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小傳(06) 李梅樹
李梅樹(1902-1983)是一位美術家、畫家、教授、議員,出生於桃仔園廳三角湧(今新北市三峽區), 1947年曾主導重修三峽祖師廟,對其建築與設計頗下苦心,祖師廟因而名譟一時,甚至被譽為「東方雕刻藝術殿堂」。 自小喜歡美術和音樂,年少時適逢鎮上重修祖師廟,他被修廟畫師熟練的技巧所吸引,加上喜歡閱讀三國、 水滸等通俗小說並隨興鉤畫故事中的人物,因而嚮往成為一位畫家。 李梅樹讀了兩年農產實業科與 […]
李梅樹(1902-1983)是一位美術家、畫家、教授、議員,出生於桃仔園廳三角湧(今新北市三峽區), 1947年曾主導重修三峽祖師廟,對其建築與設計頗下苦心,祖師廟因而名譟一時,甚至被譽為「東方雕刻藝術殿堂」。 自小喜歡美術和音樂,年少時適逢鎮上重修祖師廟,他被修廟畫師熟練的技巧所吸引,加上喜歡閱讀三國、 水滸等通俗小說並隨興鉤畫故事中的人物,因而嚮往成為一位畫家。 李梅樹讀了兩年農產實業科與 […]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人仕紳成立瀛社,為北部詩壇盛事。許多基隆詩人如顏雲年、許梓桑、李碩卿等人, 便參與瀛社活動,除了資助瀛社運作外,更是社中重要的份子。 大正元年(1912),顏雲年新居「環鏡樓」落成,廣邀全臺詩人名士,舉辦全臺詩人聯吟大會,一連兩日,盛 況空前,是基隆文學史上重要的藝文紀錄。 後來,顏雲年延請張純甫、李碩卿等人共組「小鳴吟社」,為基隆最早之詩社,開啟了基隆古典詩壇興盛的風氣。 臺 […]
顏雲年(1874年-1923) 譜名燦慶,字雲年,號吟龍,以字行。基隆瑞芳人, 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基隆顏家的重要成員之一。日治時期的知名礦業家。 顏家自清代道光年間居於瑞芳鮚魚坑,一直是採礦門閥,以煤礦為主,兼及金瓜石金礦。 1895年,日治時期開始,臺灣總督徵收所有礦區開採權,改歸公有。 顏雲年早歲熟讀四書五經、漢文典籍,曾應科舉,不中,因能臺語、日語, 1896年為日軍瑞芳守備隊通譯 […]
許梓桑(1874-1945) 字迺蘭,號德馨,同治十三年(1874) 生於雞籠堡新店街,幼失怙,母胡氏敎以詩經。 有人說他本姓胡,為基隆許姓商賈收養。漢文造詣深厚,擅詩詞。有人說他曾受業於 舉人江呈輝。日治期間 (1909) 江氏返台,暫住許家,可見兩人之關係。 日治時期的基隆街指的是石牌、玉田、草店尾、福德、暗街仔、媽祖宮口、崁仔頂、新店、後井仔、和興頭街等地。 許梓桑被指派擔任基隆區街庄長事務 […]
康熙年間,由高拱乾纂寫《台灣府志》開始,便紀錄有「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 「東澳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台觀海」等所謂台灣八景中, 基隆便開始成為古典文學中的風景之一。 康熙五十六年周鍾瑄、陳夢林等編《諸羅縣志》有諸羅六景;乾隆年間,劉良璧等編《重修福建台灣府志》中有台灣八景; 同治年間陳培桂、楊浚編《淡水廳志》有全淡八景,其中都包括了所謂「雞籠積雪 […]
(1) 咸豐九年己未陽月 海邦被澤 翰林院編修□□□□□□ 掌教海東書院 黃紹芳 敬書 □□□ 阿里港街總理 □□職員 林啟清 薰沐叩 (2) 中華民國六十二年四月 海宇澄清 嚴家淦 敬題 (3) 大正十四年歲次己巳仲春月寒食 靈昭海國 國棟 陳崑木敬書 重修雙慈宮董事
(1) 嘉慶庚申年 慧光南海 眾弟子仝叩 (2) 乾隆戊戌年葭月穀旦 威震海東 眾庄弟子 仝敬立 (3) 臺灣省開基祖廟 三山國王 (刺繡) 國王廟 (廟額) (4) (香爐) 嘉慶丁卯年 桂月吉置立 (5) 三山原底祖家神 國王顯赫保安民 (木楹) 丁卯年梅月吉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