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姓氏中,有一個傳衍于南靖縣和臺灣島的特殊複姓——張簡。

 

張簡姓是福建入贅習俗的產物,源于南靖縣梅林鄉。

在臺灣百大姓中排列第三十六位的簡姓,有人口17萬之眾,就是梅林張簡姓家族的後裔。

台中市溯源堂《張簡氏祖先略考》說:

簡氏九世祖德潤公,於大元至正元年遊至漳州府南靖縣永豐裏梅林村教授生徒……鄰社張窖義祖張進興公,

媳婦劉氏入贅,乃籍張姓,生子八人…….

南靖《長教簡氏族譜》記載:簡德潤號居敬,於元至正元年(1341)遊學到梅林村,設書館教學。

有一位風水先生到其書館投宿,受盛情款待。風水先生為報恩,指梅林村牛欄下厝背吉地一穴為風水寶地。

簡德潤依言將其曾祖簡評士之骨骸移葬此地。鄰社長教富戶張進興,膝下一子,婚後死亡,遺下兒媳劉氏,孝行奉侍翁姑。

進興欲招一子婿入贅,觀簡德潤學識淵博,乃—求成親,入籍張姓。

婚後生三子,又娶盧氏,生五子。所傳八子,承張簡血脈,兼兩姓之宗,於是有了張簡姓。

 

 

這段張簡聯宗之誼,一直作為姓氏淵源寫進族譜,而且隨著子孫後裔遷移臺灣也傳到了臺灣。

簡德潤的八個兒子,除長房無嗣失傳外,其餘房派都有眾多子孫入台。

為紀念祖宗這段肇基歷史,臺灣嘉義、基隆等地,還成立了張簡宗親會。

不過臺灣各地的張簡氏宗祠,如: 台中溯源堂、南投惠宗祠、草屯思孝堂、臺北追來堂等,

主要仍是以祭祀簡氏列祖列宗為主的宗祠。

而真正沿用張簡姓的後裔主要仍集中在台灣南部大寮一帶……

張簡姓從簡德潤開基後,世居南靖,一直到1705年,簡成禎帶眷來台,居於台灣南部 , 成為當地張簡氏之開台祖。

從唐山到台灣,張簡姓的子孫以高雄縣大寮分佈最多。且集中在現今的昭明、義仁、新厝、拷潭、三隆、永芳、山頂、等村落。

張簡姓於南部定居一開始就分五脈傳家,都分佈在鳳山山麓。

有清一代曾出現兩位武舉人: 

分別是乾隆三十六年的張簡魁 , 以及道光二年的張簡騰……..

《赤崁脈》包括現在的昭明和義仁兩村所在。

此地張簡姓氏為全台最多,至少佔四分之三強。開

基祖為十二世的達勝公、肅靜公、德耀公、維仗公。此地為張簡人脈最廣一系,

張簡淦(前農會總幹事、曾任大寮鄉鄉長)、張簡麗華、張簡麗輝(縣議員)、張簡金生(鄉民代表主席)、

張簡文碩(鄉民代表)等人都源自於此。

《新厝脈》今新厝村,開基祖為十二世的雍和公、志福公、紹興公等人。

前國大代表張簡將弘就是源於此系。

《拷潭脈》今拷潭村,舊名墩仔,開基組包括十二世祖成禎公、簡彩公、十三世祖元周公。

至十六世後,部分家族由拷潭村遷居到溪埔拷潭寮,後人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多有表現,

包括張簡忠(庄長)、張簡獻、張簡朝闖(縣議員)、張簡德(鄉長)、張簡五龍(縣議員)、張簡茂己(議員)、

張簡夜詮(鄉代主席)、張簡德瑞(校長)、簡茂盛(校長)。

《山頂脈》則以今日的山頂村為主,開基祖為十二世的思甲公、思科公等。

後人簡益章曾任農會理事長、縣議員、簡茂松(鄉長、農會總幹事)

《鳳山脈》開基祖為伯保公、伯會公。居鳳山,是五脈中規模較小者。

現漳州府南靖縣永豐里梅林村長教各村社︰桌坑、黃田、坎下、禾倉角、冷水坑、官田洋等仍為張簡氏子孫所居。

張簡氏長久以來皆為梅林一大望族,只是後來,因傳統習慣,其後裔多從父姓簡,

但都認這一張簡聯宗的祖宗淵源,並通常都會寫進族譜之中。

而在大寮一帶所繁衍的張簡一族 ,

無疑為這一段淵源留下深刻且無從抹滅的印記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