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五福大街為乾隆年間漸進形成的商業大街,昔日稱為「不見天街」,是當時全臺最大的商店街。

位於大街上的長條街屋是因應當時商業使用而衍生的建築形式,至今鹿港的中山路仍保留許多郊商舊址,

如意樓為廈郊之首「慶昌行」的祖厝。而意樓斜對面之「新協源」,今稱「丁家大宅」或「進士第」,

亦為泉郊之一,其商業規模未如慶昌行,但在光緒年間因丁醴澄高中進士而著稱。

 

家古厝見證鹿港的商業與文化發展,而丁家兼具郊商與士紳的雙重身分,

其家族發展史亦為鹿港史的縮影。

 

鹿港丁家為泉州晉江陳埭回族後裔,開臺祖是丁樸實,於道光年間因經商往來兩岸之間,

其四子克家定居於鹿港,初為雜貨商,後繼開船頭行,也是「協源號」的創立者。

 

丁樸實來臺最早居於菜園,後移居今美市街;克家發達後買下五福大街的街屋,即今中山路的929496號三家

店面,是為丁協源商號。

 

五福大街為順興街、福興街、和興街、泰興街、長興街等五個街區所組成,丁協源位於該街的長興

街段,負責販售來自碼頭區的貨物。

五福大街形成,肇因於碼頭區的瑤林街與埔頭街巷道過於狹小,不敷使用,商家於是往鄰近大街發展。

雍正至乾隆年間,在漢番合作下漸次完成大街的土地劃設;而乾隆至嘉慶年間,店仔厝逐漸形成長條街屋,

在道光時已是最重要的商業大街。

 

街屋前方為「店」的功能,分別為瓦店,樓井、樓梯、庫房等設施;店鋪後方有天井為採光之用,之後為「厝」的功

能,有廳堂及住房等。街屋兼具商業與居家的雙重功能,郊商為經商方便,常一次購買三間店屋,提供多子孫的族人居住,

又可為富裕象徵。

丁克家有能力買下大街店仔厝,可說明其家族經商之成功。

 

同治、光緒年間是丁家極盛之時,除了有田地及大租、屋厝等資產外,更有子弟中舉。

由此,丁家從商販之家蛻變為官宦之家

 

丁克家以孝聞名,曾於大火中冒死救父,光緒6年進士蔡德芳奏請旌表並建坊,贈名為

「誥封奉政大夫孝子 純良公官名克家」。

生有七子,是為丁協源七大房的由來。

其中六子丁醴澄(18461886官章壽泉)於同治12年(1873)中舉,光6年(1880)殿試三甲進士第48名,

授廣東即用知縣,然因家事所羈未能赴任,後於彰化白沙書院掌教,彰邑士子皆尊其為泰山北斗。

 

乙未割臺後,鹿港士紳與郊商多內渡,丁家也決定遷回晉江陳埭。

然祖業基礎仍在臺灣,二房之丁寶華聞舊協源毀於日軍而最早回臺,而新協源族人則於陳埭長住九年,較晚返回。

新協源一度被日軍占用而受損,返臺後得重新整頓家園。

 

家人具生員及廩膳生之身分,處於政權交替,卻無法求取功名,只好以私塾教師、

吟詩自娛自終,家族發展面臨中挫。

沉寂的丁家有賴蔡槎支撐,秉持重視教育的原則,又與鹿港辜家、基隆顏家聯姻,新協源六房造就了再興的局面。

 

丁醴澄授業於蔡德芳,蔡氏孫女蔡槎嫁予其次子丁寶光;寶光早逝,蔡槎扶養五位子女成長。

長子丁瑞圖曾於鹿港製鹽會社專任取締役。

長女丁琴英則嫁予陳虛谷,陳氏將五女丁韻仙過繼予瑞圖,韻仙就讀彰化高女時,曾因反抗殖民教育而入獄。

 

子丁瑞彬日本明治大學畢業,娶辜顯榮長女敦治,為戰後第一任鎮長及縣參議員、省參議員。

三子丁瑞魚畢業於日本醫學專門學校本科,抗日意識強烈,畢業後至集美中學附設醫院任院長、馬來西亞任礦醫,

228事件時曾無端被囚。

 

四子丁瑞鉠畢業於日本東京商科大學,娶基隆顏國年長女顏梅,就職基隆炭礦公司,

戰後為大同公司經理與董事、臺塑公司副總經理。

 

日治時期丁家呈現多元的價值觀及發展,政權的轉換使丁家從繁榮、中挫到再興,

其展現的風采正是臺灣家族所蘊含的堅韌生命力。

 

丁家古厝於1 9 7 9年曾進行照廳及正廳屋架楹仔的補強,並更換部分毀損的屋瓦。

1999921地震,丁宅遭受重創,後經縣府及古蹟審查人員會勘,指定其為縣定古蹟;

2003年開始進行整修,2006年完工而開放參觀。

 

是鹿港街上重要的參觀景點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