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和年間,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在《論硯》一文中已把

歙硯、端硯、洮硯、澄泥硯列為全國四大名硯。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硯譜》中把端硯和龍尾硯(即歙硯)作了一番比較後說:

端石出端溪,色理瑩潤,本以子石為上。

子石者,在大石中生,蓋石精也,而流俗傳訛,遂以紫石為上,又以貯水不耗為佳,有鴝鵒眼為貴。

眼,石病也,然惟此岩石則有之。端石非徒重于流俗,官司歲以為貢,亦在他硯上,然十無一二發墨者,但充玩好而已。

歙硯出于龍尾溪,其石堅勁,大抵多發墨,故前世多用之。

以金星為貴,其石理微粗,以手摩之,索索有鋒芒者尤佳。

余少時又得金坑礦石,尤堅而發墨,然世亦罕有。端溪以北岩為上,龍尾以深溪為上。

較其優劣,龍尾遠出端溪上,而端溪以後出者貴爾。

顯而易見,歐陽修對歙硯的評價是遠在端硯之上的。

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一生酷愛名硯,距今 890余年前就對歙硯龍尾石做過調查,

並與時人鮑日仁友善,慷慨作歌《硯山行》。

黃庭堅在《硯山行》中讚譽歙硯 : 不輕不燥稟天然,重實溫潤如君子。日輝燦燦飛金星,碧雲色奪端州紫。

在他看來,歙硯石質奪端州,遠遠超過了端硯。

清代硯藏家徐毅不但收藏了許多名硯,而且對全國各地硯石產地進行了調查研究,

特別對四大名硯中的端硯和歙硯進行了對比分析,提出了許多很有見地的觀點。

在他編輯的評硯專著《歙硯輯考》中,把歙硯石、端溪硯石及其他石質作了比較,得出了歙硯石最佳的結論。

他認為,歙硯石在結構上有溫潤靜潔、紋理縝密的特點,形容歙硯石的質地是

撫之若柔膚,磨之若利鋒,較之端溪硯石,就質色而論,無不遠勝,

惟歙石則嫩而細,潤而不滑,扣之有聲,撫之若膚,磨之若鋒,兼以紋理爛漫,

色似碧天,雖用積久,滌之略無墨漬,此其以遠過于端溪也。

歙硯,因產於古歙州﹝今安徽婺源縣﹞而得名。

歙硯因為李主而揚名天下,名聲甚至大過了端硯。

歙硯的正式開採至南唐才開始,它的地點也是浸在水中,質地也因此而潤澤。

歙硯有「紋」,如同其硯之眼,所謂的羅紋硯,即稱其石紋如羅穀葫者。

紋有粗細之分,而細紋為硯之奇才,粗粗羅紋亦為上品,皆足以和端溪下巖媲美。

而眉子硯,則是石紋如人,畫眉而得名,與羅紋硯無異。

歙硯之特性亦如端硯,區別在於 :

「歙硯」重於發墨,做大字,「端硯」重於細潤停水,寫小字。

歙硯爲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

又因其優質硯石出自今江西省婺源縣龍尾山(婺源縣古屬歙州府管轄),故又稱龍尾硯。

歙硯石質堅韌、晶瑩、細潤、紋理致密;

石色有黑色、蒼黑色、蒼碧色、淡青碧色、綠色、淡青綠色、黄褐色等;

石品主要有金星、金暈、銀星、銀暈、羅紋、眉子、錦蹙、玉帶、棗心、豆斑等。

具有發墨性好、下墨快、不拒墨、不損毫、易於洗滌等特點。

歙石石質優良,以雕刻藝術為中心,從選石、構思、定型、圖案設計、雕刻、打磨、

配製硯盒等多道工序構成,按石材紋理分為羅紋、眉紋、金星、金暈、魚子五大類,一百多個品種。

三大硯雕派別裡的歙硯,所屬的徽派則以精細見長,

所雕瓜果、魚龍、殿閣、人物,無不神態入微,

充分表現中國藝術的精緻細膩……….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