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鄉,舊稱紅毛庄,至民國45年始改稱今名。當地漢人正式拓墾,據相關文獻記載,始於清朝雍正年間。
淡新檔案22410-116案件所載:「立典庄業契人汪文東等,有承先祖父遺下于雍正拾三年間,合夥向竹塹社大均等買給
荒埔壹所,續後股內承坐一併歸壹,坐落土名萃豐庄、眩眩埔、造船港、紅毛港、大溪墘、蠔?港等處……」
文中「先祖父」即泉州人汪淇楚,
汪淇處與汪仰瞻、汪廷昌等眾人,於雍正13年(1735)合夥組成萃豐庄墾號。
汪仰瞻是合夥人名,也是墾號名稱,向竹塹社土官大均明買荒埔地二處,並取得淡水廳墾照,成立墾區庄進行開墾。
萃豐庄成立之前,已有漢移民零星潛入該區內私墾,迨該墾庄設立,乃將之全部吸納,成為其墾佃。
萃豐庄之範圍有多大?據文獻所載,其墾區土地有南、北二處,大體而言,位於南區眩眩埔這塊墾區大致上包含
今日頭前溪與鳳山溪之間的海岸平原(在今竹北市境內)加上頭前溪南岸原先汪淇楚開墾之大店苦苓腳一帶
(今新竹市古賢里一帶);而北區造船港墾區則北至大溪墘大溪(今桃園社子溪),南至今日新豐鄉境內。
萃豐庄組成後,拓墾庄業運作至乾隆18年(1753),汪淇楚將其擁有之一半庄業賣給徐啟香。
徐啟香祖籍廣東陸豐,後產業傳予獨子宗鵬,宗鵬於乾隆36年(1771)不幸身故,產業最終輾轉賣予堂弟徐立鵬。
按徐氏族譜記載,徐立鵬清代惠州府陸豐縣吉康都三溪鄉南阿甲龍船石下人,約生於乾隆9年(1744),因原鄉地少
人多生計困難,約當乾隆26年(1761)時,以弱冠之年(約17歲),隨長兄瑞鵬及堂兄弟坤鵬、翔鵬、道鵬等昆仲四人
結伴渡海來台,開基拓殖,於舊港登陸後,在竹北麻園耕種並兼營生意多時,才轉到新庄子,並於乾隆40年(1775)
以七千五百兩劍銀買下堂兄宗鵬在萃豐庄遺下之庄業。
徐立鵬於乾隆40年取得萃豐庄八分之五的產權,成為社子溪以南之大業主。
徐立鵬生於乾隆元年(1736),長大後移臺謀生。先登陸南寮,遷竹塹住麻園莊,再遷紅毛港新莊仔,招佃墾荒。
見附近一帶有不少先墾者,因缺乏財力,耕種甚拮據,乃專返原籍,籌備資金,急回紅毛港,先向淡防分府繳納一千銀元,
獲得淡地墾權。其界址:東至大官路,西至海岸,南至鳳山崎,北至楊梅笨仔港。
界內小莊數以十計,皆屬徐立鵬勢力範圍,總稱之曰萃豐莊。
當地各墾戶,由於沒有向官府繳款給墾,所以都變成了徐立鵬的佃戶。
一律需向他繳納大租,租額為收穫總量的百分之一。
新庄子徐家在新豐地區進行開發時間甚早,開發以「萃豐莊」為主,但對於鄰近新屋的開發也有相當貢獻。
徐家在新屋地區的開墾,十一世徐啟旺於雍正年間與次子徐雲義、三子徐雲瑞渡海來臺,在今槺榔村桂竹林一帶開基;
十二世徐雲漢有後代子孫定居本鄉,以后庄村為主要居住地;十二世徐宗鵬有後代子孫定居赤欄村。
徐啟旺並曾在乾隆18年(1753) 向徐熙拱給出下槺榔庄荒地一處,
除開闢成田外,並撥出部分產業作為公嘗香祀…..
徐立鵬過世後,墾業由長子徐熙拱接掌。
乾隆56年(1791)徐熙拱大舉進墾大溪墘一代荒埔,其地區包含今日楊梅鎮的水美、紅梅、楊江、永寧、梅溪、
太平……等里,徐家產業更為擴大。
嘉慶13年(1808)徐熙拱英年早逝,產業由長子長子徐國禎、其孫子徐祥雲、徐景雲等先後相繼接管,
直至光緒21年(1895),午未割臺為止。
由於徐家內部相當團結,具有很強向心力,產業創置後不曾分割、分戶或分管,
乃以徐熙拱為業戶名,經營管理長達百餘年。
徐熙拱家族冠以「徐國和」公號,作為對外共同活動的代表,維持徐家完整的經營與有效的管理,
達一百餘年之久…….
而更以此公號也在義民廟溪南祭典區擔任總爐主,沿用至今。
徐榮鑑的父親徐慶江,曾經是新竹州參事、也當過相當於今日鄉長的紅毛庄總理。
至於徐榮鑑生前急公好義,捐地興學,才有今天的新豐國中;另外還捐地興辦現屬桃園農田水利會的「光復圳」,
造福新豐以北到楊梅之間共約2210甲的良田,且不時捐助鄉里,因而曾獲日本總督頒授勳章表揚。
徐榮鑑的長子徐元標,雖然英年早逝,但是2子,在旅遊業界發展成績斐然。
徐榮鑑的次子徐元錡,曾經擔任過新竹州議員,也是首屆的新竹縣議會議員;
擔任過桃園農田水利會主委、紅毛庄農會理事長。
其派下子孫在士農工商也大都各擅勝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