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果能觀身上別上法眼 祖來成佛胸中本具婆心 昭和二年丁卯四月 西溪鄉弟子 仝敬獻 法雨佈乾坤 慈雲沾宇宙 由新社 省善堂 觀遍世三千蓮葉香雲化西瀛重新佛界 音餘鄉七十柳枝甘露貽表海齊仰靈山 昭和丁卯年歲季冬之月吉置 海靈殿兼善堂 諸弟子 仝敬贈 (6) 民國四十八年己亥孟夏吉旦 寶筏護眾 馬公觀音亭會員全體敬叩 (7) 佛□有婆心靈昭□□ 祖恩施法雨澤被□□ […]
音果能觀身上別上法眼 祖來成佛胸中本具婆心 昭和二年丁卯四月 西溪鄉弟子 仝敬獻 法雨佈乾坤 慈雲沾宇宙 由新社 省善堂 觀遍世三千蓮葉香雲化西瀛重新佛界 音餘鄉七十柳枝甘露貽表海齊仰靈山 昭和丁卯年歲季冬之月吉置 海靈殿兼善堂 諸弟子 仝敬贈 (6) 民國四十八年己亥孟夏吉旦 寶筏護眾 馬公觀音亭會員全體敬叩 (7) 佛□有婆心靈昭□□ 祖恩施法雨澤被□□ […]
(1) 功存捍衛 一方保障 (2) 當日肆無忌滅理壞倫軍何幹去 今朝悔已遲披枷帶鎖爾自惹來 (3) (供桌) 昭和八年癸酉仲春之月 鼎灣澳西寮弟子 薛號率男 庚寅 庚子 敬獻 澎湖城隍廟改建碑記 (略) 昭和八年歲次癸酉季夏月吉旦 改築諸董事 立 (6) 重建城隍廟碑記 (略) 乙酉秋 臺灣任籌善後 城隍為祀典正神, 四民祈福….廟燬於兵… […]
(1) 功存捍衛 (香爐) 壬午年孟春吉旦 本弟子 林配德等仝立 善惡報施莫道竟無前世事 利名爭競須知總有下場時 民國三十八年歲在己丑冬月吉旦 總董事 郭石頭敬獻 (3) 漫道有錢能逃勾審 須知違法難逭天刑 民國己丑年冬月吉旦 正董事 鮑國佐敬獻 (4) 到此孽鏡懸時還有膽否 且把屠刀放下山轉頭成 民國己丑年冬月吉旦 副董事 林欽賢 […]
(1) 歲次乙丑季春之月 與天同功 正董事 林恩深 敬酬 (2) 大正拾弍年季冬月吉旦 帡幪臺廈 臺廈郊眾舖戶 仝敬獻 (3) 大正癸亥年冬月吉旦 保彼東方 馬公北極殿 眾弟子 敬獻 (4) 道光丙午年仲夏之日 功庇斯文 賜進士出身 即用縣知縣 澎瀛後學 蔡廷蘭 立 (5) 沈有容諭退紅毛蕃韋麻郎等 (明永曆三十二年) (1604) (6) 天后宮捐置香燈碑 […]
(1) 光緒七年辛巳孟東吉立 後山保障 欽加總理銜 總帶飛虎左營 兼理中路招撫協鎮府 提督 吳光亮敬奉 (2) 關念無私節孝丹心昭日月 聖君有策忠義豪氣壯山河 (3) 民國?大正八年己未仲秋 大哉后德 眾信士仝敬獻 (4) 民國?大正九年歲次庚申花月穀旦 普濟羣黎 信士 黃進源 黃進生等仝獻 (5) 民國?大正十二年荔夏月 聰明正直 […]
(1) 光緒御筆之寶 靈昭誠佑 (2) 壬申年孟冬吉旦 德並疏河 董事 張金光等 仝叩謝 (3) 天恩浩蕩聖蹟長昭鯤島月 后德巍峨香煙永篆鯉魚山 (4) 天顯神功安社稷龍吟虎嘯千秋盛 后揮聖德壯山河鳳舞鸞飛萬世崇 (5) 聖地靈佑祥徵偉跡遍貽海宇 母儀懿德瑞兆神恩廣被台東 (6) (石獅) 昭和六年吉旦 花蓮港 林成添奉獻 (7) 時維甲戌年仲春 恩德齊天 […]
清代台灣初入版圖,民變不斷,造成清廷統治上的極大困擾;內山又有強悍生番,每每危及漢人。 所以一方面必須壓抑移民,一方面又須阻止生番出草。這種情形下,介於漢人移墾勢力和生番盤據地中間的熟番, 就成了清廷大力招撫﹑籠絡的對象,以便用番制漢,又可以番制番。 霄裡社蕭家的崛起與發展便是這個撫番制度下,具體而微的例子。 蕭家族譜從開基祖蕭那英(知母六)記載起。 據蕭家族譜所記,蕭家來自山西太原,由於明代水淹 […]
竹塹社起初分佈在香山一帶,鹽水港附近,後逐漸往東北移動,《新竹廳志》記載「西南至鹽水港與中港社相對, 東至咸菜硼的龍岡及楊梅、中壢間的土牛與南崁社為界。」。 活動範圍以頭前溪、鳳山溪為主,從近海的新竹平原, 往東經飛鳳台地、竹東台地、湖口台地至馬武督、五指山等高地一帶。 竹塹社向香山北移至後來之竹塹廳域內,聚居於武營頭至北鼓樓街(今新竹市中山堂及北門街南頭)。 雍正十一年(1733),竹塹植竹 […]
芎林鄉原名「九芎林」,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以前尚屬土牛溝(漢人與原住民分界)以外原住民游獵之地。 乾隆四十年以後有粵人墾戶姜勝智與劉承豪等,先後向竹塹社通事什班墾批開拓建莊,什班與姜勝智並先後建公館 於九芎林,以為墾務推展的根據地。 芎林地區的開發,是由劉承豪及姜勝智共同努力而成,姜家後來重心移往北埔地區,劉家則繼續留在芎林地區。且 劉承豪不但是芎林地區開發的重要功臣,其子劉里益亦擔任芎林地 […]
關西鎮上林里坪林范家,原居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吉康都侖嶺鄉黃護寨。 這一系列范家子弟是由一世祖范法澄,于元末明初隨衛戍所屯兵,由祖籍程鄉縣遷來陸豐縣新田。 因立屯于衛,基於民不抗軍的原則,乃避居侖嶺鄉。 二世祖范均堡、三世祖范仁富、四世祖範文英、五世祖范崇球、六世祖范元章、七世祖范彩鵬、八世祖范耀川、 九世祖范延簡、十世祖范登輝。范登輝娶妻葉氏,生昌貴、昌睦二子。 范昌睦與吳氏共生有紹權、紹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