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鎮上林里坪林范家,原居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吉康都侖嶺鄉黃護寨。

這一系列范家子弟是由一世祖范法澄,于元末明初隨衛戍所屯兵,由祖籍程鄉縣遷來陸豐縣新田。

因立屯于衛,基於民不抗軍的原則,乃避居侖嶺鄉。

二世祖范均堡、三世祖范仁富、四世祖範文英、五世祖范崇球、六世祖范元章、七世祖范彩鵬、八世祖范耀川、

九世祖范延簡、十世祖范登輝。范登輝娶妻葉氏,生昌貴、昌睦二子。 

 

范昌睦與吳氏共生有紹權、紹文、紹德、紹岐、紹騰五子。他們兄弟五人,為繼續謀求發展,乃紛紛離開定居地

的新社莊,溯鳳山溪,往溪谷中上游一帶發展。爾後,主要從事製造販賣樟腦致富,並且興建了坪林餘慶室宗祠。

第三代的范汝舟及其三個兒子嘉鴻、國華、國楨都捐監生,成為紳士階層中的一分子。 

清康熙42年(1703),住在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吉康都崙嶺鄉黃護寨的范登輝又生一麟兒,取名昌睦(字渾厚),

連同一個哥哥叫昌貴,就是新竹一帶范氏子孫的第一代祖先。

乾隆七年(1742) 范昌睦己經快40歲,為了生活,跟哥哥昌貴兩人,聯袂一起渡過海洋來到台灣,

起初在淡防廳吳金結家居住打工,(舊日的淡水廳城位在竹塹三台山下。)平日勤勞又節儉,很快就有了積蓄。

過了三年,向平埔道斯卡族人多吻直雷之次子衛阿貴(衛十班) 租地耕種,居住在新竹北新社庄,

把荒地開墾成良田。

 

之後和哥哥分家,哥哥昌貴(前縣長范振宗先祖)則向湖口方向開墾發展。

乾隆十二年(1747) 范昌睦隨著衛阿貴入墾吧哩國(現在的新埔田心里一帶)。

 

乾隆二十年范昌睦第二次抵台,繼娶吳氏,向平埔族業主衛阿貴購買「老社角」、「朳仔崙」阬埔一處荒地墾闢,

作為范家在台定居的發展根基。

並與吳氏生有五個兒子:紹權、紹文、紹德、紹岐、紹騰。

 

范昌睦為人忠厚成性,安分守己,不與人爭;居家勤儉,沐雨櫛風,不辭辛勞,篳路藍縷,披荊斬棘。

行有餘力,還跟竹塹社屯千總錢茂祖、殷戶林先坤(前縣長林光華先祖)、王廷用、王廷昌等共同捐設縣城往鳳山崎的

「金門厝義渡(湳仔河義渡)」渡船一隻,並合捐施義租谷七十九石七斗,做為渡船夫每年工食谷,和修船的費用。

范家與平埔族衛家合作關係一向良好,承墾墾首廣大面積的土地,以新社庄(今竹北市)為基,兄弟分居各自創業,

屘房第二代紹騰與一部分竹塹社族人留在吧哩嘓,第三代向石頭阬(寶石)、下內立開墾;紹騰以外四房隨著衛阿貴

遷屣移動,溯鳳山溪往溪谷中上游石岡子、咸菜甕發展;紹德率欽長、欽芸、欽禮遷石岡子,欽艷住茅子埔。

 

 

乾隆五十一年(1786) ,紹騰克勤克儉,見北涉吧哩嘓山水澄清,於是出資向社族人買下一片土地,

勤耕勤種,拓墾成良田(於今文德路兩旁近寶石橋),廣建數十棟屋宇。

(五)房紹騰傳到三代第四子欽河(1806生、1881歿),安份守己,往內立庄開墾 ,

下內立有約一里寬,從山腳到鳳山溪長方塊的荒地,都墾成旱田。

紹騰留在吧哩嘓,紹權等四兄弟隨道卡斯族衛阿貴向鳳山溪源頭石岡子、咸菜甕發展,

紹權拓墾的地區包含咸菜甕十六張、坪林及下南片等地方,也是范家在咸菜甕地方奠基之始。

後紹權生有二子:汝舟、汝彰,汝彰幼觴。

 

乾隆五十七年(1792) 紹權回唐省親敬祖,有去無回,不知所終。

這時第三代汝舟(1780-1852)才十三歲,繼承隨平埔墾首墾闢的坪林墾業。

此後,成為坪林地區土地的實際開墾者;以坪林的墾業為基礎,土地拓墾配合商業開展而家道興盛。

 

 道光30年(1850) 汝舟買下竹塹業戶吳金吉在石岡子坪林地區的全部墾業,整個關西坪林一帶大概都為所購得。

遂移居坪林,此後逐漸擴大拓墾範圍,坪林地區遍佈樟樹,一面開始經營製樟腦事業, 經營樟腦油提煉,

直接從事與唐山廣福、南洋之間的進出口貿易。

數十年間,雖然田業曾被水沖失、生意一度萎縮,兢兢業業,家業日興一日。

家境富裕之後,實現年輕時立下的志業,獨力興建代表紹騰派下祖堂「餘慶室」,

汝舟之子嘉鴻時也遺傳經營的頭腦,在新埔街經營「廣生號」店鋪,成為新埔街大鋪戶(大宗銷售店鋪)。

由新埔為中心,輻射至咸菜甕、九芎林、竹東、竹北,

舉凡婚喪喜慶需要大宗用品食物都來店購買;平日零售也熱鬧滾滾,可謂日進斗金。

 

汝舟之次子嘉坤,字國華,商業頭腦也不遑父兄多讓,生意來往遠到南洋、上海,船隻每每滿載而歸。

父子幾人同心協力,由此成了富家翁。

 

經商之外,汝舟父子亦積極參與地方事務,

道光年間捐銀建新埔文昌祠,自1868(清同治七年),嘉鴻開始,以「范盛記」公號為代表,擔任新埔枋寮褒忠亭

義民廟平林地區經理人;清末又持續與新埔街、五分埔、上南片等地方士紳,合股以共同祭祀孔子為目的「孔聖嘗」,

其後並利用其收益補助鹹菜硼公學校。

除汝舟及其子嘉鴻外,孫國華、國楨父子均捐納監生;

范汝舟並授例太學士,具有仕紳身分。

第五代傳芳為貢生,第六代洪德曾任職區長,

逢灶曾出任石光地區保正,以及褒忠亭義民廟石光、坪林兩聯庄祭典區總爐主。

 

第七代范朝燈(1891-1982),移居南和,

歷任聯合保正、庄協議員、石光產業組合長、大東株式會社理事長;光復後又續任關西鎮鎮民代表、信用合作社主席、調

解委員會主席、稅務監察委員會主席、財政委員,以及褒忠亭義民廟附屬義民中學財團董事

民國三十九年(1950) 以六十歲之齡,當選新竹縣第五區第一任縣議員;民國四十二年續任第二屆縣議員。

自大正十二年(1923) 起擔任義民廟協議會員、義民廟管理委員會委員,和褒忠義民廟總爐主范盛記公號代表,

籌辦石光聯莊義民祭典次數達四次之多。

所生第八代子女多在醫學、法學、政治學方面擁有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

包括前行政院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台灣省政府主席與代理花蓮縣長、司法院祕書長的范光群先生… 人稱「一門十傑」。

「十子十登科」,為關西地區鄉里所津津樂道。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