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志 卷八 選舉表 自鄉舉里選之典廢,而士始以科制為重矣;豈科名果足以重士哉,亦士之重科名耳。 金門當啟、禎之代,科名為盛;熲黌舍者至百餘人,要其可為制科重者不過數人。而其初以經學氣節顯者莫如宋之邱氏,則非出制科者也。 夫漢之舉孝弟力田、魏之設大中正,皆鄉舉里選遺意,使人人束脩自重,以為榮進之階,其風猶為近古。 茲編自五貢而上至文武乙科錄之,而皆列於薦辟之次,義各有取。 其他如封 […]
列嶼東林 林習山之武功事績
烈嶼東林林氏溯源於元朝末葉,開基始祖傳由福建泉州府田中鄉遷抵斯地,迄今已歷六百餘年。 溯自始祖仲茂公以迄,世代相傳已二十又二世,人丁蕃衍,支脈分居海內外。 東林林氏五世祖乃金波公太老。其墓葬於湖井頭謀仔口。 墓濱海,有馬鮫魚屈,每年春季時節,產馬鮫魚甚豐,世代子孫多利。後為大陸坪鄉洪姓人士佔有。 是墓前原有明代皇旨勒建石坊旌表,中間橫匾書曰:相國先塋四大字。 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駐守本島,為佈 […]
金門烈嶼 林姓之衍派
金門烈嶼之林氏,分為下林林、上林林、西宅林和東林林等四系: 下林雙口派: 系九牧二房藻公,傳至閩林十九世祖翹公、徙泉州馬平,至廿五世祖勤公之子寵渥公字君錫, 赴湖廣永州府桂陽縣上任,斯有丁巳之亂,元兵入關、宋帝南逃,吾祖君錫公渡來浯島烈山(今金門烈嶼)。 《浯烈林氏宗譜》言:「勉公乃龍田派也,勤公字言周,乃浯烈派,勵公,乃塔頭派也。」 烈嶼下林的林姓開基祖,因時局的動蕩不安,自同安馬坪遷居浯島 […]
金門 瓊林蔡氏一門的科舉
據《浯江瓊林蔡氏族譜》載稱,遷居瓊林的蔡氏在四世以前人丁尚稱單薄。 五世的蔡靜山可說是瓊林濟陽蔡氏承先啟後的靈魂人物。 蔡靜山育有四子:長子諱一禾,字嘉仲,號竹溪,開「坑墘」和「大厝」二房,後裔復衍派為「上坑墘」、 「下坑墘」、「前坑墘」與「大厝」四房柱; 次子諱一蓮,字愛仲,號樂圃,開「新倉」和「前庭」二房,後裔又衍開「新倉長房」、「新倉上二房」、 「新倉下二房」、「新倉三房」與「前庭」五個房柱 […]
金門 瓊林蔡氏的發展
瓊林傳統聚落位於金門島中央,居太武山西麓,為金門傳統聚落代表之一。 因昔日聚落附近多樹林,舊稱「平林」。明以來人才輩出,熹宗皇帝特頒「御賜里名瓊林」匾,自此改稱今名。 瓊林保留大量燕尾馬背的傳統閩南建築,樸實典雅,韻味天成,其中又以宗祠家廟最具規模。 「相宅瓊林,歷宋歷元歷明歷清,祖德千年不朽;敷功帝闕,為伯為卿為臬為憲,孫謀百世長光。」 這是高懸在金門縣金湖鎮瓊林村蔡氏大宗祠拜殿的抱柱聯。 它不 […]
書學摘要(35) 包世臣 藝舟雙楫 選輯(三)
(續) 古人論真行書,率以不失篆分意為上。後人求其說而不得,至以直點斜拂形似者當之。 是古碑斷壞,彙帖障目,筆法之不傳久矣。 南唐祖本,宇內罕覯,潭絳大觀寶晉諸刻,具體宋人,停雲鬱岡,悉成趙法,即華亭力排吳興,而戲鴻不乏趙意, 良由勝國盛行趙書,摹鐫路熟,雖從真跡上石,而六朝筆妙已不可見加。 大凡六朝相傳筆法,起處無尖鋒,亦無駐痕,收處無缺筆,亦無挫鋒,此所謂不失篆分遺意者。 虞、歐、褚、陸 […]
書學摘要(34) 包世臣 藝舟雙楫 選輯(二)
(續) 秦程邈作隸書,漢謂之今文,蓋省篆之環曲以為易直, 世所傳秦漢金石,凡筆近篆而體近真者,皆隸書也。 及中郎變隸而作八分。八,背也,言其勢左右分佈相背然也。 魏晉以來,皆傳中郎之法則,又以八分入隸,始成今真書之形。是以六朝至唐,皆稱真書為隸, 自唐人誤以八為數字,及宋遂並混分隸之名。 竊謂大篆多取象形,體勢錯綜,小篆就大篆減為整齊,隸就小篆減為平直,分則縱隸體而出以駿發,真又約分勢而歸於遒麗。 […]
書學摘要(33) 包世臣 藝舟雙楫 選輯(一)
包世臣 (1775-1855),清朝文學家,字慎伯,晚號倦翁,安徽涇縣人。 包世臣自幼家貧,但勤於詞章,並喜談國事。嘉慶十三年(1808) 中舉,但多次考進士不中。 此後曾先後為陶澍、裕謙、楊芳幕客。他一生研究國事,東南各官吏都紛向他諮詢,以此名滿江淮。 包世臣思想,反對脫離民事,文章也大都關切時務政事。反對傳統「重農抑商」政策,以「好言利」自許, 提出「本末皆富」為「千古治法之宗」、「子 […]
人間何苦又悲秋— 王國維詞選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又字伯隅,晚號觀堂(甲骨四堂之一),諡忠愨。浙江杭州府海寧人。 王國維精通英文、德文、日文,使他在研究宋元戲曲史時獨樹一幟,成為用西方文學原理批評中國舊文學的第一人。 陳寅恪認為王國維的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 著述甚豐,有《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紅樓夢評論》、《宋元戲曲考》、《人間詞話》、《觀堂集林》、 《古史新證》、《曲錄》、《殷周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