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牛劉家的歷史,幾乎就是土牛的地方發展史。劉氏先人約於乾隆十五年(1750)進入石岡拓墾。

至劉文進(啟成)(17711826)時,因經營樟腦油而致富,隨著官府禁墾政策解禁,劉文進招募佃農,

進入東勢角拓墾,擁有廣大田產,而成為當地一大家族。

 

嘉慶末年,劉文進於土牛建立祖祠,號為「德馨堂」,即是今日的土牛客家文化館。

 

劉文進逝世後,四個兒子劉章仁、劉章職、劉章喜、劉章崧四大房承續祖業,繼續弘揚光大,並熱心地方公益,

德馨堂正廳內懸掛了不少道光年間官府頒賜的匾額,都與此有關。

 

劉文進的次子劉章職,道光年間貢生,曾被任命為彰化縣樸仔堡總理,其著名事蹟為創立「義渡會」(東勢義渡會)。

 

當時東勢、石岡之間無橋樑,往來需靠船渡大甲溪,而土豪劣紳所設的渡船,憑恃掌控交通工具,

往往對乘客勒索銀兩,行旅商民頗受其害。道光十三年(1833),有十八名婦女搭船至東勢廟會看戲,

遭到船夫調戲,船上婦女驚恐,結果造成船隻翻覆,十八名婦女全數溺斃的意外慘劇。

 

當時地方因此一事件,幾乎發生械鬥衝突。劉章職出面調解,嚴懲禍首,而為避免再發生類似悲劇,

於是向地方仕紳勸募,成立「義渡會」,購田十餘甲,以每年租穀收入作為義渡經費,提供免費船渡,

以供行旅往來。

 

彰化縣官府得知此事,頒賜「仗義卹鄰」匾額以表揚劉章職的義行。

 

劉章職的墓園距離土牛國小不遠,就座落於豐勢路(台三線)里程160.5公里處的道路旁。

墓園於日治時期昭和六年(1931)重修,墓前有東勢義渡會捐石建造的牌坊。

而劉章職創建的東勢義渡會,其組織從道光十三年沿襲至今,未曾中輟。

 

今日的石岡及東勢之間,已建有橋樑,兩地往來無礙,船渡已無需求,東勢義渡會乃轉型為

「財團法人台中縣私立東勢義渡社會福利基金會」,

依舊從事地方公益活動。東勢義渡會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慈善組織之一

 

劉家開基祖潮州大埔人劉元龍在1711年後便多次往返大埔與台灣,第二代劉永順則定居台灣賣豆腐為生。

第三代劉文進( 號啟成) 經營雜貨、豆腐生意漸有所成, 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捐納成為「例貢生」,

相當於秀才,在地方上頗具人望。

 

 

嘉慶末年,劉文進在土牛搭建了伙房,是石岡、東勢一帶最氣派的伙房建築。

 

可惜在九二一大地震中整個陽宅全毀,後來委由九二一重建委員會及客家委員會出資重建,結合周邊的

半月池、啟成紀念公園的設施,重新建設成一座「活的客家文物館」,

展示石岡地方發展及劉家的史料。

 

劉文進的遺體葬於石岡鄉金星村的「雄牛鬥崁穴」,該墳墓至今猶在,

其墓碑往前傾,宛如公牛低頭揚角的姿態,墳墓對面山坡則崩塌的奇異情景。

是風水界的知名地理吉穴…….

 

劉家始祖「元龍婆」墓位於金星里的山坡上,

據說也是「美人照鏡」的絕佳地理吉穴。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