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家族(083) 淡水 許丙家族
許丙 (1891-1963) 字芷英,幼名亞丙,號大山,生於淡水,曾任板橋林家林本源總事務所庶務長、 臺北州協議會議員、臺灣總督府評議員、日本貴族院議員、永昌產業代表者、華南銀行監察役、臺灣興業信託監察役、 唐榮鐵工廠顧問、臺灣青果公司顧問、許氏宗親會會長。 許丙其父許松麟,曾務農,後於淡水港做通譯,在許丙8歲時去世。 淡水公學校畢業,1907年就讀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1 […]
許丙 (1891-1963) 字芷英,幼名亞丙,號大山,生於淡水,曾任板橋林家林本源總事務所庶務長、 臺北州協議會議員、臺灣總督府評議員、日本貴族院議員、永昌產業代表者、華南銀行監察役、臺灣興業信託監察役、 唐榮鐵工廠顧問、臺灣青果公司顧問、許氏宗親會會長。 許丙其父許松麟,曾務農,後於淡水港做通譯,在許丙8歲時去世。 淡水公學校畢業,1907年就讀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191 […]
秀水鄉馬興村,舊時台灣府彰化「馬芝堡」之地,日治時期為台中州彰化郡秀水庄馬興小字。 泉州人陳文德(陳武) 在乾 隆 57 年(1792 )來台經商入墾於此, 由於 經商有道 ,不久即成為地方首富之家, 遂於道光 二十六 年(1846 )籌建益源大厝,佔地 3公頃有餘。 陳家早期亦有多人在朝為官,其後代 子孫 人數眾多,散居世界各地……. 馬興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原是平埔族 […]
斗六吳宅,為日治時期雲林首富、斗六仕紳吳克明(1872-1937)故居 。 因吳克明為清末縣試中甲午榜的秀才,所以被稱為「吳秀才宅」;而吳克明過世之後,吳宅由長子 吳景箕(1902-1983)孤守庭院,以正堂為家,醉心於詩詞,取名為「梅鶴仙館」,右後方的洋樓則以「貫虹書屋」稱之。 目前仍由吳景箕之子孫居住管理。 吳克明的曾祖吳五成曾為官於清廷,咸豐年間由福建漳州府南靖縣碧西渡海來台,落籍於古坑崁頭 […]
在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大陸的移民熱潮中,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人,王玉成入墾西螺公館、北、中部區域, 接續西螺各地都有移民進入拓墾,其中以官陂 廖姓族人移入最多。 廖文毅的祖父廖龍院(1835-1893),以開私塾教漢學為生,是西螺地區最早的長老教徒。 其父廖承丕(1871-1939)善理財,大量購買土地,成為當時地方上數一數二的大地主。 廖文毅的母親叫做陳明鏡(1875-1966),畢業於台南市長榮 […]
廖朝孔(1678-1736)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的客家人。為張廖家族十二世祖。 在清康熙四十年(1701)時,當時二十四歲,帶領著弟弟廖朝間、廖朝路及堂弟廖朝近、廖朝廳等五人, 渡台在台灣雲林起岸,而落腳在二崙一帶。 西螺地區大批的雙廖姓人氏,生廖死張就是從官陂來的,從現有資料顯示: 康熙30年(1691) ,十三世祖廖欽承(字榜)與廖盛周叔侄兩人與族人入墾崙背港尾, 康熙四十年(1701) 廖朝孔 […]
莿桐古稱「莿桐巷」,清以前刺桐叢生,人煙絕跡,先民到此墾荒,建屋成村,因刺桐樹綠布,故取名為莿桐巷。 《諸羅縣志》記載著「打馬辰陂」,即源由虎尾溪分支流出灌溉孩沙里,莿桐、饒平厝,直至西螺一帶。 由此可知在康熙年間,已經有相當的開墾地。又乾隆年間,閩人真、張、王等姓開拓樹子腳、頂麻園、湖子內等地。 清光緒13年(1887)成立雲林縣,本鄉莿桐、孩沙里、新莊、番子、甘厝劃屬西螺堡, 新庄、湖 […]
土牛劉家的歷史,幾乎就是土牛的地方發展史。劉氏先人約於乾隆十五年(1750)進入石岡拓墾。 至劉文進(啟成)(1771~1826)時,因經營樟腦油而致富,隨著官府禁墾政策解禁,劉文進招募佃農, 進入東勢角拓墾,擁有廣大田產,而成為當地一大家族。 嘉慶末年,劉文進於土牛建立祖祠,號為「德馨堂」,即是今日的土牛客家文化館。 劉文進逝世後,四個兒子劉章仁、劉章職、劉章喜、劉章崧四大房承續祖業,繼 […]
大林三和里之得名可能來自該里原由林仔頭、林仔前與水碓等三個舊聚落組成。 最大的林仔頭以江、黃、蔡三宗族為主。 其中人戶最眾的江氏係永定高頭東山房派下(永定江氏於大林分布最多者為溝背等北五里), 據《大林三和里(林仔頭) 重修濟陽江氏移臺族譜》(1918 年抄本)〈二十五世嗣孫國洋序〉稱: 「十九世在瑞公,瑞公平素志在四方,即率其弟到臺。自己居於林仔頭庄居住,其弟居於三十張梨(犁)…。」 該譜〈 […]
清代台灣初入版圖,民變不斷,造成清廷統治上的極大困擾;內山又有強悍生番,每每危及漢人。 所以一方面必須壓抑移民,一方面又須阻止生番出草。這種情形下,介於漢人移墾勢力和生番盤據地中間的熟番, 就成了清廷大力招撫﹑籠絡的對象,以便用番制漢,又可以番制番。 霄裡社蕭家的崛起與發展便是這個撫番制度下,具體而微的例子。 蕭家族譜從開基祖蕭那英(知母六)記載起。 據蕭家族譜所記,蕭家來自山西太原,由於明代水淹 […]
竹塹社起初分佈在香山一帶,鹽水港附近,後逐漸往東北移動,《新竹廳志》記載「西南至鹽水港與中港社相對, 東至咸菜硼的龍岡及楊梅、中壢間的土牛與南崁社為界。」。 活動範圍以頭前溪、鳳山溪為主,從近海的新竹平原, 往東經飛鳳台地、竹東台地、湖口台地至馬武督、五指山等高地一帶。 竹塹社向香山北移至後來之竹塹廳域內,聚居於武營頭至北鼓樓街(今新竹市中山堂及北門街南頭)。 雍正十一年(1733),竹塹植竹 […]