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壬古厝位於大甲鎮薰風里,有大甲薰風王宅之稱,薰風取自大甲石堡的南門之名。

王甲壬曾擔任保正一職,身兼接骨師,早年常幫鄉民義診,人稱「王仔甲」,家產雄厚, 昭和時期

曾捐地蓋大甲家政女學校(今大甲高中),帶動大甲南門外的聚落發展。

王家牽連著大甲的開發史。舉如,王昆崗、王燕翼、王昭琦、王甲壬、王元吉,或其姻親高機前、

許等、許德美(店名)等,在大甲誰人不知,誰人不識。可說是大甲地一家族…..

乾隆五十一年,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晉江人王嘉獅、王天隨父子散財捐助官兵,並隨軍來 台平定

林爽文亂有功,朝廷欽賜把總、千總之職,並誥封通議大夫。

亂平後擇居開發大甲。直到日治時期,王家都處於大甲政經領袖地位。

乾隆五十一年(1786)11月官方捕殺天地會成員,引發林爽文起義,12月1日會黨王作等攻陷淡水廳。

不久即被淡水廳幕賓壽同春糾合義民克復,並擒王作。

乾隆五十二年(1787)6月8日淡水同知徐夢麟南下進兵堅守大甲。

參贊藍元枚命守備潘國材率兵600名前來大甲增援。徐鼎士領兵1800名來援,

結營於大甲溪北,並鑄砲二百餘座,使大甲成為剿林大本營。

11月林爽文兵敗斗六門、大里杙,退避集集埔,不久被捕,事件結束。

此次戰役危害臺灣至巨,但大甲僅受騷擾,危害不大,所以大甲眾弟子感念大甲媽祖庇祐,

送「護國庇民」匾給鎮瀾宮。

乾隆五十三年(1788)新設「大甲溪汛」,外委1名,兵25名駐劄大甲溪畔,

並成為扼守淡北安危的樞紐,奠定大甲日後的發展。

林爽文事件中,王天隨父子散財助官兵有功,朝廷欽賜把總、千總之 職。

並誥封通議大夫,王家遂遷臺客居於今孔門里,自此開墾大甲。

從清代到日治時期,如水圳開發、金鼎三當舖及王家田產等,初步統計,大甲街一帶有

一半資產為王家所有。

至終戰後,王家及其姻親如:高池、許等等家族在大甲共同擁有了豐富的資產。

來台第二代王天增,為朝廷太學生,誥封朝議大夫。

第三代王時崑,官章崑崗。生於道光6年,卒光緒4年。授封欽加運同銜賞戴花翎,

分發廣東即補同知,誥授中議大夫,晉封資政大夫,開鑿大安圳,經營「金鼎三」金融當舖。

因此家門口稱為「當店口」。

其子曾出建材與資金建大甲文昌祠。而名留大甲。

王家族譜記載: 第三代王時燮,篤志攻書,夙夜匪懈,手不釋卷,嘉慶5年,年登廿四,

往臺應試,蒙道憲取進彰化縣學第十二名,足見少年入泮,不負窗前苦志焉。

第三代王時觀,官章維政,為太學生。嘉慶年間,在大甲娶妻生子。

第三代王時璽,字爾玉,官章璽。擁有七品軍功。

第四代王地湘,生於咸豐8年,卒於光緒15年。誥封「欽加五品銜候補經廳」。

第五代王燕翼。開墾大安溪溪埔段的大片土地。日治時期當選參議員。

其子王明鏡,任職糧食局。王紹琦曾當縣議員。金鼎三製橘子罐公司、製冰工廠。創建大甲光陸戲院。

第六代王甲壬,地方俗稱「王仔甲」捐大甲高中校地。成立「麒麟金獅陣」國術館。

第七代王茂雄:大甲元吉醫院院長,任93年總統府國策顧問,國際獅子會前國際理事。

中華民國總會前理事長;2003年第42屆遠東及東南亞年會主席。

王家目前有20多位醫師,國內外各半,國內在台北居多,國外以日本東京、美國華盛頓州居多。

王甲壬(1907~1977),人稱「王仔甲」,曾擔任保正、王厝財產管理人,除此還是接骨師,

早年多幫鄉民義務看診;民國35年(1946)4月起當選薰風里里長四屆。

其父王品崖為王昆崗五房後裔,王昆崗的父親王天增因平定林爽文之亂有功,獲贈官職,

日後攜子遷居大甲,王家向來樂善好施,為大甲屯墾的功臣,後代多有傑出之輩。

昭和15年(1940)大甲、大安及外埔三街庄籌議鳩資建立大甲家政女學校(今大甲高中),

王家是本地的大地主,耳聞過去從大甲高中到鐵支路的土地登記都在王甲壬一人名下,當

時王甲壬捐贈「下山腳61番地」作為校地並促成創校,再提供土地闢建今中山路段,

此舉帶動居民移入,本地聚落逐漸形成。

可惜,地方無史,堙沒了許多相關人文事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