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宦光(15591625),字凡夫,一字水臣,號廣平,江蘇太倉人。國學生,隱居寒山,

著書數十種,尤精字學。書法精絕,有《寒山帚談》;創作草篆,能治印。

書法略小引中提及 : 書法者,小藝道路也。此道不明,視南成北。

古今名家不惜筆舌,亦云勤矣,惜乎盲兒非但不知他人好醜,亦複不識自己妍媸。

先哲立言,付之烏有,皆翰墨恥也。書法多跂,各有妙用,惜不淳耳。如東觀、墨池、鉤玄、

佩觿、書苑、書譜、指南、□錄之類,不下數十家,一皆雜附浮淺不急之務,未必專論字法。

取其運筆結構之要,錄為書法略一卷,或古人未發,則有寒山帚談。

可見其《寒山帚談》主要提及字法及其運筆結構之要。

茲將其要揭櫫於后:

(續上)

 

學力三

不專攻一家,不能入作者閫奧;不泛濫諸帖,不能辨自己妍媸。

閫奧即在面前,不妍則忽而不覺其美。是以專治一家,帖不必改而新意自出。

 

不專一家,不得其髓;不博眾妙,孰取其腴。

不熟則不成字,熟一家則無生氣。熟在內不在外,熟在法不在貌。

攻一帖為當家,若不能生發,流而為繡工描樣。集眾美為大家,若不能取裁,流而為鄉願媚世。

一為淺俗,一為時俗,俗等耳。淺易革,時難移。何也?世人共趨也。

學書者,博採眾美,始得成家。若專習一書,即使亂真,無過假跡,書奴而已。

學篆,必籀鼓、斯碑,博之以壇山、詛楚諸金石,唐宋而下,一字不得入吾肺腑。

學隸,必鍾傳、漢碑,博之以蔡邕而上諸碑碣,六代而下不得窺也。

學正書,必歐、虞、顏、褚,博之以鍾、王,鍾、王非得唐跡不顯其妙,宋人而下不得習也。

學行書,必二王,博之以諸家法帖,諸帖非二王不能淘汰入正途,宋人書不得習也。

學稿草,必顛、素,博之以章、索,章、索非顛、素不成文也,宋人而下亦不得習。

 

 

何謂力量?同是剛勁之稱,深淺粗細從可分也。

力淺量深,力粗量細,力卑量高,力易量難。露筋骨為力,藏筋骨為量。

無筋骨為弱,急疾偏鋒為露。正鋒不滯為藏,柔媚宛轉曰弱。

骨力者,字法也;韻度者,筆法也。一取之實,一得之虛。

取之在學,得之在識,二者相須,亦每相病。偏則失,合乃得。

不擬古無格,不自好無調。無格不立,無調不成。

昔人云:能草不能真,無本之學。

餘因而進之曰:真不知篆,草不知章,隸不知古,而妄作妄議,皆盲兒也。

 

 

臨仿四

仿帖不得不記前人筆畫,又不得全泥前人筆畫。

比量彼之同異,生發我之作用,變化隨疑,始稱善學。

 

蓋仿書,始不可不拘,後不可不縱。一於拘,不為我有;一於縱,古法全乖。

仿大字作小字,欲其拘也;仿小字作大字,欲其縱也。

常言仿大作小,仿小作大,為仿書要訣。善學者師其意,不師其跡。

流覽得其精神,摹勒得其形似。得神遺形者高,得形遺神者卑。形失易革,神失難知。

凡行草章法筆法,大半借勢成形,巨細短長,方圓流轉,任其所用,是以古人不可及。

臨仿法書,始而彷彿,不必拘泥,拘則難成而易倦。

數臨不得形似,然後細閱古帖,求彼好處,求我惡處,參照相左在於何所,逐筆逐畫,

依曲效直,詳細描寫,一字不似不已,一筆不似不已。如是數過,字字記憶,筆筆不忘,

至不用意亦不誤時,然後著念自己筆端,自有一得意佳字在我眼中矣。

心手相適,古今不倍,書乃淳雅,為我之物矣。

既得則須求熟,能熟而後任意縱橫,小大損益,無所不宜,故曰得意。

初臨帖時,求其逼真,勿求美好。既得形似,但求美好,勿求逼真。

 

(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