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古厝以官式大厝為主,故又名皇宮起。在不少地區,又名紅磚厝。

它形似殿宇,富麗堂皇,是中國古民居的典型。

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後厝,坐北朝南,三或五開間加雙護厝,

紅磚白石牆體,硬山式屋頂和雙翹燕尾脊。

 

閩南民居從建築形式的角度說,並沒有一種極張揚的、類型化的形式,

但它在磚石牆的裝飾及美化上卻有著較為特殊的表現。

 

我們在認定建築的要素時,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談,即空間性、實用性、物質性和審美性。

 

從審美的角度看,閩南的紅磚牆反映著其地域的風格特徵,形成了所謂的閩南風格,

這種風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因素,雖然我們現在已無法追溯其產生的淵源,但我們從整個中國建築史了解所知,

閩南民居特別是磚石混砌和牆面的裝飾及色彩紋樣在中國建築史上有它獨特之處,

因而有學者認為這個區域的民居是屬于紅磚文化區。

 

光廳暗屋為閩南古厝的布局特點。

中間廳堂寬敞明亮,為奉祀祖先、神明及會客的場所。

廳堂後壁多用可開啓折合的大扇木門隔成,平時閉合與後軒分開。

後軒可布置成小書齋,遇有貴客要事,也可延入後軒密談。

有事時,可把大扇木門開啟,把廳堂與後軒合並為一,增大活動空間。

廳堂兩側為東西大房,是主要居室。

 

大房房門懸布簾,以屋頂小窗取光,室內較暗。

大房前有檁步,是梳洗的地方。大房後有後房,是婢妾居室或存放隨身用物、箱籠的儲藏間。

這種一明兩暗的三開間結構,是閩南古厝最基本的構成單位。

 

五開間即三開間左右再擴展一間而成。

古厝就是一明兩暗布局基礎上,由數個單體建築及外部空間組合衍化而成的合院建築。

 

 

根據開間大小,民間普遍稱呼這種合院建築為三間張和五間張,

其按進深大小可分為一進、二進、三進、四進、五進五種。

其中二進的大厝為小三開間或小五開間,三進或三進以上的稱大三間張或大五間張。

而一進民間俗稱一落,如三進為三落。

在建築單體名稱上,以三落為例,通常第一進稱下落(前落),第二進稱頂落(上落),第三進稱後落。

 

 

正屋前面兩側有二廂房,俗稱櫸頭。

櫸頭朝天井一面常敞開,使大房既能通風,又避免陽光逼射,有遮陰納涼作用,也是客人、隨從休憩之所。

前落與後落以兩櫸頭相連,兩落往來甚為方便。

 

 

首落前即屋身正前,留設的戶外廣場稱埕。

埕中或僅排列小盆花,留出較大場地,作為來客停放車輛、轎馬的地方;

或布置為庭園,栽花植樹,假山小池。

 

 

每落廳前都有深井(天井),保證廳堂軒敞明亮、通風採光。

 

廂房之外,兩側或一側增建的縱向長屋為護厝。

如屬單護厝,另一側也常留有通巷,既作為前後各落出入的另一通道,使各落自成單元,

又可使正屋免受鄰居活動的影響。

 

護厝又可增加一些輔助用房,或作廚房、雜物工具放置場所,或作客舍,

或為僮僕居室,或作書齋別築。

 

閩南民居外牆大致是由三個部分組成:

勒腳(包括角碑石礎),閩南民居勒腳多用白石和青石來作為裝飾,

圖案圖像大部分是虎腳造型,麒麟,喜鵲,馬踏祥雲,獅子戲球,也有吉祥文字之類。

 

牆身(包括山牆、腰線、窗)。牆身最具特色,山牆也是泥塑作淺浮雕呈對稱式,腰線有紅磚、有白石、有青石影雕。

窗的種類繁多,有磚構窗、石構窗、瓷構窗、木構窗等。磚構窗、瓷構窗特點在于本身獨立形成一個整體圖案。

石構窗的窗柱常以一種圓雕形式出現,雕有動物花卉,如果是鏤花窗,常見戲曲人物。

 

檐邊,一般都是浮雕形式,用泥塑彩繪,多山水人物,有故事情節。

 

閩南民居牆的構造和裝飾的最大特點是牆石混砌,即出磚入石,

它就是磚與石兩種不同材料的混砌,其造成一種裝飾美感在于石的表面與磚的表面產生質地的對比,

石塊作為面、點,而磚縫作為線,這之間產生點、線、面的組合,

這種點、線、面組合,某種程度上產生一種整體面積上的韻律。

 

白色花崗岩與紅色清水磚在色彩形成既和諧又對比的效果,對比存在于明度上,

和諧卻體現在它的白石並不是純白的,而是帶點灰色的白,白灰色作為面本身能起一種緩沖的作用,

在對比中表達和諧,在和諧中表達沖突,這種矛盾的解決也是磚石牆的特點之一;

 

在談到色彩時,紅磚白石形成紅白相間的牆面視覺效果,而且這種凹凸是建立在光線的基礎上並形成一種微妙的韻律,

整棟民居在綠蔭之中極為突出。

 

一般認為,青石、紅磚加上一些裝飾的邊線圖案,在陽光照射下,

這些色彩能與周圍環境形成一種互動關系,響亮又有調和,具有一種親和力。

 

閩南民居大多採用清水牆勾縫的形式,其規則的磚縫與不規則的石頭之間又形成一種對比,

這是線跟面之間的對比關係,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

在牆面上也有些閩南民居採用規則紅磚與規則條石並按照一定排列樣式混砌。

 

花樣牆面的套用極大的豐富單調的牆面。

如梅花封牆磚、萬字花磚牆、龜背磚花牆、古錢花磚牆、葫蘆花磚牆、並花磚牆等。

 

在山牆部分中,用泥塑材料的紋花起一種豐富視覺的效果,

近現代民居也有用一些彩色瓷片,紋樣有火紋、雲紋等,兩邊對稱適合,並以花燈、花籃擺在中間,

這些紋樣裝飾大體構成一種如意葫蘆形,

當然,在這個表現區域中,曾出現一些古典人物和一些象征物品。

 

色彩上,藍白相間,為了與牆面的協調用一些紫、紅諸如此類同類色穿插其間。

在整體型製上常用近似青銅器饕餮的紋樣,上面的中心圖像應為闢邪形象演變而來,這符合民俗習慣。

 

然後整體通過一些諸如綬帶飄動流轉把所有圖形統一起來,

從山牆的裝飾來看,雲、水、火龍、鳳的象征自然是一種傳統上的隱語,這種隱語表現在花籃、花燈,

如燈就是添丁的諧音。

 

作為民居,對子孫後代的衍生不息是極為重視的。

 

( 續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