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熙載(18131881),字伯簡,號融齋,江蘇興化人,晚清經學家、批評家。

 

十歲喪父,數年後又喪母,篤行力學。道光十九年(1839),赴南京鄉試中舉。

道光二十四年(1844)春,赴北京參加會試,中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

 

 

 

咸豐三年(1853)奉命值上書房,為皇室子弟講學,帝書「性靜情逸」賜之

咸豐六年,年終考績,二樂察,名列一等,記名以道府用

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入北京,「官吏多遷避,熙載獨留。」胡林翼稱他「貞介絕俗」

隔年赴武昌任江漢書院主講。

 

 

 

同治三年(1864),補國子監司業,同年秋,補左春坊左中允,出督廣東學政,

作《懲忿》、《窒慾》、《遷善》、《改過》四箴,「進諸生而訓之,如家人父子」

同治六年(1867)應敏齋聘請,講學於上海龍門書院,至光緒六年(1880),前後十四年

 

光緒六年(1880年)夏,因疾返歸故里。晚年自稱「於古人志趣,尤契陶淵明。

其為學與教人,以遷善改過為歸,而不斤斤為先儒爭門戶。」

光緒七年(1881),卒於古桐書屋。《清史稿》有傳。

 

劉熙載一生以治經學為主,詩、賦、詞曲、書法、聲韻、算術無不通曉。

著有《藝概》、《昨非集》、《四音定切》、《說文雙聲》、《古桐書屋六種》、《古桐書屋續刻三種》。

其中文學理論著作《藝概》,是近代一部重要的文學批評論著。

 

《藝概》是劉熙載晚年作品,劉氏自述談藝「好言其概」,故以「概」名書。

全書共6卷,分為《文概》三四?條、《詩概》二八五條、《賦概》一三七條、《詞曲概》一五九條、

《書概》二四六條、《經義概》九十五條,共計一二六二條,

分別論述文、詩、賦、詞、書法及八股文[3]等文體特性。

 

 

藝概[節錄]

 

孫過庭《書譜》云: 篆尚婉而遇。餘謂此須婉而愈勁 , 遇而愈節 , 乃可。不然 , 恐涉於描字也。

 

篆書要如龍騰鳳翥 , 觀昌黎歌《石鼓》可知。或但取整齊而無變化,則槧人優?之矣。

篆之所尚,莫過於觔,然觔患其弛,亦患其急。欲去兩病,赲筆自有訣也。

 

 

書之有隸,生於篆,如音之有徵,生於宮。故篆取力?氣長,隸取勢險節短,蓋運筆與奮筆之辨也。

 

隸形與篆相反,隸意卻要與篆相用,以峭激蘊紆餘,以倔強寓款婉,斯征品量。

不然,如撫劍疾視,適足以見其無能?耳。

 

 

他書法多於意,草書意多於法。

故不善言草者,意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

草之意法,與篆、隸、正書之意法,有對待,有傍通。若行,因草之屬也。

 

移易位置,增減筆畫,以草較真有之,以草較草亦有之。

學草者移易易知,而增減每不盡解。蓋變其短長肥瘦,皆是增減,非止多一筆少一筆之謂也。

 

 

草書結體貴偏而得中。偏如上有偏高偏低,下有偏長偏短,兩旁有偏爭偏讓皆是。

 

庸俗行草結字之體尤易犯者,上與左小而瘦,下與右大而肥。其?豎波磔,用筆之輕重亦然。

 

古人草書,空白少而神遠,空白多而神密。俗書反是。

 

 

懷素自述草書所得,謂觀夏雲多奇峰,嚐師之。然則學草者徑師奇峰可乎?:不可。

蓋奇峰有定質,不若夏雲之奇峰無定質也。

 

 

昔人言?書之體,須入其形,以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狀之,取不齊也。

然不齊之中,流通照應,必有大齊者存。故辨草者,尤以書脈?要焉。

 

 

草書尤重筆力。蓋草勢尚險,凡物險者易顛,非具有大力,奚以囿之?

草書之筆畫,要無一可以移入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

 

 

地師相地,先辨龍之動不動,直者不動而曲者動,蓋猶草書之用筆也。

然明師之所謂曲直,與俗師之所謂曲直異矣。

 

 

草書尤重觔節,若筆無轉換,一直溜下,則觔節亡矣。

雖氣脈雅尚綿亙,然總須使前筆有結,後筆有起,明續暗斷,斯非浪作。

 

草書渴筆,本於飛白。用渴筆分明認真,其故不自渴筆始。必自每作一字,筆筆皆能中鋒雙鉤得之。

 

 

正書居靜以治動,草書居動以治靜。

 

草書比之正書,要使畫省而意存,可於爭讓向背間悟得。

 

欲作草書,必先釋智遺形,以至於超鴻蒙、混希夷,然後下筆。古人言“匆匆不及草書“,有以也。

 

 

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辨按尤當於起筆處,辯提尤當於止筆處。

 

書家於提、按二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飄二病。

 

書有振、攝二法。索靖之筆短意長,善攝也;陸柬之之節節加勁,善振也。

 

 

行筆不論遲速,期於備法。善書者雖速而法備,不善書者雖遲而法遺。然或遂貴速而踐遲,則又誤矣。

 

 

古人論用筆,不外疾、澀二字。澀非遲也,疾非速也。以遲速?疾澀而能疾澀者,無之!

 

 

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然每不知如何得澀。惟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

澀法與戰掣同一機竅,第戰掣有形,強效轉至成病,不若澀之隱以神運耳。

 

 

結字疏密須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然乘除不惟於疏密用之。

 

 

字體有整齊,有參差。整齊,取正應也;參差,取反應也。

 

 

書要曲而有直體,直而有曲致。若弛而不嚴,剽而不留,則其所謂曲直者誤矣。

 

 

書一於方者,以圓?模棱;一於圓者,以方?徑露。蓋思地矩天規,不容偏有取舍。

 

書宜平正,不宜欹側。古人或偏以位欹側勝者,暗中必有撥轉機關者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