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兩丞相,九代八太師」說的是宋代玉湖陳氏家族的顯赫。

玉湖陳氏家族起源於宋慶曆年間(10411048)。始祖陳仁卜居莆田城內的白沙村,

以該地環境優美,且一衣帶水,有池塘為伴,遂命池為「玉湖」。

因以地為系,創立了玉湖陳氏家族。

玉湖陳氏至第四世時,陳俊卿以榜眼入仕,

累官至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以少師、魏國公致仕。

贈太師,諡正獻,成為與李綱齊名的南宋名相。

玉湖陳家從此開始發揚光大,奠定家族輝煌的歷史。

 

陳俊卿為官清廉,功高邦國,深為朝廷倚重。

除本身受諡為魏國公外,追贈三代先祖諡太師國公。

第八代陳文龍公,以狀元入相,盡忠報國,功績澤及先祖,

亦受贈追封三代先祖諡太師國公。

陳文龍諡忠肅。是南宋的名臣、儒將和抗元民族英雄,

與文天祥可謂是「隆名並峙」…….

「玉湖陳」是莆田陳氏最大的支系,而其發源地就在白湖。

宋慶曆元年(1041)錢塘人陳道行來莆督建熙寧橋,見白湖有「白湖映堂」、「玉笏朝天」之勝景,

便把他的長子陳仁留在白湖北岸白沙後埔邊定居。

因白湖雅稱玉湖,因此亦被稱為「玉湖陳」。

陳仁為「玉湖陳」始祖,兒子陳貴是個生意人,第三代陳載在福建武平縣擔任縣官。

到了第四代陳俊卿高中榜眼,後來官居丞相,御賜「清忠亮直」碑。

這一代家族中還出現了三位侍郎,此後詩書傳家,家世顯赫,

還邀請南宋大儒朱熹前來白湖丞相府為子孫教學。

玉湖陳氏也是莆田陳氏最有影響力的支系,

由於第四代陳俊卿和第八代陳文龍相繼為相,世稱「二相府」,

故有「一門兩丞相,九代八太師」之美譽。

陳文龍,初名子龍,字德剛(一作剛中),號如心(一作德雲)。

咸淳元年(1265),文龍由太學「升補外舍,積分私試,分數中內舍,優奏。」

然屢試不第,直到咸淳四年(1268) 一舉得中狀元。

是年五月,度宗皇帝親臨殿試,賜進士664人及第,親擢文龍第一,狀元及第。

唱第日,御筆改名為文龍,賜字君賁。

第七代中還有抗元英雄陳瓚,他和侄兒陳文龍戮力抗元,史稱「二忠」。

元初,陳文龍抗元失敗後,軍城被屠,白湖裡第化為灰燼,白湖市遭嚴重破壞,逐漸衰敗。

陳文龍被俘後開始絕食,經杭州拜謁岳飛廟時,在廟內吞香灰自盡,

後人將陳文龍與岳飛、于謙並稱為「西湖三忠肅」,譽為福建的「岳飛」。

玉湖陳氏繁衍近千年來,子孫遍佈海內外,後裔幾百萬人,

單在粵西就逾百萬人,莆田市就佔約三十萬人,

其中有又以仙遊縣最多,約有十餘萬人。

白湖港是宋代莆田的重要港口。

《莆田市地名志》記載,

闊口在宋時稱白湖市,介於延壽溪、木蘭溪之間,位於木蘭溪下游北岸,

當時「南北商舟會焉」,於是形成「通海門戶」,即成為商港,

不僅是對外貿易港口,還是漁業中心。

 

時至今日已遍尋不著昔日古港的遺蹟。

古港應該地處今日熙寧橋處。熙寧橋建橋之前,這裡是「白湖渡」。

由於渡口距離府城地近,是橫渡木蘭溪,通往沿海的要衝,交通繁忙。

如今,熙寧橋畔建起了「玉湖公園」,

隔壁便是玉湖陳氏宗祠。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