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楹聯(094) 鹽水 武廟 護庇宮
(1) 歲次丙辰吉旦 浩氣參天 (2) 道光柒年陽月置 四眾弟子仝敬奉 (石爐) (3) □□□□□ 英靈蓋世 □□□□□□□□□□ (4) 武功一代國三分□□□□ 廟祀千秋配兩大天地平成 (5) 精忠昭日月千秋莫泯 大義貫古今萬世長存 光緒元年梅月吉置 澎島弟子 生員 張超英敬謝 (6) 重修武廟碑記 (略) 道光捌年
(1) 歲次丙辰吉旦 浩氣參天 (2) 道光柒年陽月置 四眾弟子仝敬奉 (石爐) (3) □□□□□ 英靈蓋世 □□□□□□□□□□ (4) 武功一代國三分□□□□ 廟祀千秋配兩大天地平成 (5) 精忠昭日月千秋莫泯 大義貫古今萬世長存 光緒元年梅月吉置 澎島弟子 生員 張超英敬謝 (6) 重修武廟碑記 (略) 道光捌年
(1) 重修三山國王廟碑記 (略) 澎湖協鎮府 張顯貴捐艮一百元 咸豐庚申年端月 同治甲子年陽月 日 董事 五品陳啟芳等仝勒石 (2) 重修三山國王廟 眾弟子捐助緣金姓名開列于左 道光二十二年梅月 日 董事 楊御俊 等仝敬立 (3) 戊辰年孟春 褒忠 乾隆御筆 賜廣東義民 (4) 三山明貺廟記
(1) 昭和十二年桐月吉旦 慈航濟世 高砂區長 張森玉奉 (2) 南海立真身普濟眾生超苦海 西天懸慧眼光照萬姓庇鈞天 (3) 同治元年三月 福佑善良 同知臺灣府事 洪毓琛敬立 (4) 燮理因陽酬蘭合撰 鑒觀善惡彰瘅無私 道光丁亥孟冬 重修總理 候補同知加一級 吳春祿敬撰 (5) 贊大造理陰陽威臨府治 佑興朝明賞罰靈鑒臺疆 (6) 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孟冬之月穀旦
(1)同治元年壬戌荔月穀旦 莫不尊親 福興信士 陳家賽 孝浦敬立 (2)壬辰孟夏吉旦 大雄寶殿 信士張江攀立 (3) 光緒戊寅陽月 配義與道 紫南 蔡范敬立 (4) 法莊嚴法門領悟了無生滅 華嚴傳華夏我知自有罔通 (5) 法演圓音普化大千世界 華嚴妙相屢開萬億金身 (6) 不變隨緣十界升沉迥異 隨緣不變一心體用無殊 (7) 民國第一己亥孟冬 法華寺南拜殿落成
(1) 乙酉中秋吉旦 威靈赫奕 術桂書 (2) (嘉慶十五年) 庚午陽月穀旦 鷲嶺 信士 臺陽 陳琇敬立 (3) 北辰長耀光澤千秋騰紫府 極象八荒瑞香一縷繞金輪 蕃薯崎小南天敬謝 (4) 大上帝廟桐山營 四條街公眾合約碑記 (略) 道光拾捌年悟月 日未時吉立 助碑 桐山營參 張日陞起 陳一春
(1) 同治叁年季春吉旦立 洪鈞鼓鑄 福建臺灣水師副將 葉晞暘敬叩 (2) 光緒歲次乙酉小春吉旦 赫濯聲靈 欽命提督軍門福建臺澎掛印總鎮 阿巴圖魯世襲雲騎衛 章(高元)敬獻 (3) 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孟冬之月穀旦 主宰元樞 賞戴花翎陞授基隆同知 權知臺南府事 桐城 方祖蔭敬獻 (4) 中華民國三十九年十二月 仰不愧天 白崇禧敬題 […]
座落於貴德街上的陳天來故居,舊稱「錦記茶行」,是早期大稻埕最繁華的地帶之一, 由於當時緊鄰著茶葉吞吐的大稻埕碼頭,因此許多從事貿易商的怡和洋行、德記洋行、領事館 皆聚集在此處,也造就出不少影響大稻埕發展深遠的商賈,陳天來便是其中一位。 大稻埕三大首富李春生、陳天來及辜顯榮三位人士 可說是影響大稻埕地區百年來發展的重要人物…… 陳天來因其父親曾受雇於英商怡記洋行,因此陳天 […]
北投最早的住民平埔族甚早即懂得利用此地特殊自然資源硫磺,與漢人進行以物易物, 透過清代郁永河對當時北投的溫泉地景與平埔族人詳盡豐富的記載,見證了北投地區的原始面貌。 而後,隨著清朝政府對硫磺採取封禁與開禁政策,身為採掘硫磺主要據點的北投,其聚落發展也隨之起伏。 開禁後熱絡的硫磺貿易,遂促成舊北投市街的形成。 自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間,大規模的漢人移民從大陸湧入臺灣。 北投擁有水源豐沛的自然環境,大型墾 […]
蘆洲開發史是與福建同安兌山李氏族人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李氏族人移居蘆洲 的歷史最早,人數也最多。他們大舉移入 蘆洲約在乾嘉年間,分布區域廣泛, 遍布 在蘆洲各地,包括水湳、樓仔厝、南港仔 以及溪墘等庄,因人數多,勢力龐大,在 蘆洲 甚至有「李家庄」之稱,許多諺語也 有「蘆洲李」的典故。 蘆洲的李氏居民 雖以源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仁德里十二 都兌山鄉為大多數, 但這些李氏族人出自 兌山李氏家族的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