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人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黃夢熊榜:臺灣府陳進元、臺灣洪國珠、王臣、鳳山吳有聲。
乾隆元年(丙辰)恩科林光繼榜:臺灣府蔡莊膺(己未進士)、韓克昌、吳志超、諸羅邱世質。
乾隆三年(戊午)吳振拔榜:臺灣府范學山、林日茂、臺灣王振業、鳳山許日文、諸羅歐陽榖、
彰化林長春。
乾隆六年(辛酉)唐緒榜:臺灣府許大勛、彰化吳景福(晉江人)。
乾隆九年(甲子)唐經榜:臺灣府彰化黃天球(莆田人)。
乾隆十二年(丁卯)陳河一榜:臺灣府姚天敏、彰化陳天拱(同安人)。
乾隆十五年(庚午)王萬年榜:臺灣府蔡青海、張超綸、陳廷魁。
文獻資料記載 :
吳振生,寧南坊人,勇於為善。邑治十字街,為郡城通衢,振生出己資,悉砌以石,行人便之。
次子吳有聲,康熙壬午,舉武鄉試。
說明武舉人吳有聲出身於臺南府城寧南坊……
按 : 吳郡山家族世居今臺南中西區忠義路,清代稱為「竹仔街」,故有「竹仔街吳」之稱。
與「枋橋頭吳」、「磚仔橋吳」並稱「府城三吳」,與當時做蔑街黃本淵、總趕宮黃拔萃、新港墘
黃氏及頂南河石鼎美等家族齊名,號稱「三吳三黃一石」。
吳郡山家族是從事土地開發或購買土地,以收租為業的士紳家族。
吳郡山開台祖吳錫泰於明永曆16年(1662)隨鄭成功部隊移居臺南談起,
歷經清代、日治時期,已逾十代共近三百年的家族歷史。
來臺第三代成員吳文海、吳文漢及吳文清兄弟在雍正5年(1727)及乾隆年間,入墾南
彰化平原永靖、埔心一帶,在埔心鄉舊館、永靖鄉湳墘及埔心鄉新館等地建立郡水、郡林及
郡山三座租館,
一直到同治年間吳郡山仍為南彰化平原主要水圳「十五莊圳」最具代表業戶。
此外,吳文清之孫吳世同以業戶「吳仁記」之名,於嘉慶年間在埤頭鄉十三甲(永豐村)購置
舊濁水溪溪埔地,招佃開墾,建立「吳仁記」租業,到了吳世同之孫吳師舜(懋治)又以業戶
「吳平記」之名,承贌臺南府城業戶「曾四端」及「曾德記」在二林地區的租業,
吳師舜於同治年間合「吳仁記」與「吳平記」租業,在十三甲建立「小埔心館」管收兩記租業。
所以,吳郡山家族從雍正年間開始,經乾隆、嘉慶,迄至同治年間,
皆參與南彰化平原的開發…..
根據資料, 早期吳郡山家族人士中也有不少科舉功名 ,
不知這位武舉人吳有聲是否與此家族有關 ?
又有記載 :
吳朝陽者,永康里人也,年九十有六。時郡治設城柵,郡守孫魯使朝陽引路畫界,
不害民居,邑人多德之。武舉吳志超之祖也。
也說明了武舉人吳志超出身於臺南永康里 …..
除此之外, 相關資料便再也不多。
武舉人范學山與武舉人(戊戌科進士) 范學海是否有所關聯 ?
按: 林氏,鷺江人。年十六,歸台灣范文質。姑性嚴急,氏孝,能得其歡。
二十五而文質歿,僅遺六歲男學海。已而夫之仲弟夫婦繼歿,子女皆幼;氏撫育如己出。
課督學海成進士,授山東兗州壽張營守備。
後請假終養,七載而氏卒,年六十有四。
王得祿的元配范夫人全名為范慈徽,太子太保-王得祿將軍傳中記載:
「乾隆五十八年(1793),取山東進士范學海公孫女。」
地方報紙報導中提到,范夫人乃台南鹽水人,
只是不知范學山是否也出身該地 ?
陳廷魁 (字子元,由府學中式)乾隆十五年庚午科武舉。
按 : 福建分巡臺灣道劉,為德教之涵濡益深,郡乘之興修宜亟事。
乾隆五年九月十三日,據臺灣舉人陳邦傑、石國球、陳輝、貢生黃名臣、施士安、楊清時、
監生陳天棟、王紹堂、陳廷魁、生員范學洙、方達聖、黃得文、吳金等呈前事,呈稱:
「竊惟職方有掌輿圖,纖悉匪遺;列國有書風土,異同可考。
故信今以傳後,郡邑之紀載必詳;而乘時有增修,文獻之蒐羅宜備。
則龍潭鼊嶼,光傳照乘之珠;鰲極鵬天,彩借生花之筆矣。」
由此看來, 陳廷魁不僅僅是監生 , 也可能兼為武舉 ;
真可謂文武雙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