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申 字燕夫,臺灣縣(今台南市)人,初居郡治之東安坊。少孤,事母孝,昆仲六人,志申居次,而善視諸弟。 康熙二十四年(1685)嘗徙其父之墓地以拓建學宮,知府蔣毓英嘉其義行,為擇善地改葬。 時半線(今彰化)初闢,草萊未墾,志申遂適焉。居於柴坑仔莊,貸番田而耕之,督率諸弟,盡力農功,數年, 家漸富,闢田亦愈廣,遂鑿二八圳,引貓羅溪之水灌溉,潤田千數百甲;又鑿福馬、深圳,線東西兩堡之田皆其所有。 復 […]
書學摘要(25)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 (三)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隆慶五年(1571)十七歲參加松江府會考,因松江知府衷貞吉認為董寫字太差,只得第二名,從此發憤臨池。 萬曆七年(1579)參加南京鄉試,見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驚歎不已。 萬曆十七年(1589)第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 萬曆二十年(1592)春,獲授翰林院編修。萬曆二十二 […]
書學摘要(24)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 (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隆慶五年(1571)十七歲參加松江府會考,因松江知府衷貞吉認為董寫字太差,只得第二名,從此發憤臨池。 萬曆七年(1579)參加南京鄉試,見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驚歎不已。 萬曆十七年(1589)第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 萬曆二十年(1592)春,獲授翰林院編修。萬曆二十二年( […]
書學摘要(23)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 (一)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隆慶五年(1571)十七歲參加松江府會考,因松江知府衷貞吉認為董寫字太差,只得第二名,從此發憤臨池。 萬曆七年(1579)參加南京鄉試,見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驚歎不已。 萬曆十七年(1589)第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 萬曆二十年(1592)春,獲授翰林院編修。萬曆二十二年( […]
書學摘要(22) 米芾 海嶽名言 (選輯)
米芾(1051-1107),北宋書畫家。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 北宋著名書法家、書畫理論家、畫家、鑑定家、收藏家。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遷居襄陽(今湖北襄陽), 號稱「米襄陽」,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召為書畫學博士,擢南宮員外郎,人稱「米南宮」。 米芾在官場上並不得意,其「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 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故又有「 […]
書學摘要(21) 梁同書 頻羅庵論書三則
梁同書(1723-1815)字元穎,號山舟,晚號不翁,九十外號新吾長翁,錢塘(今杭州)人。 梁詩正之子。乾隆十七年(1752) 特賜進士,官侍講。年四十乞歸,嘉慶丁卯重宴鹿鳴,加學士。 博學多文,善鑒別前人手跡,過眼輒判其異偽。 尤工於書,初法顏、柳,中年用米法,七十臻變化,純任自然,自立一家,負盛名六十年。 所書碑版遍寰宇,與劉墉、王文治並稱。 清朝能書人鮮有長於大字者,同書作字愈大,結構愈嚴, […]
百大家族(058) 民雄 義橋仔 劉家
義橋仔劉家古樓即是聞名全台的民雄鬼屋,地點位在民雄鄉義檢山墳場附近。 主體建於1929年,係曾擔任民雄溪口庄庄長的劉容如(1881-1951)所建,洋樓為三層樓巴洛克式風格建築, 紅磚砌牆,華麗典雅,後來劉家人不知何故陸續遷出,致年久失修,荒廢至今…… 興中村是由昔日的江厝店、江厝仔、劉竹仔腳、義橋仔、客人莊等合併而成。 江厝店、江厝仔是廣東潮州府的江姓先民拓殖定居之地,因 […]
百大家族(057) 鹿港 丁協源家族
鹿港五福大街為乾隆年間漸進形成的商業大街,昔日稱為「不見天街」,是當時全臺最大的商店街。 位於大街上的長條街屋是因應當時商業使用而衍生的建築形式,至今鹿港的中山路仍保留許多郊商舊址, 如意樓為廈郊之首「慶昌行」的祖厝。而意樓斜對面之「新協源」,今稱「丁家大宅」或「進士第」, 亦為泉郊之一,其商業規模未如慶昌行,但在光緒年間因丁醴澄高中進士而著稱。 丁家古厝見證鹿港的商業與文化發展,而丁家兼具郊 […]
福建安溪與台灣之關連
安溪與臺灣血緣相承、語言相通、民俗相習,是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 據安邑海外同鄉會引證,在《臺北二十五姓族譜敘例》中,有十姓源于安溪,即《清溪陳氏族譜》、《佛耳山詹氏族譜》、 《岩嶺王氏族譜》、《古瀨葉氏族譜》、《虞都許氏家譜》、《魯國顏氏族譜》、《武功周氏族譜》、《仙景李氏族譜》、 《安平高氏族譜》、《虎邱林氏族譜》。 昭和二年(1926年),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當時安溪籍在臺灣者共有44萬 […]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歐陽修 詞選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吉州廬陵(今江西省永豐縣)人, 北宋時期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曾積極參與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曆新政政治改革。 文學方面,歐陽修成就斐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所倡導之古文運動的繼承者及推動者,為古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唐宋八大家中宋據其六,而歐陽修又居宋之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