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06) 王勃 滕王閣序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中國山西河津)人。 初唐時代的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關於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根據楊炯的《王勃集序》。據此推斷,王勃生於唐太宗 貞觀二十三年(649)。另一種說法根據王勃自己寫的《春思賦》:「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 據此,王勃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0)。 現大多數學者多以後一種說法為準,即生於永徽元年(6 […]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中國山西河津)人。 初唐時代的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關於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根據楊炯的《王勃集序》。據此推斷,王勃生於唐太宗 貞觀二十三年(649)。另一種說法根據王勃自己寫的《春思賦》:「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 據此,王勃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0)。 現大多數學者多以後一種說法為準,即生於永徽元年(6 […]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諡文正,亦稱范履霜。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 先世邠州(今陝西省邠縣/彬縣),後遷居江南,為蘇州吳縣人(今江蘇省蘇州市)。 「岳陽樓記」是一篇為重修岳陽樓所寫的記。 由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1046)所作。 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是膾炙人口。 大中祥符八年(1015) […]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世號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九江西南)人。傑出的文學家。 陶淵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的開國元勛,官至大司馬,封長沙郡公。 祖父、父親均作過太守。外祖父孟嘉曾任征西大將軍桓溫的長史,但到陶淵明出生時,家道已衰落。 二十九歲,為謀出路,開始走上仕途。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職便辭官而歸。 三十六歲時,作荊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辭歸。 四十歲時,出 […]
陶淵明(約365-427),名潛,或名淵明。一說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後改名潛。 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陶徵士誄)。 潯陽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晉代文學家。以清新自然的詩文著稱於世。 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新的境界。 作品平淡自然,出於真實感受,影響唐代詩歌的創作。 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 […]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 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 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遊並稱蘇陸;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宋四家」之一。 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時名列 […]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 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 《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序》、《禊帖》、《臨河敘》、《蘭亭宴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 晉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