仔寮駐兵停留過。

本地漢人開發始於明鄭時代,鄭氏部將吳燕山以優勢武力逐平埔族入山,開發通嶺坑、大樹腳、

小坪頂、後協等地,之後,漢墾戶大批湧入,黃富、謝希元、莊姓等墾戶陸續進駐,在大坪頂、

攀桂橋、姑婆寮等地進行成片開發,雍正年間龍目井、小坪、竹仔寮(合稱阿猴林)聚落林立,

道光年間鳳山知縣曹謹又於九曲堂開鑿曹公圳,灌溉良田,墾業大成。

該段文章中提及謝希元入墾攀桂橋一帶的事蹟 ……

簡炯仁〈由「謝希元墓誌銘」談「攀桂橋庄」及「阿猴林」的拓墾 — 兼論高雄縣大樹鄉的開發〉

(《臺灣文獻》,第四十九卷第一期, 臺中:臺灣省文獻會, 1998) 文章中曾記述相關內容 ,

不過因未能拜讀 , 未能知其梗概…… 只知這位謝希元武舉應是出身大樹 ?

 

台灣的翁姓族群,屬嘉義縣義竹鄉人口最多,最集中。

義竹翁姓可追溯自入墾閩南第一代,世居泉州安溪科榜的翁氏一世祖治齋公。

治齋公於明初入墾,於明洪武20年(1388),生二世祖隱齋公。傳至明嘉靖29年(1551),

生六世祖奇竹(尚學);奇竹公傳五子,長子廷儀號貴溪,次子廷伯號濱溪,三子廷侯號俊山(大長),

四子廷保號建唐(廍後),五子廷佐號賡喜(尾厝)。

今義竹翁氏裔孫,就是從以上五大房分宗繁衍而來。   

明末清初,民不聊生,世居安溪科榜的翁氏也無法倖免。

清康熙末葉,有翁氏貴溪公十世祖士侃、濱溪公十世祖士岱兩房來台,入墾義竹。

貴溪公十世祖士侃,來台不久去世,後回葬科榜。十一世居於傳芳村北勢堀和仁里村尾厝。

濱溪公十世祖士岱,入墾義竹,娶下茄苳保侯伯寮廖氏,傳四子,為元彬、元聖、元意、元宗。

死後葬於鹽水土庫社美,其四房裔孫,分居圓雅寮(六桂村)、岸腳村。

不知武舉翁士俊是否為此派裔下 ?

 

臺南佳里區海澄里,沿里內主要聚落番仔寮一帶,據說係由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楊姓開墾而成,

故取名為海澄里。日治時期曾將今佳里海澄里稱為「番仔寮」,係包括清時代的番仔寮、

北頭洋、和內芋寮等三部落。

三者其實相連,「番仔寮」、「內芋寮」均係漢化之平埔族地名。

海澄里,東鄰興化里、六安里、南鄰安西里,西鄰漳洲里、頂廓里、嘉福里,北與將軍鄉為鄰,

是佳里鎮面積最大的里。

居民主要種植甘蔗、玉米為生,而居民為主。海澄里,設海澄社區 ; 轄區有慶長宮、廣安宮。

里內北頭洋的飛番墓及荷蘭井,是平埔族的遺址,舊時蕭龍社平埔族即定居於今北頭洋。

至於南鄰的安西里主要由潭墘、柑宅、大路尾及田仔墘組成,

包含二角、十角、十二角、十四角及黃氏崇榮堂等地,

主要範圍為六安里以西、海澄里以南區域,境內里民多以經商及務農為主,

境內廟宇甚多 ; 有昭清宮育善堂、大路尾佛天宮、台北小城鎮西宮、柑宅十角雷安宮及雷府壇、

潭墘代天護國宮 及文化路黃氏崇榮堂等。

武舉人黃廷魁資料後記載著海澄人 , 佳里地區又設了海澄里 , 說明了有相關的地緣 ;

再加上當地有黃氏崇榮堂宗祠 , 想必與此有深厚的關係……

研判這位武舉人黃廷魁應出身於佳里一帶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陳萬言榜:黃應魁 與黃廷魁是否為兄弟 ?

如果是, 就更加是宗族之光 ……

此一議題尚待進一步考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