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13年(1874),在臺灣南部所發生的牡丹社事件,是促使臺北建城的遠因。 因牡丹社事件之故而喪失琉球宗主權的滿清朝廷,終於體會到日本意欲越過東海擴張領土的野心, 相對的,滿清朝廷也大幅改變了對臺灣戰略地位的觀感,認識到臺灣島是遏止日本和其他列強國 侵略中國的前哨。 於是想藉由建立臺北府來強化北臺灣防禦的滿清朝廷,於光緒元年(1875)批准了福建巡撫沈葆楨 的「臺北擬建一府三縣」奏摺, […]
清代 臺灣科舉之文進士
「進士」一詞,始見於《禮記·王制》,指可以進授爵祿之人,至隋朝開始成為取士科目,後為 歷代沿用。清代舉人中式後即取得參加會試的資格,經會試、複試和殿試取中者,稱進士。 清代會試於春季在京師貢院舉行,試期多在三月,所以也稱春試(春闈); 因由禮部主持,也稱禮闈。會試每三年一科,逢丑、未、辰、戌年舉行;遇鄉試恩科,翌年 之會試即為會試恩科,是年正科或提前或延後一年舉行。 會試考試、閱卷、場規和 […]
清代 文武官員之官銜
清代官制設置嚴謹、細密無論文官、武將均設置九品十八級,也就是所謂的『正』、『從』。 清代時正式以督撫為地方最高長官,總督管轄一省或二、三省,巡撫是省級地方長官。 鴉片戰爭之前,共計有八總督十六巡撫。 八督:直隸、兩江、陝甘、閩浙、湖廣、四川、兩廣、雲貴。 十六巡撫: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甘肅、浙江、湖南、湖北、廣東、雲南、貴州、福建、江西。 東北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督撫直 […]
科舉略傳(35) 進士 劉廷珍
進士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科 福建省福寧府常德縣 劉廷珍 因為有一份文獻提及光緒二十一年有個進士出身台灣籍,遂進步搜尋相關資料: 維基百科顯示的資料為: 劉廷珍,福建省福寧府寧德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光緒二十一年(1895),參加光緒乙未科殿試,登進士三甲31名。 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 由此可見,該為劉廷珍顯然不是以台灣籍名義赴考; 當時台灣已入然割讓日本 […]
科舉略傳(34) 進士 林星賡
進士 同治十三年甲戌科 福建福州府閩縣 林星賡 林星賡(1849-?)福建福州府閩縣(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同治四年,鄉試中舉。同治十三年,登進士,分部學習。光緒十五年,任直隸司主稿。 光緒十七年,任刑部江西司主事、刑部陝西司員外郎。光緒二十年,任刑部浙江司郎中。 光緒二十三年,俸滿截取保送繁缺知府。後交軍機處記名以道府用。 以上的資料係由維基百科搜尋而得, 然而為 […]
科舉略傳(33) 進士 黃玉書
進士 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 台灣府彰化縣 黃玉書 資料顯示: 黃玉書屬檗谷黃氏一派; 話說莆陽黃姓衍傳泉州達數十支派,而遷晉江的則主要為龍溪、金墩等派。 其中龍溪派衍居於今晉江東石鎮檗谷、永坑、玉湖(湖頭)一帶,號稱—三鄉黃。 其開族始祖黃瑀,宋紹興間進士,授永春令,有善政聞於世,後擢侍禦史。 瑀娶晉江仁和裏邱氏為繼室,生一子曰龍。黃龍舉宋進士,授龍溪令,愛檗谷山水之美,松柏之幽 […]
寺廟楹聯(027) 樹林 濟安宮
(1) 昭和丁卯孟冬 神恩浩蕩 海山郡守從七位 李讚生 (2) 濟世利民弗為相竟為醫德遍□□□□ 安上全下既活人又治國恩慈□□□□ 大正拾四年秋月置 前特授臺東郡關府 劉嘉輝 (3) 濟世湧靈泉井底疑通潭底路 安民留美蔭樹林豈□□□□ (4) 道光丙申年重修碑記 (略) 濟安宮 泉紳衿士庶捐題緣銀開列于左 業戶 賴必榮 […]
寺廟楹聯(026) 中和 福和宮
(1) 福地脯原翦土闢茅教稼穡 和風甘雨蒸民乃粒報馨香 大正十四年乙丑桂秋吉旦 重建董事黃智武敬獻 臺南 羅秀惠謹撰並書 (2) 民國辛卯年葭月吉旦 功冠百王 縣長李達夫題 信士游姓奉 (3) 福國利民萬世歌功傳五穀 和風甘雨三秦蒙惠達千秋 (4) 民國五十二年四月 功同日月 […]
寺廟楹聯(025) 三峽 長福巖
(1) 長江湧萬頃波濤拯渡不驚水鳥 福星照十方世界燈傳想自天龍 陳迂谷撰 于右任反書 (2) 長發其祥普天同慶山河壯 福生乎善大地共和人物春 民國甲辰年 新竹李東洋撰 台北黃篤生敬書 (3) 崇德報功殿宇長興三峽鎮 撫今思古精靈永保萬家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