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家族(041) 基隆 顏家
基隆顏家的祖先顏浩妥,於清乾隆四十年間,從福建安溪縣金田鄉率子渡台 , 初在大肚溪附近 開採石材;但10餘年後遭遇大飢荒,被迫返回福建,並卒於安溪。 嘉慶年間,顏浩妥之子顏玉蘭、顏玉賜再度赴台,在梧棲港一帶過著半農半漁的生活, 之後北上遷居至基隆暖暖,家族也逐漸安定下來。 顏玉蘭的兒子顏斗猛,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瑞芳鮚魚坑購地開墾,成為顏家發跡之地, 後遷居瑞芳的顏家,目睹當時基隆港的興盛 […]
基隆顏家的祖先顏浩妥,於清乾隆四十年間,從福建安溪縣金田鄉率子渡台 , 初在大肚溪附近 開採石材;但10餘年後遭遇大飢荒,被迫返回福建,並卒於安溪。 嘉慶年間,顏浩妥之子顏玉蘭、顏玉賜再度赴台,在梧棲港一帶過著半農半漁的生活, 之後北上遷居至基隆暖暖,家族也逐漸安定下來。 顏玉蘭的兒子顏斗猛,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在瑞芳鮚魚坑購地開墾,成為顏家發跡之地, 後遷居瑞芳的顏家,目睹當時基隆港的興盛 […]
「廬江何氏姓源考略」記載: 1978 年戶口普查資料顯示台灣何氏人口總計144,503人。分布最多之五縣市 順序:第一位是台北市 20,957人﹝士林、內湖佔多數﹞。第二名的則是嘉義縣 16,059人﹝其中民雄最多﹞; 其次是台北縣 ﹝板橋、中和﹞、台中市 ﹝西屯何厝﹞、台中縣 ﹝沙鹿、潭子墘一帶﹞。 其中散居於士林及內湖一帶的何氏人口中 , 何士蘭家族是其中頗具有代表性的 ….. 按 […]
「范姜」這個姓氏,是近兩三百年前才出現的,背後有一段飲水思源的報恩故事。 根據范姜姓族譜紀載 : 范姜殿高的祖父早逝,祖母雷氏無力扶養二子,即文周、文質,於是改嫁姜同英為妻。 因二人均蒙姜同英鞠育成人,范文質長大成人後為感念姜同英的養育之恩,遂將其五子均冠上 范姜複姓,一是感念繼父的恩情;二為表示自己不忘本,為范家的血脈, 至此而後,范姜此一姓氏便成為今日范姜家族之濫觴。 乾隆元年(1736),范 […]
黃南球(1840-1919),字蘊軒,清棟軍主要將領,出生於楊梅,15歲時隨父黃梅怡搬至苗栗 南庄,曾短暫居於銅鑼鄉的雞籠山下。為苗栗很多地區的首要開墾者,包含今苗栗三灣、獅潭及大湖, 都是其創辦的墾號所開墾,人稱黃滿頭家。 黃南球的父親黃梅怡,由原籍廣東長樂縣梅林約尖山,攜眷于清同治初年渡台,卜居雞籠莊(今銅鑼鄉)。 清同治三年(1864)移居今苗栗縣南莊,未幾又徙居今三灣鄉南坪,協助其同族親人 […]
巴宰族的分布原以今天豐原、神岡一帶為主,北起大甲溪岸,南迄今日潭子鄉,東達今日東勢一帶, 西至大度山。根據張耀錡的「平埔族社名對照表」,將岸裡大社分成九社,是為大社、岸西社、岸東社、 岸南社、西勢尾社、麻里蘭社、翁仔社、葫蘆墩社、岐仔社,另外再加上阿里史社、樸仔籬社、掃涑社 、烏牛欄社,共計十三社。 巴宰族可以說是中部最活躍的一族,而其中又以岸裡社為主,因為屢建軍功,清政府不斷賞賜, 故岸裡社幾乎 […]
岸裡社之名,始見於『諸羅縣志』。為清代臺灣平埔族群居部落區,原名 Lahodoboo社, 該社號稱有九社,其中居今之臺中神岡鄉之岸裡及大社二村聲勢最大,故又稱岸裡大社。 台灣中部早期開發以岸裡大社較早,在臺灣開拓史上佔有相當重要地位。 康熙三十八年,自征服吞霄番建功 以來,該社即以勇武為世所知。 其時吞霄土官卓霧、亞生作亂,有人獻計囑北路 參將常泰雲: 「岸裡山番川林菁澗谷如飛,擒卓霧,非此不可。 […]
東勢尾黃宅祖籍福建惠安縣虎石鄉二十四都 。 乾隆四十六年,黃家先世淑公(字厚樸)由福建省泉州府惠安縣渡台,定居東勢尾,招佃開拓, 於是家道隆起,而望重鄉里間。當其時,大安港貿易日盛,四方輻輳,為台灣中部港埠之重地。 黃氏生而富膽識,志在貨殖,遂在大安港經營棧間(郊行),與大陸沿 海各地通商, 不幾年間鴻圖大展,蔚為地方巨賈。 據說後來擔任大安庄庄長的李丁財 , 當時只是東勢尾黃家的長工而已 , 有 […]
清乾隆四年(1739),福建泉州人林耳順,率領閩粵兩省漢人約三十餘人,由香山進人中港, 商得當時居住在頭份的平埔族山胞之同意,雇用漢民進人後庄、四份頂、半天寮、蟠桃、山下排、 二十份、青埔仔、土牛等地,從事開墾,是為漢民拓殖頭份之始。 次年,復有廣東鎮平塘福嶺人陳世荐,率族人由沙轆社北遷,在崁頂開墾設庄。 乾隆十六年(1751),廣東嘉應州鎮平縣血緣團體林洪、吳永忠、溫殿玉、黃日新、羅德達等 率裔 […]
清嘉慶年間以後,茶、樟腦 業逐步開發,鳳山溪和頭前溪中上游流域所 生產的茶葉和樟腦,集中 由新埔運往淡水及 艋舺出口,再經大湖口溝通南北交通,促成 山區城鎮的新埔發展,也成為竹塹 地區的次 核心。 清代居處優勢位置的新埔商業 蓬勃,至同治初年新埔街至少形成:蔡氏家 族經營油車、製酒的 「興隆號」,潘家百貨 業的「金和號」,以及黃家「黃元和號」、 詹家「雲錦號」、劉家「天德號」 、胡家「永 興號」、 […]
據黃氏族譜資料記載,深坑仔的黃氏屬于泉州紫云黃氏流衍安溪的后裔。 1683年,施琅平定台灣后,安溪人大舉向台灣遷徙。安溪參內鄉的黃氏族人也正是在這個時候 開始遷往台灣開墾土地、繁衍后代。黃家先落腳于台北三芝土地公埔,后移墾于深坑仔,逐漸成為 深坑地區的首富大族….. 深坑位於臺北盆地東南方的邊緣,四周山脈環繞,全境多為海拔三百至五百公尺的丘陵地, 並有景美溪流貫其中。深坑即因處在河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