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家族(022) 高雄 陳中和家族
陳中和(1853-1930) 。白手起家,打造糖業王國,再跨足其他領域,因而累積了龐大的財富, 成為地方上舉足輕重的人士。 陳中和的高祖父叫陳頭,曾祖父陳元在道光年間,由福建省同安縣舉家渡臺,父親陳金花, 母親陳沈氏。到高雄後不久的1853年,陳沈氏便生下陳中和。 當時,陳中和的祖父陳來和陳金花兩代,在苓雅寮以半漁半農為生,過著貧苦生活。 當時陳福謙在高雄創設順和行,為臺灣糖業開啟輝煌的一頁 […]
陳中和(1853-1930) 。白手起家,打造糖業王國,再跨足其他領域,因而累積了龐大的財富, 成為地方上舉足輕重的人士。 陳中和的高祖父叫陳頭,曾祖父陳元在道光年間,由福建省同安縣舉家渡臺,父親陳金花, 母親陳沈氏。到高雄後不久的1853年,陳沈氏便生下陳中和。 當時,陳中和的祖父陳來和陳金花兩代,在苓雅寮以半漁半農為生,過著貧苦生活。 當時陳福謙在高雄創設順和行,為臺灣糖業開啟輝煌的一頁 […]
據台灣史專家連雅堂的《台灣通史》記載: 陳福謙被列為貨殖列傳的第一人。 陳福謙的順和行是清末台灣最大貿易商行,陳福謙也是當時台灣的大富,至少也是南台灣首富。 陳福謙祖籍福建漳州同安縣集美。 一、二世祖名諱失傳,三世祖諱惟參,四世祖諱奇,至五世祖諱武,始遷台灣,後裔自稱為武公系。 六世祖諱胤,七世祖諱貨,陳福謙是八世。 陳福謙(1834-1882) 出生于鳳山縣苓雅寮。 幼時家貧, […]
咸豐元年(辛亥)恩科孟曾榖榜:臺灣府臺灣縣蔡鴻猷(附生。原籍晉江)、淡水廳李春華(附生。籍噶瑪蘭)。 咸豐二年(壬子)陳翔墀榜:澎湖廳鄭步蟾(候補同知)。 清道光二十五年, 清水地方士紳籌款創立了鰲峰書院, 由當時在鹿港為官孫壽銘老師親自授課, 在咸豐元年, 清水就出了第一位舉人蔡鴻猷, 後來還有明經進士楊金波 (社口楊家) , 以及三十六位秀才, 可見清水當時的文風鼎盛….. 蔡鴻猷 […]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盧紉芳榜:臺灣府陳雲史(粵籍)、吳尚震、陳光昌、彰化施啟東。 陳雲史, 苗栗縣頭份斗煥坪人, 後遷居頭份街。祖籍廣東省嘉應州松口保西南上寨井下 ; 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式舉人 ,其女據說嫁與東興庄徐氏並生有一子 , 即乙未抗日中鼎鼎有名 的—徐驤 。 話說清代開發史,頭份地區是指中港溪流域靠山區,包括現今的苗栗頭份鎮、三灣鄉、南庄鄉。 移民分佈多為廣東嘉應州客 […]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恩科葉畊心榜:臺灣府鍾洪誥(粵籍)、陳宗璜、臺灣吳敦德、詹道新。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黃維岳榜:臺灣府黃廷祜(驤雲子,粵籍)、鄭如松、嘉義放大猷、淡水許超英。 「慶昌行」開基祖陳克勸(1775-1861),字泰卿;又名福開,創設「慶昌」商行,初以航運貿易, 後轉收租為業,後代再擴增為銀行業大股東。 陳克勸於嘉慶十年(1805) 渡海至鹿港,年方三十歲, 於清道光年間,創設 […]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曾照榜:臺灣府利鵬程(粵籍)、石耀宗、邱位南(附生, 原籍南靖, 大挑知縣) 、臺灣王晨嘉、淡水廳李聯芬 (竹塹人, 籍晉江) 相傳利氏家族上古時期時,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陽縣東北),有關利姓起源可見《姓纂》所載: 「楚公子食采於利,因以為氏」,指因楚國羋姓公子受封於利邑,其子孫於是 […]
道光十九年(己亥)葉修昌榜:臺灣府楊占鼇、陳學光、馮謙光、臺灣柯為基。 道光二十年(庚子)池劍波榜:臺灣府江中安、黃纘緒、劉楨(粵籍)、嘉義陳德言。 楊占鰲(1794-1843)字騰六,號冠山,生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卒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享年五十。 祖籍漳 州府平和縣,先祖楊鼎元於乾隆初年來台,先在台南府城居住 ,而後遷往大肚,復遷至今烏日鄉的頂 (三和村),最後定 居於湖 […]
道光十七年(丁酉)劉志搏榜:臺灣府蔡廷蘭(甲辰進士)、楊緝光、施龍文(改名瓊芳)、嘉義沈廷戴。 蔡廷蘭(1801-1859) 初名崇文,初字仲章、後改名廷蘭、改字香祖,號郁圓,人稱秋園先生。 家族乃金門瓊林蔡氏,明末遷至澎湖,蔡培華四子,生於澎湖廳林投澳雙頭跨社(今馬公市興仁里), 十三歲補弟子員,屢試第一,深得蔣鏞欣賞。道光十二年(1832)澎湖大饑, 作〈請急賑歌〉上呈興泉道周凱。受知於周凱, […]
道光十四年(甲午)林廷祺榜:臺灣府沈鳴岐、劉獻廷、臺灣林巽中、嘉義劉拔元。 道光十五年(乙未)恩科曾慶嵩榜:臺灣府陳松齡(雲程子)、吳銘鍾、臺灣李樹澤、黃景琦。 清初雍正年間(1752)沈家先祖参公渡海來台,抵台後即卜居今之「新營」,田家世代儉樸,治業勤勞, 為鄰里所重,於新營定居,娶柳營鄉旭山村賴氏女為妻,時柔不惑之年,成家立業後,更因內賢相夫有德, 夫婦互濟,家道日裕,間因得天之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